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攀,夏幸,樊泉
陜西省安康市鎮(zhèn)坪縣醫(yī)院外二科,陜西安康725600
肝膽疾病屬于我國普外科常見和多發(fā)疾病,其中胃腸功能紊亂為肝膽外科術臨床較常見并發(fā)癥,臨床于術后實施有效處理方案對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提高發(fā)揮著十分重要作用[1-2]。為此,該研究對2015年7月—2017年7月選擇外科術治療的肝膽患者60例分別采取不同處理方案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選擇外科術治療的肝膽患者60例資料進行分析,按照術后不同處理方案分成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17:13,年齡35~60歲,平均(45.36±2.21)歲,體重45~60 kg,平均(50.34±2.26)kg,手術方式:5例開腹膽囊切除術,10例膽道結石手術,15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觀察組男女比例19:11,年齡34~60歲,平均(45.35±2.20)歲,體重45~61 kg,平均(50.36±2.27)kg,手術方式:6例開腹膽囊切除術,10例膽道結石手術,14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該研究所有患者均選擇外科手術治療,且對照組于術后行常規(guī)性腸內營養(yǎng)治療:在術后第1日借助鼻腸管將生理鹽水0.90%30 mL/h泵入,第2日加入300 mL溫水,告知治療期間相關注意事項。觀察組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治療:在術后24 h內經鼻插管將250 mL生理鹽水注入,流速為13~18 mL/h,于鹽水注入后第1日,針對不良反應者繼續(xù)將腸內營養(yǎng)的混懸液加400 mL溫開水注入,按照患者實際狀況相應增加營養(yǎng)液注入速度,且于術后第3日予以混合營養(yǎng)液注入,將劑量增加為750 mL,混合400 mL溫開水注入,速度維持為95 mL/h。
觀察、比較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包括首次進食、肛門排氣時間和腸鳴音的恢復時間,且比較兩組營養(yǎng)指數平均值。
數據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n(%)]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首次進食、肛門排氣時間和腸鳴音的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短,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治療后,觀察組營養(yǎng)指數平均值為(46.88±5.60),對照組為(42.30±3.12),觀察組營養(yǎng)指數平均值較對照組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肝膽疾病為臨床常見疾病,具發(fā)病率高、疾病種類復雜等特點,臨床一般采取手術治療,能夠使患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但多數患者由于手術本身對機體胃腸道損傷和鎮(zhèn)痛藥物應用,導致其術后胃腸動力受限,使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發(fā)生概率較高,不利于其預后恢復,需于手術后積極采取有效腸內營養(yǎng)支持[3-5]。為尋求肝膽外科手術患者術后臨床有效處理方案,加速患者胃腸功能恢復,該研究對行常規(guī)性腸內營養(yǎng)治療對照組及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治療觀察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通過分析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首次進食、肛門排氣時間和腸鳴音的恢復時間(1.20±0.05)d、(27.25±5.12)h和(30.20±10.10)h均較對照組短,說明對選擇外科手術的肝膽患者應用早期腸內營養(yǎng)治療具顯著效果,有利于縮短患者進食、肛門排氣和腸鳴音的恢復時間,從而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分析觀察組選用的早期腸內營養(yǎng)治療操作較簡便,對于手術后設備要求和操作技術較低,患者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少,有利于其預后恢復,且此類治療方法于手術后24 h內治療,做到及時性,能夠對患者機體腸道黏膜的結構起到保護作用,對腸道內的黏膜功能維持及良性菌群作用顯著,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病情,縮短其首次進食、肛門排氣與腸鳴音的恢復時間,加速患者胃腸功能恢復。
于該研究結果中:觀察組營養(yǎng)指數平均值(46.88±5.60)較對照組為(42.30±3.12)高,說明對選擇外科手術的肝膽患者應用早期腸內營養(yǎng)治療能夠提高其營養(yǎng)指數。分析觀察組于應用早期腸內營養(yǎng)治療過程中依據患者實際狀況對營養(yǎng)液注入速度和具體劑量予以相應增加,有利于使患者得到更好吸收,促進其營養(yǎng)指數提高,且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能夠幫助患者營養(yǎng)吸收,使其營養(yǎng)指數提高。考慮受外部環(huán)境與樣本例數等因素制約,關于該研究患者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治療后對其生活質量改善的影響,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臨床對選擇外科手術的肝膽患者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效果較常規(guī)性腸內營養(yǎng)治療更佳,不僅有利于縮短患者手術后進食、肛門排氣和腸鳴音的恢復時間,而且有利于提高其營養(yǎng)指數,加速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可被臨床推廣。
[1]龐美麗.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治療末期肝膽疾病的臨床療效及術后行為干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34(6):132-133.
[2]曲大鵬.腹腔鏡手術和開放手術在肝膽疾病中的應用效果對比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6):24-25,28.
[3]孫共啟.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肝膽疾病臨床對照研究[J].臨床研究,2016,24(4):115-116.
[4]王漢興.肝膽病患者外科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3):90.
[5]李紅強.肝膽疾病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6,3(6):1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