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必成
對待乳腺癌,最好的辦法是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如果能把腫瘤成功阻斷在癌前病變或原位癌階段,當然是最好不過了。因此,如果你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內分泌失調、月經初潮早于12歲或絕經晚于52歲、初產年齡大于35歲及哺乳時間短等),在發(fā)現(xiàn)乳腺增生(尤其是懷疑不典型增生)以后,應定期予以追蹤觀察和接受下述檢查。
學會乳腺自查
30歲以上的女性都應該學著自己檢查乳房。主要內容包括:①乳房有無腫塊;②皮膚有無改變,如桔皮樣變等;③乳頭是否內陷;④乳頭有無溢血溢液;⑤淺表淋巴結有無腫大。
檢查乳房的最佳時間是月經剛結束時,每次自檢最好在每個周期相同的時間進行。比較方便的自查可在淋浴時進行,因為抹上肥皂后更容易感覺乳房組織。站立姿勢便于檢查乳房的上部和外圍,大約一半的腫瘤都生長在這些區(qū)域。乳房組織會因為姿勢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覺,所以除站立檢查外,還應躺下來進行檢查。
自檢乳房的步驟是:先用左手中間的三個手指環(huán)繞乳房畫圈,然后自上而下按壓乳房,接著從乳頭向外呈放射狀按壓。在這個過程中,手指始終不要離開乳房。如果自己發(fā)現(xiàn)有可疑之處,一定要去醫(yī)院請醫(yī)生觸診。
定期接受儀器檢查
彩超、鉬靶照相或磁共振都可以用于乳腺癌前病變的檢查和乳腺癌的初篩。其中鉬靶照相選擇X線作為成像手段,特異性最好,但敏感度較低,國內尚未大面積普及。
與國外女性相比,我國女性乳腺體積較小,較致密,彩超對這一類型的乳腺更有優(yōu)勢。國內外普遍認為,彩超檢查乳腺癌的敏感性明顯大于鉬靶。所以我們推薦初篩首選彩超。
磁共振檢查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發(fā)現(xiàn)微小病灶和評價病變范圍,但價格昂貴且假陰性率過高,應用前景并不被看好。目前,只有在彩超和鉬靶不能充分評估疾病的時候才推薦使用。
進行腫瘤標志物篩查
目前認為乳腺癌相關的腫瘤標志物包括CEA(癌胚抗原)、CA(糖類抗原)153、CA125等。它們有間接提示作用,但不具有特異性和必然性,所以不能作為診斷某種惡性腫瘤的特異性指標。如果這些標志物尤其是多種標志物同時異常升高,或單個標志物持續(xù)性升高,應排除有無罹患乳腺癌之可能。
CEA曾被認為是早期診斷結直腸癌的特異性標志物,現(xiàn)在認為CEA升高也常見于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狀腺髓樣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腫瘤等,甚至可以見于一些生理狀況(如吸煙、妊娠期等)和某些良性疾病。CEA目前廣泛用于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病情監(jiān)測、療效評價等方面,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異性標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顯升高,其含量的變化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是乳腺癌患者診斷和監(jiān)測術后復發(fā)、觀察療效的最佳指標。CA153在其他惡性腫瘤和非腫瘤性疾病中也有一定的陽性率,如肺癌、結腸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原發(fā)性肝癌等。
CA125不僅是卵巢癌的特異性標志物,在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血清中也會升高。還可見于一些非癌疾病及妊娠狀態(tài)。
必要時接受病理學檢查
在以上檢查、檢驗懷疑乳腺癌癌前病變后,為進一步確診,是否應行穿刺還是活檢以獲得病理學診斷呢?很多醫(yī)生認為活檢浪費醫(yī)療資源,易引起患者焦慮及可能產生并發(fā)癥等。其實不然。活檢的費用雖然稍高于穿刺,但手術時間與穿刺沒有區(qū)別,而且能夠很快得到準確的結果,可以減少患者焦慮,并發(fā)癥也較少。更重要的是,穿刺會破壞腫瘤的完整性,得到的僅僅是病理細胞學結果。而活檢得到的是病理組織學結果,信息全面,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達到“一步定江山”的目的。
此外,目前國內外研究表明,穿刺的病情低估率約為29%~52%,美國的研究也認為穿刺結果不能作為制定治療方案的依據。因此我們認為,確診乳腺癌的最佳方法應選擇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