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菲
摘 要: 白鷺洲擁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歷代產生眾多歌詠它的詩歌。這些詩歌再現了白鷺洲秀麗的自然風光,記錄了白鷺洲書院的歷史變遷、書院建筑和書院活動,同時體現了白鷺洲書院崇文興教和推崇節(jié)義的精神。
關鍵詞: 白鷺洲 書院 詩歌
白鷺洲位于江西吉安市區(qū)東面的贛江中,長1.5公里,寬0.5公里,為一梭形綠洲,由江水攜帶泥沙沖積而成,形似白鷺。在白鷺洲上有一所著名的書院——白鷺洲書院,它是江西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由南宋吉州知軍江萬里創(chuàng)建于淳祐元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白鷺洲風景優(yōu)美,人文底蘊深厚,因而歷代產生眾多歌詠白鷺洲及白鷺洲書院的詩歌,據《白鷺洲書院志》藝文一所輯共有古近體詩162首,本文所論白鷺洲詩歌指的就是這些。白鷺洲詩歌的作者共有70位,大部分是吉安本地人或在吉安為官者,他們都跟白鷺洲書院有著重要的關系。白鷺洲詩歌縱跨了數百年歷史,上至宋代,下至清代,其內容主要包括寫景、詠物、懷古、唱和、紀事等。名人題詠的清詞麗句為白鷺洲增添了風采,使之成為贛江中的文化之洲。
一、秀麗自然風光的再現
白鷺洲之所以能留下那么多詩篇,與它秀麗的自然風光是分不開的。白鷺洲這一處寶地,早在宋代就被人們喜歡并見諸文字,如南宋劉過的《觀白鷺洲風濤》:
一聲雷鼓兵風威,頃刻沖濤沒釣磯。行客駭看銀漢落,陽侯驚起玉山飛。蛟龍便爾爭先化,鷗鷺荒然失所依。安得長竿入吾手,翩然東海釣鰲歸。
劉過是江西泰和人,長于廬陵,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劉過是辛派詞人,作品風格接近辛棄疾?!队^白鷺洲風濤》一詩,寫的是在白鷺洲的所見所感,詩歌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將白鷺洲風濤的壯闊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白鷺洲162首詩歌中,這首詩歌極為特別,因其誕生早于白鷺洲書院,白鷺洲因書院而具盛名,但從這首詩可以發(fā)現,早在書院創(chuàng)建之前,白鷺洲已經憑借獨特的自然風光走進詩中。
進入明代,歌詠白鷺洲的詩歌漸多。鄒元標的《春日赴白鷺洲》是其中的代表:
春水引行舟,桃花夾岸流。沙明群鷺白,雨過萬峰幽。濁酒澆孤興,青山笑晚愁。萋萋芳草綠,無語對江洲。
鄒元標是江西吉水人,明代東林黨領袖之一。他從小聰穎好學,九歲通五經,萬歷五年進士,有志于心學和社稷。為人敢言,勇于抨擊時弊,反對張居正,觸犯了皇帝,屢次遭貶,一生仕途坎坷,居家講學近三十年?!洞喝崭鞍樦蕖非八木鋵懓樦薜男沱愶L光,潺潺春水,岸邊盛開的灼灼桃花,沙堤上的白鷺,雨后愈發(fā)青幽的山峰。綠水、紅花、黃沙、白鷺、青山,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雖然詩人此時內心愁悶,但白鷺洲給他提供了排遣苦悶的場所。
白鷺洲詩歌中還有大量描寫自然風光的詩歌,如王世業(yè)的《白鷺洲書院十詠》分別是三峰濯露、雙江映月、柳岸征帆、沙堤落雁、鷺渚殘霞、螺川返照、蕭寺晚鐘、窗欞夜讀、樓宿煙云、徑環(huán)松竹,以詩的形式描繪了白鷺洲十景??着d浙的《白鷺洲書院雜韻》對永堤、柳徑、桃溪、竹塢、桑園進行了介紹并描繪:“門迤西一帶,沿堤皆插垂柳,望而濃郁。緩步其中,可里許至洲尾,小有蘇堤風景。春時桃花爛漫,畦菜生香,令人有望倦錦帶之思。”“洲上桃花,遍處皆是。對隔一溪,則城下十里皆紅”,儼然世外桃源,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之境界。
“洲在郡治之東,踞江流中,延袤數里,狀如游龍,青原、神岡、天瑞諸峰左右拱挹入其抱,贛江合瀘、禾二水,猶涯而西,小者洄 ●,大者澎湃,出乎舄履之下,居然郡中一形勝也”(劉應秋《重修白鷺洲書院記》)。白鷺洲風光迤邐,確是風景勝地,加之其遠離鬧市喧囂,是士子讀書的最佳環(huán)境,正是如此才吸引江萬里到此創(chuàng)建書院,從此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
