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鄧拓 李臣
摘要:闡述了紹興梅干菜的現實優(yōu)勢,分析了其進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紹興梅干菜;農產品地理標志;可行性
紹興梅干菜是紹興的特產,有其特色風味及深厚的人文歷史,但其經濟價值還有待進一步開發(fā),推進紹興梅干菜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有利于梅干菜產業(yè)化、品牌化發(fā)展,增加農民收入,有助鄉(xiāng)村振興。
一、紹興梅干菜歷史積淀和現實優(yōu)勢分析
(一)紹興梅干菜歷史悠久
紹興梅干菜有著悠久的生產歷史,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越中便覽》中就有記載:“梅干菜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別。芥菜味鮮,油菜性平,白菜質嫩,用以烹鴨、燒肉別有風味,慈溪人、紹興居民十九自制。”芥菜中含有硫代葡萄糖甙,經水解后可產生揮發(fā)性芥子油,而芥菜中的蛋白質又可分解成氨基酸,故用芥菜腌制的梅干菜香味獨特,滋味鮮美。
清朝時期,紹興梅干菜曾作為紹興“八大貢品”之一,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到紹興,必嘗用梅干菜做成的菜肴,菜湯。那時做法極其講究,選材極其精良,在清明節(jié)前,將芥菜心曬干,用金銀絲扎成一小束,放入壇中鹽漬,待鹵汁流出后,取出晾曬,直至色澤紅亮,再裝入特定官窯瓷器中,黃泥封壇,由專人送往京城,每年產品不過千把斤。
《中國菜肴》中有一道紹興名菜“梅干菜扣肉”,具有獨特的嚼勁,兼具香爽的特點,是魯迅先生和周總理生前最愛。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的時候,在杭州樓外樓的宴會上周總理以這道菜宴請貴賓,尼克松總統(tǒng)吃后連聲大贊OK!魯迅先生的母親也常年給遠在外地的魯迅先生捎出家鄉(xiāng)特產。
(二)紹興梅干菜的區(qū)域優(yōu)勢
紹興梅干菜使用的原料主要是芥菜,芥菜不耐干旱洪澇,喜歡濕潤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溫度不宜過高,不然容易發(fā)病,以濕潤土壤為宜。而紹興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季風明顯,氣候溫和,濕潤多雨,最適宜芥菜生長。正因為紹興氣候溫和,光熱較優(yōu),在腌制和曬干過程中適宜地保持梅干菜的水分,使其口感堅韌,兼具香爽的特點。芥菜適合在平原或者丘陵地帶種植,以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宜。從地貌上看紹興屬于丘陵地帶,境內土壤類型多,以壤土類為主,土質較好,適宜農業(yè)耕種。
(三)梅干菜市場分析
1.梅干菜市場潛力巨大。在紹興流傳這樣一句諺語“烏干菜,白米飯,吃得神仙想下凡”,可見梅干菜在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梅干菜全盛時期,紹興居民十室九制,商品干菜年產十萬擔,遠銷海外。常有買不起肉的,以干菜蒸熟下飯者,所謂“烏干菜,白米飯”者是也。據《經濟生活報》記載“在北京菜市場,有紹興三江的菜農售賣十萬擔芥菜干,三天內被一搶而空。”如今,有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會在紹興景區(qū)門口購買梅干菜,以圖嘗個鮮。
2.紹興梅干菜商品化發(fā)展。隨著互聯網發(fā)展,很多紹興居民開始利用電子商務在網上售賣梅干菜。常常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散戶經營,或是幾個散戶聯合起來售賣。在互聯網和物流的推動下,紹興梅干菜走向全國各地,讓越來越多的人足不出戶就能品嘗到紹興梅干菜,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梅干菜市場的需求。
3.紹興梅干菜產業(yè)化發(fā)展。據調查,紹興目前有多家專門從事梅干菜生產銷售的企業(yè),但大都產量都不高,主要面向杭州,寧波,北京,江西等市場。
二、“紹興梅干菜”的保護與發(fā)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梅干菜這一市場,還沒有被地方真正重視起來,對梅干菜完全是放養(yǎng)的狀態(tài),光靠市場無形地調節(jié),沒有政府的宏觀調控,導致很多問題浮現出來。
(一)宣傳和營造“紹興梅干菜”品牌的力度不強
梅干菜作為紹興“三烏一黃”的特產之一,也曾是紹興“八大貢品”之一,卻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除了在當地的某些展覽上,其他很難見到紹興梅干菜的身影。人們對于紹興梅干菜的了解,大多來自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或者其他紹興名人的事跡故事中。媒體和互聯網上,很少有紹興梅干菜的相關信息。在“紹興黃酒”、 “紹興腐乳”、“平水日鑄”、“大佛茶”、“楓橋香榧”等農產品紛紛成功申報地理標志后,紹興梅干菜還遲遲沒有動靜。全國有很多地區(qū)都生產梅干菜,卻都未申報地理標志,如果被其他地區(qū)搶先一步,那就失去了梅干菜市場的主導權。
