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晴+曹艷
【摘要】目的:分析胃癌組織中PD-L1和PD-1的表達情況,并探討其與患者臨床病理、預后生存之間的關系。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間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免疫組化法對術(shù)區(qū)病理組織標本、癌旁組織標本進行染色分析,計算PD-L1、PD-1的表達陽性率,并分析PD-L1、PD-1陽性結(jié)果與患者的病理特征、5年生存率之間的關系。結(jié)果:觀察組和對照組標本中的PD-L1陽性率,PD-1陽性率,二者的表達結(jié)果之間無相關性。隨著pTNM分期的升高,累及范圍的增大,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的發(fā)生,PD-L1的陽性率不斷升高,且不同亞組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PD-1的陽性率在各亞組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PD-L1、PD-1陽性患者的生存率均顯著低于陰性患者,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通過胃癌組織中PD-L1、PD-1表達情況的分析,可以對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預后情況進行預測。
【關鍵詞】PD-L1;PD-1;胃癌組織;病理;預后生存
【中圖分類號】R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2-00-01
本文就我院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間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胃癌組織中PD-L1和PD-1的表達情況,并探討其與患者臨床病理、預后生存之間的關系。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間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手術(shù)治療,術(shù)前未放化療治療史,且不合并遠處轉(zhuǎn)移的情況?;颊咴谛g(shù)后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所有臨床病歷資料完整有效。
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患者的年齡在23到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1±4.2)歲。按照AJCC胃癌TNM分期標準對患者進行分型,則Ⅰ-Ⅱ期的患者59例、Ⅲ-Ⅳ期的患者41例;患者的浸潤情況分布為: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患者22例,累及肌層的患者25例,累及漿膜層的患者43例;其中,合并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的患者45例。
1.2 方法
將患者的手術(shù)區(qū)病理組織標本作為觀察組,與腫瘤組織距離超過5cm的癌旁組織標本作為對照組,采用免疫組織化學二步法分別對兩組的標本進行處理,先對標本石蠟塊進行連續(xù)切片,常規(guī)脫蠟和水化處理后,室溫條件下以3%的過氧化氫溶液作用十分鐘并使用PBS 緩沖液沖洗三遍,再于檸檬酸鹽緩沖液中微波加熱20min,實現(xiàn)抗原修復,加熱接受后自然冷卻,以PBS 緩沖液沖洗三遍后滴加兔抗人PD-L1 以及鼠抗人PD-1 多克隆抗體,以1:200的比例稀釋,并在4℃的條件下孵育過夜,PBS 緩沖液沖洗三遍后,在切片中滴加北京中杉金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PV-6000 二抗,室溫下孵育二十分鐘后再以PBS 緩沖液沖洗三遍,最后通過DAB顯色劑進行顯色處理,室溫下避光顯色。通過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控制顯色時間在3-5min,結(jié)束后蒸餾水沖洗終止顯色。以蘇木精復染、自來水沖洗返藍、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后,以中性樹膠封片,在鏡下進行觀察。
1.3 觀察指標
由兩名高年資、經(jīng)驗豐富的病理科醫(yī)師對免疫組化切片結(jié)果進行雙盲評價。當標本的細胞質(zhì)、細胞膜上觀察到黃至棕褐色顆粒時的情況記為陽性顯色。然后結(jié)合陽性細胞百分比及其染色強度對病例陽性結(jié)果進行判斷。當PD-L1、PD-1陽性細胞顯示淡黃色的情況計1分,顯示棕黃色的情況計2分,顯示棕褐色的情況計3分。隨機選取5個高倍視野,按視野中陽性細胞的平均百分比進行分級,10%以下計1分,10%-50%之間計2分,50%以上計3分。染色強度得分與陽性細胞百分比得分的乘積超過3分的情況記為陽性,3分以下的情況記為陰性[1]。
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標本中PD-L1、PD-1的陽性率。分析PD-L1、PD-1表達結(jié)果與患者病理特征(pTNM 分期、浸潤情況、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情況等)、預后生存(5年生存率)之間的關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分析,當結(jié)果顯示P<0.05時認為結(jié)果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jié)果
觀察組標本中的PD-L1陽性率為61.0%(61/100),PD-1陽性率為34.0%(34/100),PD-L1陽性率明顯更高。對照組標本中的PD-L1、PD-1陽性率均為0,且二者的表達結(jié)果之間無相關性。
在pTNM分期為Ⅰ-Ⅱ期、Ⅲ-Ⅳ期的患者中,PD-L1表達陽性率分別為52.5%(31/59)、73.2%(30/41),PD-1表達陽性率分別為35.6%(21/59)、31.7%(13/41);在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層、累及漿膜層、累及肌層的患者中,PD-L1表達陽性率分別為36.4%(8/22)、68.0%(17/25)、83.7%(36/43),PD-1表達陽性率分別為36.4%(8/22)、40.0%(10/25)、37.2%(16/43);在合并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不合并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的患者中,PD-L1表達陽性率分別為68.9%(31/45)、54.5%(30/55),PD-1表達陽性率分別為35.6%(16/45)、32.7%(18/55)。隨著pTNM分期的升高,累及范圍的增大,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的發(fā)生,PD-L1的陽性率不斷升高,且不同亞組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PD-1的陽性率在各亞組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和表2、表3.
