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生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山西太原 030006)
西范灌區(qū)東擴工程二級總干渠2#隧洞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翟店鎮(zhèn),2#隧洞為土洞開挖,開挖土層為低液限黏土層,2#隧洞組成主要項目:洞身段、進出口漸變段、輸水箱涵段等。襯砌總長度為2 400 m,洞型為馬蹄型,開挖底寬為3.6 m,高度為3.8 m,襯砌厚度30 cm。
根據工地現場實際場地條件,在2#隧洞進出口部位布置生活臨時設施及機械停放場地、綜合倉庫等,進口上游設一臺150 KVA變壓器,供進口部位施工用電,設一臺10 m3/min空壓機供風;大壩下游設一臺150 KVA變壓器,供出口部位施工用電,設兩臺10 m3/min空壓機供風,具體布置圖見圖1。
土方洞挖施工工序為:施工測量→洞口開挖→洞身開挖→鋼拱架支護→掛網噴漿。
根據隧洞圍巖情況及斷面設計,土洞開挖采用STB-100型扒渣機開挖,扒渣機裝農用三輪車出渣的方案,施工過程實現“短進尺、強支護、多循環(huán)”施工,開挖分四個工作面同時掘進,分別為隧洞進、出口段和沖溝箱涵段,每個工作面每天平均進尺約8~12 m。具體為:先由箱涵段上游隧洞出口、箱涵段下游進口同時進行土方洞挖,待箱涵段上游隧洞掘進至350 m左右時,退出扒渣機,由隧洞進口繼續(xù)掘進;箱涵段下游隧洞掘進配置兩臺扒渣機,相向進行掘進,每個工作面每天平均進尺約8~12 m。
圖1 2#隧洞施工平面布置圖
混凝土襯砌隨洞挖完成后進行,隧洞洞身襯砌段沿洞身每8 m設一道環(huán)向變形縫,縫寬20 mm,縫內用高密度聚乙烯閉孔泡沫板填充,內設651型橡膠止水帶,縫口采用瀝青砂漿封堵。施工時先襯砌底拱,后襯砌側頂拱,施工縫設于洞底高程以上80 cm處。底拱采用跳倉澆筑,底拱連續(xù)澆筑完成48m后開始進行側頂拱的施工,鋼模臺車澆筑側頂拱。具體為:箱涵段上游隧洞總長697 m,箱涵段下游隧洞總長1 703 m,三個工作面配置三臺液壓鋼模臺車,上游段臺車布置在352 m位置,先將隧洞進口段襯砌完成后,再襯砌箱涵上游段;箱涵段下游隧洞在900 m位置處布置兩臺臺車,相對進行下游段的襯砌。洞內混凝土運輸采用10 m3混凝土罐車運輸至洞口,再倒運至用2 m3混凝土罐車,洞內運輸至倉面,采用60 KW輸送泵運送混凝土至澆筑部位。襯砌斷面圖具體見圖2。
圖2 洞身斷面圖
隧洞襯砌工藝流程為:防水層鋪設→鋼筋制安→預埋件安裝→模板制作、安裝與拆除→混凝土襯砌→養(yǎng)護及拆模
鋪設防水層時先對基面(初期支護面)外漏的突出物及表面凹凸不平處進行檢查處理,鋪設內層無紡布宜由頂拱向兩邊側拱及底拱鋪設,用射釘槍將熱塑性墊圈和無紡布平順地固定在基面上,固定點間距頂拱180°范圍宜為50~80 cm,側拱及底拱部分為80~100 cm,按梅花形布設無紡布與基面密貼,確保無大包。無紡布之間采用搭接法進行連接,搭接寬度不小于5 cm。
鋪設前進行精度放樣,進行試鋪后確定一環(huán)的尺寸,盡量減少接頭。鋪設防水板時,采用頂拱向兩側邊拱及底拱鋪設,防水板與熱塑性墊圈連接應采用電熱壓焊器熱熔法焊接。防水板之間采用雙焊機進行熱熔焊接,單條焊縫寬度不小于15 cm,焊接后采用充氣法進行檢測,充氣壓力為0.25 MPa,保持該壓力不小于10 min,防水板鋪設完成后對其表面進行全面的檢測,發(fā)現破碎部位及時進行修補。對防水層進行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
外層無紡布與防水板之間采用粘接方式進行連接,施工時避免對防水板造成破壞。
鋼筋制作在洞外鋼筋加工廠完成,安裝均采用現場綁扎、焊接。安裝前進行測量放線以確定鋼筋準確位置。在鋼筋與模板之間,用不低于結構物設計強度的砂漿墊塊或架立筋隔開,并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滿足設計要求。墊塊相互錯開,分散布置,在各排鋼筋之間,用短鋼筋支撐以保證位置準確。
鋼筋焊接和鋼筋綁扎應按施工圖紙的要求執(zhí)行。鋼筋綁扎用20~22#鉛絲,呈梅花形布置綁扎,鋼筋架設后,混凝土澆筑前,需按照圖紙和規(guī)范標準進行詳細檢查,如發(fā)現鋼筋位置有變動,立即予以糾正。模板涂刷脫模劑時,不得污染鋼筋。
止水帶埋設必須位置準確,其中心與變形縫或施工縫重合,安裝平整無損壞,支撐固定牢固,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發(fā)生位移或扭曲。
