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穎
房山區(qū)良鄉(xiāng)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北京102401
在臨床治療中,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疾病[1]。腦卒中患者出現(xiàn)偏癱的概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為研究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選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8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患者,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08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54例。108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為48例,60例為男性患者,年齡范圍為53~89歲,平均年齡為(73.2±2.5)歲。實驗組中,年齡范圍為54~89歲,平均年齡為(73.4±2.4)歲,23例為女性患者,31例為男性患者。對照組中,年齡范圍為53~88歲,平均年齡為(73.5±2.3)歲,25例為女性患者,29例為男性患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和治療依從性,進行康復訓練,做好出院指導[2]。
1.2.1 早期康復護理措施①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從健康變?yōu)槠c,對治療方法了解不多,易出現(xiàn)焦慮等負面情緒,喪失治療信心,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應關注患者心理健康,在患者住院后,詳細詢問病史,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熱情接待,展現(xiàn)耐心的護理態(tài)度,引導患者心理活動往正方向發(fā)展。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支持和鼓勵,建立治療信心。對重點人群進行心理疏導,積極與心理壓力較大的患者進行交流[3],有的放矢,通過情況和內(nèi)容了解患者想法,給予針對性建議。②為患者介紹治療原理和優(yōu)點,消除患者顧慮,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③進行早期運動治療與生活能力訓練,主要分為被動運動與主動運動訓練,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環(huán),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F(xiàn)代療法主要包括臥床期康復護理、離床期康復護理及步行期康復護理措施。在患者住院時,需采用患側臥位及仰臥位等方式進行干預,加強患者肢體耐力訓練,進行早期床上良肢位設計擺放,從小強度運動量開始。在患者離床期,可先從30~40°斜臥位,每2 d增加10°,直到患者完全坐起,密切關注患者反應。進行坐位平衡訓練及試行站立訓練,時間可由幾秒到幾分鐘延長,循序漸進。在步行期,需可先用健腿邁步,護理人員需穩(wěn)定患者雙臂,利用口令,使患者有節(jié)奏進行訓練,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難度和時間。
比較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生活質(zhì)量、生活能力及Feg-Mevyer評分等臨床指標。
1.3.1 療效評價標準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惡化。有效:相關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肢體功能好轉。顯效:相關臨床癥狀基本恢復。治愈:相關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相應功能恢復正常.
1.3.2 生活質(zhì)量《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74》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情況進行評價,分數(shù)與患者生活質(zhì)量成正比。
1.3.3 生活能力利用生活能力變化情況量表(ADL)對患者的生活能力進行評價,患者的生活能力與量表的評分成正比。
1.3.4 Feg-Mevyer利用Feg-Mevyer對患者的肢體活動情況進行評價,若評分低于50即代表患者有嚴重的運動障礙,明顯運動障礙為50~84分,中度運動障礙為85~95分,輕度運動障礙為96~99分。
將所得數(shù)據(jù)輸入Excel表中(office 2003),經(jīng)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實現(xiàn)統(tǒng)計學分析,該文中生活質(zhì)量評分與生活能力評分為計量資料(表示方法(±s)、t檢驗、該文中臨床治療有效率為計數(shù)資料[表示方法[n(%)]、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中,有效患者為18例,顯效患者為22例,無效為14例。實驗組中,5例無效,顯效患者為29例??傻?,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0.74%顯著高于對照組有效率74.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對比[n(%)]
對照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60.30±9.20)分顯著低于實驗組評分為(76.88±10.9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s),分]
實驗組對照組t組別77.42±15.12 63.22±12.93 4.124社會功能76.32±12.18 65.52±11.93 4.235軀體功能79.54±14.12 70.24±13.22 3.262心理功能73.23±11.43 60.26±10.42 5.347 76.88±10.90 60.30±9.20 4.581物質(zhì)生活總分
進行相應護理前,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能力評分分別為(42.90±6.89)分與(42.54±6.20)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經(jīng)過不同護理方式后,實驗組患者生活能力評分為(74.6±20.4)分,對照組患者生活能力評分為(51.2±14.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生活能力比較[(±s),分]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生活能力比較[(±s),分]
對照組(n=54)實驗組(n=54)P組別42.90±6.89 42.54±6.20<0.05 51.2±14.9 74.6±20.4<0.05護理前生活能力評分護理后生活能力評分
干預前,實驗組與對照組Feg-Mevyer評分為(6.78±1.54)分與(6.70±1.50)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Feg-Mevyer評分為(26.90±3.44)分,對照組評分為(13.40±2.8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Feg-Mevyer評分比較[(±s),分]
表4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Feg-Mevyer評分比較[(±s),分]
對照組(n=54)實驗組(n=54)P組別6.70±1.50 6.78±1.54<0.05 13.40±2.88 26.90±3.44<0.05護理前生活能力評分護理后生活能力評分
腦卒中主要是因為患者腦部血管發(fā)生損害或者血液流通障礙,影響患者的腦組織正常功能。在臨床治療中,腦卒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主要發(fā)病人群為中老年人[4]。
腦卒中存活的患者出現(xiàn)運動障礙及語言障礙的概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致死率和致殘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腦卒中偏癱患者脈絡淤阻,血滯氣虛,肢體不用而廢,給予康復訓練,能夠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改善生活質(zhì)量,起到通經(jīng)活絡、通利關節(jié)的作用。早期康復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正確進行康復訓練,恢復肢體的相應功能,提高平衡能力,誘發(fā)機體內(nèi)的分離運動,對患者肩關節(jié)起到保護作用,很大程度上防止患者出現(xiàn)痙攣,改變患者肌肉狀態(tài)[5],使原本靜止縮短的肌肉處于拉長狀態(tài),糾正不良運動,提高治療康復效果,幫助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另外,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干預,有利于建立和諧的醫(yī)患關系,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消除負面情緒,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引導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能夠顯著提高康復效果。在該次研究中,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0.74%顯著高于對照組有效率74.08%,護理后,實驗組Feg-Mevyer評分為(26.90±3.44)分,對照組評分為(13.40±2.88)分,對照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60.30±9.20),實驗組評分為(76.88±10.9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得,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能夠防止患者出現(xiàn)肌肉萎縮,恢復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應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療效較為理想,具有推廣的意義。
[1]王穎,寧二青.腦卒中偏癱患者開展超早期康復護理對其肢體運動功能的作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7,33(13):2056-2057.
[2]詹若燕,羅秀娟,陳妙玲.早期康復干預在腦出血術后偏癱患者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7(4):379.
[3]袁偉紅,張通,呂瑩,等.腦卒中急性期不同時期開始康復的初步探討.中國醫(yī)師雜志,2009,11(9):1177-1178.
[4]時美芳,朱美紅,顧旭東,等.康復護理干預對單側空間忽略患者日常生活活動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08,43(6):511-512.
[5]孔磊,許立民,劉強,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結合高壓氧治療對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觀察[J].中國醫(yī)學文摘老年醫(yī)學,2006,15(4):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