二、白鷺洲書院歷史變遷的記錄
白鷺洲書院距今有近八百年歷史,除了史書和地方志、書院志外,詩歌也為后人了解白鷺洲書院提供豐富的材料。
1.白鷺洲書院建筑
“白鷺洲書院,在郡城東洲上。宋淳祐元年辛丑,知吉州軍江萬里建,理宗御書‘白鷺洲書院以賜。院立文宣王廟、欞星門、云章閣、道心堂、萬竹堂、風月樓、浴沂亭,齋舍庖湢具備”。白鷺洲書院中建筑眾多,亭臺樓閣俱有,但在《府志》中,只能看到簡要的記載。相對而言,詩歌的描繪則要具體形象得多。云章閣是白鷺洲書院的重要建筑,是原書院藏書、山長講學和就寢之處?,F存云章閣是明代萬歷二十年重建,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白鷺洲詩歌中關于云章閣的詩歌共有14首,在所有建筑中出現頻率最高,如施潤章《云章閣》:
曲檻層欄白晝陰,憑高望遠百年心。壓江城郭山光碧,破浪帆檣露氣深。舊蝕殘碑猶臥蘚,新栽集樹漸成林。鵝湖鹿洞尋常事,不信風流限古今。
詩人登上云章閣遠眺,看到城外山色,江中白帆,舊時殘碑還在,新栽之樹已成林。云章閣高8.7米,是登高遠眺的好去處,如姚頤《春晚登云章閣二首》“江上冥冥暮雨來,閣中臨眺獨徘徊”,王昑《云章閣》“阿閣憑清曉,周回四望低”,李錫《云章閣晚望》“高樓拔地枕長川,獨倚危欄興渺然”……
除了云章閣,白鷺洲書院的其他建筑如道心堂、浴沂亭、萬竹堂等亦都有詩歌歌詠??着d浙《白鷺洲書院雜韻》中所詠包括賜額門、道心堂、古臺、正誼堂、風月樓、云章閣、書倉、萬竹亭、時雨亭、浴沂亭等。
2.白鷺洲書院變遷
白鷺洲書院在數百年的歷史中,曾多次遭遇兵火和水患等天災人禍,有過興衰變化,所幸的是歷代吉州有識之士,鄉(xiāng)宦名賢倡學業(yè),崇詩書,屢毀屢復。明代永樂進士李昌祺《訪白鷺洲書院遺址》寫白鷺洲書院在明代的一度衰微。
宋家書院但空名,二水中分草樹平。陵谷變來基亦廢,野人耕處草還生。落花細雨文魚上,殘柳西風白雁鳴。臨眺不堪懷往事,城頭畫角更凄清。
這首詩讀來令人心痛,白鷺洲書院元代經納速兒丁修復后,因無人管理而被廢棄,最后竟為荒壤。雜草叢生、西風殘柳,凄清的景象令人痛心疾首。嘉靖五年,吉安知府黃宗明興復白鷺洲書院,重建講堂、號舍??滴跄觊g,羅京任吉安知府,興復白鷺洲書院,自捐其費,僚屬之助,各隨其力,不勞煩民眾。時人對這一盛事予以歌頌,如李振?!堵劻_郡伯復修白鷺洲書院喜賦》:
忽聞羅公興白鷺,滿堂弦歌盛朝暮。江前天曉風不寒,翩翩逢掖連舟渡。豈非江公一再見,清風片片來江面。養(yǎng)成人才佐國家,圣主已開建章殿。
另有邵延齡《羅郡守重建白鷺洲書院志喜》“聞說江洲路,咸欣講席崇。遙看門廡建,近聽誦弦同”,彭殿元《羅公重建白鷺書院遙賦》“萬里行云常入座,一江流水正當門。荊榛辟盡追先跡,遙指中洲桃李繁”,這些詩句都表達了當時人們內心的欣喜。
3.白鷺洲書院活動
講會是白鷺洲書院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師生間相互切磋、質疑問難的方式。講會是一種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宗旨以學問推究為重,具有推動地方教化的功能。施閏章《鷺洲講會歌》記載了一次盛大的講會活動。
今日何日復良會,再陳俎豆考鼓鐘。厖眉黃發(fā)集耆舊,深巖邃谷來章逢。談天恥作稷下士,習禮依稀洙泗宮。老夫顧影一何有,皇皇生垢敢開口。先民誘我升此堂,駿奔左右惟恐后。往事消沉四十年,父老重聞皆泣然。
詩前有序云“西江講學之會,吉州最盛,中輟者四十年矣。余以癸卯十月復修舊事,布衣野老,皆許以客禮相見,與會者近千人”。從詩中亦可感受其活動之盛。施閏章的另一首詩歌《會講鷺洲書院》描繪的亦是此次盛會。
課士,即考核士子的學業(yè),是白鷺洲書院的一項重要活動,在詩中亦有記載。徐聯(lián)奎《鷺洲書院課士有作》“志須規(guī)遠大,文莫務艱深。居近歐陽里,薪傳尚可尋”表達的是對士子的期待,黃涫《太守羅公課士書院感賦古體》寫的是太守羅京考核士子,可見白鷺洲書院對士子和教學的重視。劉繹的《重至白鷺洲書院感事》“負米勉期循子職,論文仍孔愧師資。讀書學古誠何事,仰對先賢試靜思”寫士子學習之努力,這些都是白鷺洲書院活動的記錄。
三、白鷺洲書院精神的載體