止水帶采用鋼筋卡和擋頭模板夾持固定,防止止水帶扭曲、位移,鋼筋卡可采用Φ10的鋼筋彎制而成,間距不大于50 cm。擋頭模板分內外兩部分,內側模板為圓弧形整體模板,外側模板由長短不一的小模板拼接而成。內側模板與外側模板拼接完成后,通過模內支撐鋼筋、墊塊、檔板、鋼管整體加固。止水帶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與混凝土接縫面垂直、止水中線位于襯砌接縫中心線上。
止水帶安裝應定位準確、固定牢靠。施作方法見圖3。
圖3 止水帶安裝示意圖
隧洞縱向止水用鋼筋卡、夾具共同固定??v向止水用鋼筋卡固定,鋼筋卡間距不宜大于50 cm。上部分可采用兩塊角鋼夾住,再用連接鋼板及螺栓進行固定,縱向間距一般為1 m。施作方法見圖4。
圖4 縱向止水安裝示意圖
混凝土拌和物入倉、澆筑時,應加強止水的保護,防止扭曲、移位。同時,做好止水周邊混凝土振搗,與混凝土連接緊密。
為保證隧洞洞身光滑,減少接縫,提高施工進度和工效,主洞底拱擬選用定型鋼模板澆筑,側頂拱擬選用鋼模臺車一次性澆筑;支洞底板采用定型普通(1.2 m×0.6 m、1.2 m×0.2 m、1.2 m×0.15 m)鋼模板與方木帶加固的支撐方案,側墻及頂拱采用鋼模臺車一次性澆筑。
隧洞采用全液壓臺車進行混凝土襯砌,臺車嚴格按照施工圖紙隧洞斷面尺寸制作,根據施工面需要,鋼模臺車共制作三臺臺車。模板臺車示意圖見圖5。
圖5 襯砌臺車示意圖
模板安裝采用螺桿內拉和撐桿外頂相結合的加固結構。模板安裝,沿洞軸線測量放樣,留有控制點,以便檢查校正。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達到拆模時限時進行拆模,底模在混凝土強度達到75%強度后拆除。拆下的模板、支架及配件及時清理、維修,并分類堆存,妥善保管。
襯砌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稷山縣首選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提供,攪拌站配置專人進行原材料的檢驗和選用、確保嚴格按照配和比進行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不應發(fā)生泄漏、分離、漏漿、嚴重泌水,并減少溫度回升和坍落度損失等?;炷吝\輸過程中,應縮短運輸時間,減少轉運次數,不得在運輸途中和卸料過程中加水?;炷磷杂上侣涓叨炔灰舜笥?.5 m,超過時,應采取緩降或其它措施,防止骨料分離。因故停歇過久,混凝土拌和物出現初凝、塑性降低較多已無法振搗、被水淋濕或失水較多、受凍等情況之一,應按不合格料處理,不得入倉。
底板混凝土熟料運至施工現場后采用地泵入倉,使用軟軸振搗器振搗密實,平板振搗器振搗?;炷寥雮}后應先平倉后再振搗,不應以振搗代替平倉。
振搗器應垂直插入混凝土中,按順序依次振搗,間距不超過其有效半徑的1.5倍,每一位置振搗時間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顯著下沉,并開始泛漿為止,防止欠振、漏振和過振。
混凝土收倉面應澆筑平整,抗壓強度未達到2.5 MPa前,不應進行下個倉面的準備工作。
側墻及頂拱采用臺車進行澆筑,混凝土熟料運至現場后采用地泵入倉,臺車自帶平板振搗器振搗。
1)施工縫處理。澆筑前,先對底拱邊墻預留施工縫進行人工鑿毛,縫面應無乳皮,微露粗砂,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微露小石。
2)混凝土入倉?;炷敛捎玫乇盟腿雮},分層、按順序左右側交替對稱澆筑?;炷凛斔凸芏瞬拷榆浌?,控制混凝土入倉高度不大于1.5 m。
3)混凝土振搗。側墻、頂拱混凝土采用振搗棒和附著式振搗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振搗。窗口以下采用振搗棒振搗,按順序依次振搗,振搗器插入下層混凝土5 cm左右,每一位置振搗時間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顯著下沉,并開始泛漿為止。窗口以上,同一層附著式振搗器應由一個開關控制,振搗時間由試驗確定,不發(fā)生漏振、欠振、過振現象。
4)封拱。拱部混凝土襯砌由一端向另一端澆筑。當預埋在模內的溢漿管有漿液流出時,減緩混凝土灌注速度,確認模內混凝土澆滿后,用封拱器封拱,保證混凝土灌注飽滿、密實。
混凝土初凝后,需對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拆模后養(yǎng)護時間不宜少于28 d。
本施工工藝有效地保證了工程質量,為水利工程小洞徑、馬蹄形、土質隧洞斷面的開挖、支護、襯砌、回填灌漿的施工工藝處理提供了很好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