徐輝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總醫(yī)院內分泌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主要指的是四肢末端感覺功能缺失,合并或者不合并疼痛為主要特點的合并癥,通常來講,下肢比上肢的病變程度更為嚴重。DPN為引致糖尿病性組潰瘍非外傷性截肢的重要原因。當前對于DPN治療,主要使用控制血糖降低DPN發(fā)生率[1]。當發(fā)生之后,疾病治療通常集中在預防足部傷口感染以及截肢發(fā)生,比如定期為患者進行足部檢查和護理干預,迄今為止,臨床尚無治療DPN的有效方式。有文獻證實[2],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者,開展康復治療,能夠取得滿意成果。結合實際情況,該文擇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該院收治的50例DPN者為研究對象,并對部分患者開展康復治療,得出心得,現報道如下。
擇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該院收治的50例DPN者為研究對象,經診斷,患者符合衛(wèi)生部最新頒布的關于該疾病臨床診斷標準[2]?;颊咧獣詫嶒炦^程,自愿參加實驗調查,在此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F依照就診順序,將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患者 15例,女患者10例。年齡區(qū)間為 48.52~71.56歲,平均年齡為(60.25±6.38)歲。觀察組男患者 16例,女患者 9 例。年齡區(qū)間為 49.58~72.22 歲,平均年齡為(61.28±6.39)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均衡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治療,以此為基準,觀察組患者開展康復治療,細則為:①高壓氧治療:擇取參數為200~250 Kpa的高壓氧,每天開展1次高壓氧治療。1次/d,每次治療時間為1 h。結合患者疾病情況,治療21~30 d。②低頻脈沖治療:對患者使用低頻脈沖設備進行治療,每次治療時間控制在20~30 min,1~2次/d。③功能訓練:針對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颊邊⒓訌姸冗m宜的運動,可促進疾病轉歸,運動種類為:健步走、太極、體操、游泳、慢跑等,動態(tài)性調整患者運動計劃。
①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②分析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
該實驗使用衛(wèi)生部最新頒布的關于該疾病臨床診斷標準[3],對患者治療效果展開全面評價。詳細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3項。具體為:臨床顯效:經治療后,患者運動以及感覺神經傳導正常/改善顯著。臨床有效:經治療后,患者運動和感覺神經傳導有所改善。無效:未達到以上治療標準者,視為臨床無效??傆行?(臨床顯效+臨床有效)/總人數×100.00%。
該實驗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 76.00%,觀察組為96.00%。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情況[n(%)]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內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yōu)槌R姾喜Y,該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在疾病早期,患者常表現為肢體功能異常,倘若此時合并感染,會發(fā)生急慢性脊髓炎[4]。如果疾病進展至后期,就會喪失全部運動功能。肢端感覺異常如麻木、灼熱等為按DPN的主要臨床癥狀。上述感覺呈現為短襪或手套樣分布,一般為對稱性,下肢嚴重程度更高,寒冷季節(jié)和夜間有所加重。疾病早期呈現腱反射亢進,疾病后期消失,震動感下降。溫度以及觸覺也存在程度不一下降現象,感覺變得遲鈍,極易受創(chuàng)發(fā)生皮膚潰瘍,潰瘍面愈合困難。如果此時發(fā)生繼發(fā)性感染,就會引起機慢性骨髓炎,嚴重者出現敗血癥。在多發(fā)性神經病變中,較為罕見的一種類型為感覺異常合并嚴重燒灼樣疼痛,皮膚敏感度提升,甚至無法耐受床單覆蓋。此時患者常合并失眠、食欲下降,精神低落等表現。疾病后期,運動神經受累,肌張力下降,導致肌肉萎縮癱瘓,通常累及足、手小肌肉,表現為垂足。由此能夠看出,使用有效方式,對該疾患者者開展早期干預治療,對于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來講,有著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高壓氧療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者血液循環(huán)以及自身組織中氧含量,在這種機制作用下,周圍神經組織供氧量被提升,循環(huán)狀態(tài)逐漸恢復正常。在此同時也會緩解既往代謝性酸中毒現象,確保其神經功能恢復。低頻脈沖為當前臨床上常用的促神經再生治療方式。該療法可利用刺激神經肌肉方式,加強肌肉興奮性和生物電活性程度,加速周圍神經系統(tǒng)再生和修復[5]。
運動療法是一種可以不受地點時間限制方便進行的一種康復治療方式,其能夠全面幫助患者形成科學生活習慣,穩(wěn)定血糖,加強自身免疫力。提升心腦血管以及機體生理代謝能力。該次實驗對于觀察組患者以常規(guī)治療為基礎,聯合低頻脈沖、高壓氧以及功能鍛煉等康復治療,取得滿意成果。就具體效果來看,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6.00%,觀察組為96.00%。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更高(P<0.05)。另外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內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由此能夠看出,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者,以常規(guī)治療為基礎,聯合康復治療,可全面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積極改善周圍神經功能,安全性強,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1]王海瀾,冉春風,王明軍,等.經皮電神經刺激配合微波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5):431-434.
[2]車愛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與護理[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10):1165-1166.
[3]張兆芳,朱志平.紅花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6例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6(6):748-748.
[4]趙春艷,張曉偉,王敏,等.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6(6):636-638.
[5]丁燕,陳玉潔.城鄉(xiāng)結合部四季青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社區(qū)慢性病管理的療效初評[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4(1):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