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曉東,馬俊
(1.咸陽橡膠工業(yè)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陜西 咸陽 712000;2.上海怡創(chuàng)化工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芳綸纖維,是由芳香族的聚酰胺樹脂經(jīng)紡絲而成的纖維。其分子主鏈有由芳香環(huán)以及酰胺鍵共同構(gòu)成,其中,酰胺基團有85%以上與芳香環(huán)直接鍵合。芳綸結(jié)構(gòu)賦予其很強的機械性能、耐熱、耐磨等優(yōu)良的性能,廣泛應于航空航天、軍事、民用工業(yè)產(chǎn)品[1~2]。芳綸纖維與橡膠的浸潤能力很低,加之其表面無活性基團,導致了其與橡膠的界面相容性很差?,F(xiàn)改性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研究新的合成方法來合成新型的芳綸纖維;將芳綸纖維與其他纖維混和并用進行復合增強;對芳綸纖維進行表面改性;引入第三組分進行共混、共聚;利用芳綸漿粕來替代芳綸短纖維進行復合增強[3~4]。玄武巖纖維是由天然火山巖石玄武巖石料在1 450~1 500℃的高溫下熔融后,通過鉑銠合金拉絲漏板高速拉制而成的連續(xù)礦物纖維。它的生產(chǎn)工藝決定它是一種新型無機環(huán)保綠色高性能纖維材料。玄武巖纖維以其具有的高耐腐蝕性、高化學穩(wěn)定性、高熱穩(wěn)定性、電絕緣性等優(yōu)異的性能廣泛應用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隔熱材料、汽車行業(yè)、造船行業(yè)等眾多領域[5~8]。本實驗將玄武巖短纖維與不同長度的芳綸短纖維共混改性,改變芳綸短纖維/玄武巖短纖維共混比復合增強EPDM,期望能為芳綸短纖維/玄武巖短纖維在橡膠中的應用提高支持。
EPDM:韓國錦湖公司;炭黑N330:卡博特公司;DCP:阿克蘇.諾貝爾公司;石蠟油:法國道達爾公司;芳綸纖維:黑龍江弘宇短纖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材料等為市售工業(yè)品。
密煉機,XM-500 上??苿?chuàng)橡塑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開放式煉膠機,X(S)K-160 上海雙翼橡塑機械有限公司;門尼黏度儀,EKT-2000M 曄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板硫化機,XLB-D(Q)350 中國浙江湖州東方機械有限公司;氣壓自動切片機,GT-7016-AR高鐵檢測儀器有限公司;電子拉力機,AI-7000S 臺灣高鐵公司;SHR-10A型高速攪拌機,曄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門尼黏度測試:按照GB 1232標準的規(guī)定,門尼黏度以符號表示;硬度測試:按照國標 GB/T 531—1999,用硬度測試儀進行測試,測試溫度為室溫;拉伸強度、拉斷伸長率性能測試:按照國標GB/T 528—2009,使用電子拉力機進行測試;撕裂性能測試:按照國標 GB/T 528—2009,使用電子拉力機進行測試,MTS彈性體測試系統(tǒng),MTS 831.50 美國MTS公司;體式顯微鏡,XTL-100上海蔡康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1) 將改性高嶺土、KH550置于80℃高速混煉機中,混煉5 min,在分別加入芳綸纖維和玄武巖纖維再混煉5 min,取出待用。
(2)將密煉機轉(zhuǎn)速設為60 r/min,入料起始溫度為90℃,將EPDM放于密煉機中,2 min后先加入改性后的芳綸纖維和玄武巖纖維混煉2 min,再依次加入防老劑、炭黑N330、石蠟油進行混煉,混煉至11 min左右待溫度升高到140℃時出料,將混煉好的膠料放于開煉機上加DCP,左右割膠三次,打三角包6次,薄通5次,壓片,放置16 h以上待用。
表1中2-1#~2-3#是將高混后的3 mm芳綸纖維與高混玄武巖纖維為變量,2-4#~2-6#以高混后的1 mm芳綸纖維與高混玄武巖纖維為變量。
表1 實驗配方
3 mm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不同共混比、1 mm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的不同共混比對EPDM門尼黏度的影響如圖1所示,門尼黏度會隨著玄武巖纖維替代芳綸纖維的量的增加而減小,且1 mm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共混后EPDM的門尼黏度明顯小于3 mm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的。原因可能是玄武巖纖維主要成分是SiO2,隨著玄武巖增加,SiO2起到了一定的促進分散的作用,使芳綸纖維在膠料內(nèi)部形成的“纖維帶”減少,使得加工性能變好,玄武巖纖維用量越多,混合纖維分散越好。
圖1 共混纖維的EPDM門尼黏度