(二)保護區(qū)域的界定問題亟待確定
“農產品地理標志”也稱為“農產品原產地地理標志”,其重點就在“原產地”上。紹興梅干菜歷史悠久,考證困難,而紹興居民每家都有自制梅干菜的習慣。申報地理標志過程中,原產地區(qū)域圖如何界定成為最大難題。根據以前做過貢菜的老人回憶,清時的貢菜是由紹興知府和山陰縣監(jiān)制。在根據清朝地圖和民國時期的地圖文獻,得知當年貢品的區(qū)域應該是現在的柯橋區(qū)(柯橋街道、柯巖街道、華舍街道、湖塘街道、齊賢鎮(zhèn)、錢清鎮(zhèn)、福全鎮(zhèn)、馬鞍鎮(zhèn)、平水鎮(zhèn)、安昌鎮(zhèn)、王壇鎮(zhèn)、蘭亭鎮(zhèn)、稽東鎮(zhèn)、楊汛橋鎮(zhèn)、漓渚鎮(zhèn)、夏履鎮(zhèn))和越城區(qū)(斗門鎮(zhèn)、靈芝鎮(zhèn)、東浦鎮(zhèn)、鑒湖鎮(zhèn))。具體原產地區(qū)域圖還需有關部門定奪。
(三)紹興梅干菜市場保護問題
紹興景區(qū)門口常常有人向游客販賣劣質高價的梅干菜,這其實是在破壞紹興梅干菜名譽和市場。以劣質不合格的梅干菜來冒充正宗紹興梅干菜,是在向消費者傳達錯誤的信息(紹興梅干菜就是這種劣質的口味)。而某些散戶自發(fā)在互聯網上售賣紹興梅干菜,雖然有助于拓寬梅干菜市場,但是其產量和品質都很難掌控。散戶售賣的梅干菜,大多是自家腌制的,產量很難有所保證,而品質上更加難以控制。自家腌制,沒有嚴格的監(jiān)管體系,品質好壞全靠售賣人的良心。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的宣傳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發(fā)展品牌農業(yè)的金鑰匙[1]。加強宣傳農產品地理標志,讓更多的農民了解農產品地理標志,激發(fā)他們申報的熱情,讓他們更好地使用好這把金鑰匙。除了在媒體報紙,互聯網上積極宣傳,也要深入群眾當中去宣傳,去引導。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宣傳,就等于加快農產品地理標志申請,就等于促進農業(yè)發(fā)展。
(二)加快紹興梅干菜申報地理標志工作
紹興梅干菜地理標志申報成功,才能杜絕那些以次充好事情發(fā)生。申報地理標志就有了產權保護,那些沒有經過認證體系就不能蓋以紹興梅干菜的名字,從而保證紹興梅干菜的品質和品牌形象[2]。申報地理標志也有利于梅干菜產業(yè)化生產的控制,從源頭上保證紹興梅干菜的品質。
(三)加大對紹興梅干菜研發(fā)扶持力度
紹興梅干菜在清時作為“八大貢品”之一,在口感和味道上可能有獨特之處。而隨著時間流逝,和戰(zhàn)亂的原因,現在的制作工藝和當時也有了不少差異。我們應該充分挖掘紹興梅干菜的價值,追求更好的品質,更好的口感。在新產品開發(fā)上也應該加大投入,如前文提到的“干菜王”的腌菜飲料。把紹興梅干菜這一名優(yōu)特產,真正地挖掘起來,讓它發(fā)揮真正的價值,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結論
紹興梅干菜歷史文化悠久,經濟前景廣闊,有其獨特地理和文化優(yōu)勢,滿足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前提條件。紹興梅干菜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對當地有很大的社會和經濟意義,對于促進當地農業(yè)生產和農民致富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有助鄉(xiāng)村振興。
參考文獻:
[1]萬俊.地理標志:發(fā)展品牌農業(yè)的金鑰匙[N].中國工商報,2016.
[2]劉俊臣.充分發(fā)揮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作用[J/OL].新華網,2016.3.16.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3/16/c_1118353149.htm
作者簡介:
胡鄧拓(1996-),浙江農業(yè)商貿職業(yè)學院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專業(yè)學生;
李 臣(1982-),男,山東肥城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食品科學的教學研究工作。
基金項目:2015年紹興市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紹興梅干菜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可行性研究》;2015年浙江農業(yè)商貿職業(yè)學院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紹興梅干菜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