100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83.0%,其中PD-L1陽性患者的生存率(73.8%(45/61))顯著低于陰性患者生存率(97.4%(38/39)),PD-1陽性患者的生存率(55.9%(19/34))顯著低于陰性患者生存率(97.0%(64/66)),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D-L1、PD-1的表達與患者的生存率呈負相關。見endprint
3 討論
胃癌是十分常見的一種消化內(nèi)科惡性腫瘤?,F(xiàn)代人生化壓力大、飲食不規(guī)律,加上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的愈發(fā)嚴重,胃癌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出不斷上升的趨勢[2]。盡管在現(xiàn)代外科醫(yī)療技術(shù)及放化療等輔助治療手段不斷發(fā)展的情況下,胃癌的治療效果得到極大的提升,但對于部分晚期、發(fā)生大面積轉(zhuǎn)移的患者而言,其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其五年生存率尚不及25%。因而,對胃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生存的相關分析預測指標進行研究十分必要。程序性死亡因子-1(PD- 1)和程序性死亡1- 配體(PD-L1)可以參與腫瘤抗原特異性細胞逃逸、細胞凋亡反應的過程,二者結(jié)合之后協(xié)同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幫助腫瘤細胞逃避免疫殺傷[3-4]。
本文對PD-L1、PD-1在術(shù)區(qū)腫瘤組織、癌旁組織中的表達結(jié)果進行了比較,可見其在癌旁組織中的表達陽性率均為0,而在術(shù)區(qū)腫瘤組織中,PD-L1表達率為61.0%,且隨pTNM分期的升高,累及范圍的增大,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的發(fā)生呈現(xiàn)出不斷升高的趨勢,PD-L1陽性的情況下,生存率相對更低。其作為一種含蛋白磷酸化活化位點、疏水結(jié)構(gòu)的氨基酸跨膜蛋白,在多種惡性腫瘤中都有過表達情況[4],通過對其表達水平的測定,可以預測評價胃癌患者的病理變化及預后生存情況。而PD-1在胃癌組織中的陽性率為34.0%,相對PD-L1略低,其與患者的臨床陽性特征之間無明顯關系,但與患者的生存率呈負相關,作為一種負性共刺激信號分子,在腫瘤組織、淋巴細胞中多見,其可對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預測[5-6]
綜上所述,通過胃癌組織中PD-L1、PD-1表達情況的分析,可以對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預后情況進行預測。
參考文獻
吳圣,邵婧怡,王芳,等.PD-L1和PD-1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50(6):821-823.
劉欣,陳龍.PD-L1和PD-1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今日健康,2016,15(2):3-5.
Zhou,Z.-G.,Liu,F(xiàn).,Jiao,L.-C. et al.Object information based interactive segmentation for fatty tissue extraction[J].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2013,43(10):1462-1470.
李明彪,徐嵩,范海洋,等.PD-1和PD-L1 在肺類癌中的表達情況和其臨床意義[J].中國肺癌雜志,2016,19(12):847-849.
呂學文,徐瓊,陳煥偉,等.PD-1、PD-L1 蛋白在外周T 細胞淋巴瘤中的表達及其與預后的關系[J].腫瘤藥學,2016,6(1):44-46.
Hui XL,Han Y,Liang SH et al.Specific targeting of the vasculature of gastric cancer by a new tumor-homingPeptide CGNSNPKSC[J].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Controlled Release Society,2008,131(2):86-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