從表2中的數(shù)值可以看出,3 mm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共混后,MH和MH-ML都隨著玄武巖纖維替代芳綸纖維的量的增加而減小。而1 mm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共混后,MH和MM-ML都隨著共混比的減小沒有明顯的變化,可能是此共混纖維于膠料中分散較好,對硫化程度影響不大。
表2 硫化特性
隨著共混纖維比的變化,焦燒時間變化不大,而3 mm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共混的EPDM的最低扭矩(ML)、最高扭矩(MH)、最高扭矩值與最低扭矩值之差(MH-ML)、和正硫化時間(t90)有所降低,CRI硫化速率指數(shù)增加;1 mm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共混的EPDM的tc90升高,最低扭矩(ML)、最高扭矩(MH)、最高扭矩值與最低扭矩值之差(MH-ML)變化不大,CRI硫化速率指數(shù)減小。
配方1和配方4相比,3mm芳綸纖維/玄武巖纖維(45/15)的最低扭矩(ML)、最高扭矩(MH)、最高扭矩值與最低扭矩值之差(MH-ML)以及正硫化時間(t90)比1 mm芳綸纖維/玄武巖纖維(45/15)的高。因為3 mm芳綸纖維比1 mm芳綸纖維長徑比大,填充在橡膠基體中,使得其扭矩值增大。
圖2為不同芳綸纖維與玄武巖共混的混煉膠切面放大20倍的體視顯微鏡電鏡圖,圖3不同芳綸纖維與玄武巖共混的混煉膠切面放大50倍的體視顯微鏡電鏡圖,其中水平方向為壓延方向。
通過兩圖可以看出,隨著芳綸纖維和玄武巖纖維的共混比的減小,分散性變好,越來越多的纖維被橡膠包裹,但1 mm芳綸的被包裹程度要強于3 mm芳綸纖維的被包裹程度,芳綸量多時可見3 mm芳綸纖維纏結(jié)成團出現(xiàn),芳綸纖維減少時取向方向接近于壓延方向。隨著玄武巖纖維的增加,纖維取向越來越好,規(guī)則取向優(yōu)于芳綸纖維。
由此圖2和圖3可知,1 mm芳綸纖維取向和分散優(yōu)于3 mm芳綸纖維,且隨著玄武巖纖維數(shù)量的增加,不規(guī)則取向的比例減小,且玄武巖纖維越多芳綸纖維越不易相互纏結(jié)而抱結(jié)成團,玄武巖纖維規(guī)則取向優(yōu)于芳綸纖維的規(guī)則取向。
圖2 芳綸纖維與玄武巖共混在EPDM中纖維的分散/20倍
圖3 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在EPDM中纖維的分散/50倍
表3和4表示的是芳綸纖維和玄武巖纖維并用后對EPDM在共混纖維平行取向和垂直取向時的拉伸撕裂性能。
表3 共混纖維后的EPDM的拉伸特性(平行取向)
由表3可知,用沿壓延取向的共混纖維來改性的EPDM拉伸強度和拉斷伸長率隨著玄武巖纖維替代芳綸纖維的量的增加而增加,這是由于1 mm芳綸纖維呈剛性,且有較大苯環(huán),分子鏈與分子鏈之間較難接近,當芳綸纖維用量少而玄武巖纖維增多時,分散性變好,使得在拉伸條件下承受的力越高,拉伸強度升高。而隨著芳綸纖維減少玄武巖纖維增加,由于EPDM為鏈柔性分子,加入高混后的芳綸纖維后構(gòu)象受到的影響變小,進而使得拉斷伸長率也隨之降低。
隨著玄武巖纖維替代芳綸纖維的量的增加100%定伸應力是隨之減少,這是由于交聯(lián)密度變小,模量高,使得在形變一定的條件下,應力變小,即100%定伸應力也隨之減少。
表4 共混纖維后的EPDM的拉伸特性(垂直取向)
綜合分析表3與表4可以看出拉伸方向與取向平行時要比拉伸方向垂直于取向方向的綜合力學性能好。這與共混纖維縱向拉伸強度比橫向拉伸強度高有較大關系,加之表面活性較低,鏈與鏈之間幾乎不發(fā)生化學反應,導致了其分子鏈之間物理作用力和化學作用力均較弱,故其橫向拉伸強度低。
從表5可以看出,隨著芳綸纖維/玄武巖纖維共混比的減小,硬度略減小。
隨著玄武巖纖維替代芳綸纖維的量的增加其耐磨性能增加,且整體耐磨性能1 mm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的共混的強于3 mm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的共混的。對比體式顯微鏡圖2、圖3分析,這是由于芳綸纖維與玄武巖纖維均具有很好的耐磨性,且玄武巖分散優(yōu)于芳綸纖維。芳綸纖維雖具有很好的耐磨性,但是芳綸纖維數(shù)量比較多時,芳綸在膠料內(nèi)部分散性差,與橡膠的界面結(jié)合力度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芳綸纖維與橡膠發(fā)生了滑移,使得橡膠耐磨性能變差。而在芳綸纖維少量時,進行阿克隆磨耗,一部分芳綸纖維代替了原來的橡膠與摩擦面進行磨損,在芳綸纖維磨耗失效之后,更內(nèi)層的橡膠才會進一步與摩擦面接觸進行磨損,大大減少了橡膠的磨耗量,對內(nèi)層橡膠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芳綸纖維耐磨性好的優(yōu)點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壓縮永久變形隨著纖維共混比的減小而減小。
表5 不同1 mm芳綸用量EPDM的其他物理特性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高混后的共混纖維的用量對EPDM性能影響較大,玄武巖纖維替代部分芳綸纖維可以提高其分散性并提高橡膠的物理機械性能,且1 mm芳綸纖維和玄武巖纖維共混的EPDM的綜合性能優(yōu)于3 mm芳綸纖維和玄武巖纖維共混的EPDM的綜合性能。
