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文露
丹陽市人民醫(yī)院放療科,江蘇鎮(zhèn)江 212300
鼻咽癌屬于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放射治療是其首選治療方法。由于放射治療容易造成張口困難等放射性損傷和后遺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而在鼻咽癌患者化療后對其進行有效康復訓練極為重要。為了解全程康復在鼻咽癌放療后患者中的實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療患者中選取70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鼻咽癌。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研究組35例,其中男 20例,女 15例;年齡為 25~73歲,平均(48.6±4.1)歲。對照組35例患者中男、女分別為19例和 16 例,年齡為 26~74 歲,平均(48.9±4.3)歲。 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臨床對比。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放療后康復措施,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全程康復:(1)成立全程康復小組,制定個性化全程康復方案,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預,多與患者溝通,給患者詳細講解鼻咽癌放療相關知識,介紹放療后康復鍛煉知識,提高其認知度和遵醫(yī)行為。指導患者多喝水,加強飲食指導,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促進其快速康復[1]。(2)放療第一天開始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①張口訓練,指導患者進行鼓腮、微笑、張口以及咬合等訓練,每次練習100下,練習3次/d。②頸部運動,引導患者進行前探后仰、下蹲運動、左右側彎等訓練,幅度不宜過大,速度要慢,每次練習20下,3次/d。③肌群鍛煉,閉合口唇,將兩側峽部向口腔前庭伸展,保持峽部鼓如半球形10 s后復原,然后將兩側峽部向口腔前庭吸納,保持其盡量凹陷,10 s后復原,并進行舌肌旋轉、伸縮等訓練[2],以改善局部肌張力和血液循環(huán)。5~10 min/次,3次/d。監(jiān)督患者每日進行康復訓練,并對其鍛煉方法的正確性進行評估,指導其出院后繼續(xù)堅持康復鍛煉,定期復查。
觀察和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應用全程康復治療后的門齒間距,并根據(jù)頭頸部放療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對其張口困難進行評分,分為0~4級。應用生活質量評分表(QOL)評定兩組實施全程康復后的生活質量,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全程康復實施后的情緒狀態(tài)進行評分。
將該研究所收集數(shù)據(jù)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x±s)和(%)分別表示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與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實施全程康復前的門齒間距、生活質量評分與張口困難評分以及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全程康復后,研究組與的張口困難評分為(0.9±0.3)分,對照組為(1.8±0.7)分,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QOL評分為(52.6±3.7)分,對照組為(41.9±4.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與對照組的門齒間距以及SD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臨床效果比較[(x±s),分]
鼻咽癌是臨床常見疾病,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對于鼻咽癌臨床常用放療和化療治療,但是這2種方法所需治療時間長,不良反應大,給患者造成的損害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3]。因此,對鼻咽癌放療后患者實施有效康復訓練極為重要。
全程康復在鼻咽癌放療后患者中的應用,有助于改善患者張口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尤其是張口功能鍛煉在鼻咽癌患者放療后康復中有著重要作用。該研究中,通過對研究組患者實施全程康復指導,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該組患者的門齒間距、張口困難評分、生活質量評分、SDS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全程康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門齒間距,降低其張口困難評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全程康復在鼻咽癌放療后患者中的應用,有助于防止放療后張口困難發(fā)生,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從而加速其康復。
[1]宮晨,許濤,熊華,等.系統(tǒng)性康復治療對鼻咽癌放射治療后進食困難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6,38(6):429-433.
[2]朱麗嬋,謝淑萍,李衛(wèi)陽,等.全程康復督導預防鼻咽癌放療后張口困難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3,12(8):777-778.
[3]趙春櫻,彭守華,張翠萍,等.張口功能鍛煉預防鼻咽癌放療后張口困難[J].中外健康文摘,2012,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