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肖貴
摘要 針對甘肅省中部豌豆大田生產(chǎn)存在的問題,對定西市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豆課題組提供的14個品種(系),其中當?shù)仄贩N定豌4號為對照,進行品種(系)鑒定試驗。通過分析評價,篩選出4個優(yōu)異品種(系),可根據(jù)當?shù)夭煌猛具x擇種植,實現(xiàn)品種(系)的更新?lián)Q代;同時選出生長習性、粒型、粒色、百粒重等方面具有優(yōu)異性狀的品種(系),可用作育種親本。
關鍵詞 豌豆;品種(系);性狀;產(chǎn)量;干旱半干旱區(qū)
中圖分類號 S643.3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23-0071-01
豌豆(Pisum sativum L.),又名麥豌豆、寒豆、麥豆、荷蘭豆,一年生或越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是糧、菜、飼兼用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等特點,因其適應性很強,在全世界廣泛分布[1]。其嫩??芍谱鞴揞^和速凍食品,成熟的豌豆還可制成多種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豆制品;豌豆的秸稈和秕殼蛋白質含量也很高,適口性好,可作為家畜優(yōu)質的蛋白質補充飼料[2]。豌豆作為干旱半干旱區(qū)主要的倒茬養(yǎng)地作物,在定西市常年種植面積逾4萬hm2[3]。本研究旨在通過品種鑒定試驗,選出較優(yōu)異的品種(系)進行示范推廣。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于2016年在定西市農業(yè)科學院創(chuàng)新育種基地進行。該地海拔1 920 m,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日照時數(shù)2 500 h,降雨量400 mm,年均氣溫6.3 ℃,雨熱同季,無霜期140 d。土壤為黃綿土,肥力中等。
1.2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系)共14個,均由定西市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豆課題組提供,分別為20299-13、20299-2-1、20286-2-1、0826、9828-2-3-4、20299-4、0612-3、定豌4號、0622-1、20107-1、0804-5、9812-1-1、9812-1、0804-6-2。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4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定豌4號作對照(CK)。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4-6],小區(qū)面積6.67 m2(長6.67 m×寬1.00 m),5行區(qū)種植,行距20 cm,播種深度6~8 cm。
1.4 試驗實施
3月18日播種,田間管理同當?shù)厮健,F(xiàn)蕾初至開花期防治豌豆象3次,試驗期調查各品種(系)物候期及植株農藝性狀。
2 結果與分析
2.1 物候期
供試的14個品種(系)物候期見表1。本試驗于3月18日統(tǒng)一播種,供試品種(系)出苗期相對一致,為4月22—24日,開花期集中在5月31日至6月8日,由于本年度持續(xù)高溫干旱,促進了各品種(系)成熟期相對一致。
2.2 植株性狀
根據(jù)豌豆莖的生長習性不同,可分為直立型、半匍匐型和匍匐型3種類型。14個供試品種(系)均為半匍匐型品種(系)(表2)。
2.3 產(chǎn)量性狀
從產(chǎn)量性狀分析可知,對照品種定豌4號(CK)產(chǎn)量為469.27 kg/hm2,百粒重21.6 g。產(chǎn)量超過對照定豌4號(CK)的品種(系)有4個。20299-4、0804-6-2、0826均為白色圓粒品種(系)。20299-4產(chǎn)量最高,較對照定豌4號(CK)增產(chǎn)8.63%,0804-6-2百粒重最高為24.7 g。0622-1為麻色圓粒品種,較對照定豌4號(CK)增產(chǎn)6.39%。0826百粒重較低,為21.0 g。0612-3為麻色扁圓粒,其余品種(系)均為白色圓粒品種(系)且較對照定豌4號(CK)減產(chǎn)(表3)。在本試驗中,為便于比較各因素,采取了統(tǒng)一的種植密度。同時,20107-1、0804-5籽粒光圓,綠色,適宜生產(chǎn)加工類型食品,有較好的工業(yè)開發(fā)前景。
3 結論與討論
由于本年度上半年持續(xù)干旱,造成了各品種(系)產(chǎn)量較低,供試的14個品種(系)中,0826、0622-1、0804-6-2、20299-4均可在定西市種植。首推品種(系)是20299-4、0622-1和0804-6-2,以其較好的穩(wěn)產(chǎn)性,可大面積推廣,并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但0826、0622-1、0804-6-2、20299-4均是半匍匐品種(系),適宜在旱地或瘠薄地塊種植,不會造成植株旺長;水地種植,則株高較高,莖纖細,生長后期均倒伏于地,上層植株覆蓋下層,影響下層植株的生長發(fā)育,一旦遇上降雨天氣,下層莢果籽粒易霉爛。根據(jù)當?shù)剞r業(yè)的發(fā)展或交通運輸便利狀況,可選擇不同的優(yōu)異品種(系)。
根據(jù)本試驗中各品種(系)粒色(白色或綠粒)、百粒重、抗病性等優(yōu)異性狀,可用作不同用途的育種親本。
4 參考文獻
[1] 蔡琳雅,李友杰,劉慧,等.豌豆營養(yǎng)價值探析[J].寧夏農林科技,2013,54(7):71-72.
[2] 王志賢,賀志強.豌豆品種比較試驗[J].作物雜志,2006(4):36-37.
[3] 王梅春.甘肅豌豆根腐病研究及抗病育種[J].作物雜志,2008,28(4):272-273.
[4] 沈寶宇,張?zhí)祆o,孫敏杰,等.菜用豌豆品種比較試驗[J].遼寧農業(yè)科學,2016(6):74-75.
[5] 蕭洪東,陳昌龍,陳雄,等.食莢豌豆品種比較試驗[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4(1):16-18.
[6] 郭瑞,彭昭欣,陳禪友.引進豌豆品種的比較與評價[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3(5):393-3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