加入不同共混比的共混纖維后的EPDM的儲能模量(G′)-應變(ε)的關系如圖4(a)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共混纖維共混比的減小,膠料的G′逐漸減小,且1 mm芳綸纖維和玄武巖纖維共混的G′小于3 mm芳綸纖維和玄武巖纖維共混的,說明玄武巖纖維替代部分芳綸纖維后,膠料內(nèi)部形成的填料-填料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Payne效應減小。隨著應變的增加,G′迅速降低,形成的填料-填料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被破壞。
加入不同共混比的共混纖維后的EPDM的損耗模量(G′′)-應變(ε)的關系如圖4(b)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應變的增加,G′′呈現(xiàn)出非線性的減小趨勢,這說明填料-填料網(wǎng)絡的破壞強于填料-填料網(wǎng)絡的重建,隨著EPDM中的玄武巖纖維的增加替代部分芳綸纖維后,G′′減小且減小的速率逐漸降低,這可能是由于膠料的填料網(wǎng)絡化程度的加大能量損耗增大。1 mm芳綸纖維和玄武巖纖維共混的G′′小于3 mm芳綸纖維和玄武巖纖維共混的,即1 mm芳綸纖維和玄武巖共混中的填料-填料網(wǎng)絡的破壞較弱。
加入不同共混比的共混纖維后的EPDM的損耗因子(tanδ)-應變(ε)的關系如圖4(c)所示,當應變較小時tanδ基本保持不變,玄武巖纖維替代芳綸纖維的用量增加后,tanδ增大;當應變較大時,tanδ出現(xiàn)了明顯的大幅度的增加,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可能與填料-填料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的破壞和橡膠分子鏈的鏈段間滑移引起的能量損耗有關。
圖4 共混纖維后EPDM的RPA圖
(1)隨著3 mm芳綸短纖維/玄武巖短纖維共混比的減小,門尼黏度、最低扭矩值ML、最高扭矩MH和最高扭矩值與最低扭矩值之差(MH-ML)逐漸減小,而1 mm芳綸纖維的扭矩值變化不大,在相同共混比下,3 mm芳綸短纖維門尼黏度、最低扭矩值ML、最高扭矩MH和最高扭矩值與最低扭矩值之差(MH-ML)比1 mm芳綸短纖維高。
(2)隨著芳綸短纖維/玄武巖短纖維共混比的減小,纖維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上拉伸強度、拉斷伸長率、撕裂強度均增加,硬度逐漸減小,耐磨性能增加;儲能模量逐漸降低,Payne效應減小。
(3)在相同共混比下,1 mm芳綸短纖維的分散性和基本的物理性能優(yōu)于3 m芳綸短纖維,儲能模量不如3 mm芳綸短纖維高。
[1]凌新龍,周艷,黃繼偉,等.芳綸纖維表面改性研究進展[J].天津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30( 3) ∶ 11~18.
[2]張文惠,徐廣標.芳綸與PTFE基布針刺非織造布結(jié)構(gòu)與透氣性能的測試評價[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15(4):72~74.
[3]H Dong,J Wu et al. The ultrasound-based interfacial treatment of aramidf iber/epoxy compsites [J]. Joural of Applied Polymer Sicence,2009, 113∶1 816~1 821
[4]Zhi Li, Xudong Cheng et al.Aramid fibers reinforced silica aerogel composites with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improved mechanical performance[J]. Composites∶ Part A 2016 (84)∶316~325.
[5]遞春. 高性能玄武巖纖維的性能及應用[J].上海紡織科技,2014,42(1)∶2~14.
[6]張建磊,李龍,張勝清. 玄武巖纖維的研究進展、性能及其產(chǎn)品應用 [J].中國化纖,2010, 21∶76~79.
[7]Ying Shuni,Zhou Xiaodong. Chemical and thermal resistance of basalt fiber in inclement environment[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2013,28(3)∶560~565.
[8]S.G Ivanitskii,G.F Gorbachev. Continuous basalt fibers∶production aspects and simulation of forming processes. I.state of the art in continuous basalt fiber technologies[J].Powder metallurgy and metal ceramics. 2011,50(3)∶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