作為江西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白鷺洲書院形成了獨特的書院精神,對廬陵地區(qū)的教育和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白鷺洲書院精神在白鷺洲詩歌中得以窺見,如李振裕的《聞羅郡伯復修白鷺洲書院喜賦》:
吾郡學風慶歷起,文章稱宗歐陽子。倡明理學至巽齋,吉州盛與鄒魯比。后來名臣相繼多,姓字旂常勒不磨。名世傳來無他術,經綸但本致中和。
李振裕是吉水人,他的這首詩從廬陵學風開始寫起,廬陵文章之盛從北宋年間就開始,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就是廬陵人。白鷺洲書院弘揚儒家理學,其首任山長歐陽守道是宋代理學大家,自幼苦學程朱理學,并開創(chuàng)巽齋學派。白鷺洲書院重視教學和文化傳承,培養(yǎng)一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造就文天祥、劉辰翁、鄧光薦等歷史眾星,使得廬陵成為文化昌盛之地。羅京的《課士偶成》“江右名賢地,橫經舊所論”,賴晉的《游白鷺洲書院贈符山長》“千年令范拜文忠,化雨維新起繼同”,徐盛持的《白鷺洲書院留別諸友》“講院宏開白鷺洲,文忠遺跡亙千秋”等詩句都將廬陵作為“江右名賢地”,其文化之脈從未中斷,白鷺洲書院在廬陵文化傳承上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戰(zhàn)火和水患中,白鷺洲書院雖多次遭毀,但都能得到及時修復,從書院講會、會講和課士等活動中可看出白鷺洲書院對教育的重視,崇文興教是白鷺洲書院精神的內容之一。
白鷺洲書院精神的另一重要內容是推崇節(jié)義。廬陵是文章節(jié)義之邦,白鷺洲書院在教學中推崇儒家理學,強調氣節(jié)。江萬里創(chuàng)建白鷺洲書院時,就在洲上建六君子祠。明代汪可受建先賢祠,又建理學、忠節(jié)、名臣三坊。重祠祀是白鷺洲書院的傳統(tǒng),其目的則是培養(yǎng)學子的浩然正氣。《羅太守館規(guī)十三則》中則明確指出“自今本心本性,人人因有,各宜含養(yǎng),充以人圣賢之路”,“本府屬望諸生,不獨以文章取科名而已,愿以行己有恥為第一義”,將道德修養(yǎng)置于文章科名之上。白鷺洲書院的士子們在節(jié)義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們舍生取義,譜寫中國教育史上輝煌的篇章,這在白鷺洲詩歌中得以體現。吳云《白鷺洲詠懷五首》“昔年三祀意如何,前輩精神不可磨。雖是文章明代盛,可憐節(jié)義宋朝多”,徐盛持《白鷺洲書院留別諸友》“名臣理學知多少,高閣云章踞上頭”,郭儀宵《鷺洲書院即日,并勖及門諸同學》“六一風流古,文山節(jié)義尊”……從這些詩句,我們可看出推崇節(jié)義是白鷺洲書院的精神體現。
在白鷺洲這個面積并不大的江洲上,誕生著名的白鷺洲書院,產生162首古近體詩。白鷺洲詩歌的產生得益于白鷺洲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白鷺洲詩歌又以獨特的形式為白鷺洲增添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
參考文獻:
[1]高立人.白鷺洲書院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汪泰榮.吉安書院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李才棟.江西古代書院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4]劉春蓮.白鷺洲書院大事敘錄[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4.
[5]丁功誼.白鷺洲書院的興建背景與歷史興衰[J].荊楚學刊,2016(2).
[6]丁功誼.白鷺洲書院的辦學理念與文化影響[J].荊楚學刊,2016(4).
基金項目名稱:吉安職業(yè)技術學院2018年度人文社科類項目“宋代廬陵書院文化研究與現代傳承——以白鷺洲書院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