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冬天,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農業(yè)“大包干”,從此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也炸響了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
就在村民們按下紅手印的第二年,村民家的院子里,頭一回堆滿了糧食。紅手印催生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并最終上升為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徹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體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40年后的今天,當人們走進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便如同置身改革開放40年的時光機。展廳中赫然擺放著的一尊銅像,將40年前這些“改革英雄”立下“生死狀”的歷史瞬間永遠定格,即便是沒有經歷過這段歷史的“80后”“90后”“00后”們,亦能感悟到穿越時空的情感共鳴。
解決了農民溫飽問題的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在2018年11月底,還與另外99個人一起,出現在了中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的擬表彰對象名單中。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黨中央決定表彰一批為改革開放作出杰出貢獻的個人,經過提出擬推薦人選、初審、確定推薦人選、復審、黨中央決定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評定評選,最終100人脫穎而出。
他們當中,有再出發(fā)的開拓者。無論是小崗村18位“大包干”帶頭人,還是浙江省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原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都是改革開放初期的開拓者,實踐未有終點,改革未有窮期。40年,一個個以瞬間書寫完成的改革開放大歷史,有太多的理由為之贊嘆。
他們當中,有勇于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實業(yè)家。改革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的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馬云,創(chuàng)立并帶領騰訊,從一個小企業(yè)成長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的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zhí)行官馬化騰,為高質量發(fā)展和構建智慧城市助力的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zhí)行官李彥宏……他們用奮斗推動了中國互聯網企業(yè)的崛起與輝煌。
改革開放的成績單背后,還有科技工作者奮力尋求科技創(chuàng)新的身影,還有文體工作者用優(yōu)秀的作品和優(yōu)異的成績來振奮人心。更多的,是以胡小燕、余留芬為代表的基層工作者噴薄而出的強大力量,他們最“接地氣”,最了解廣袤大地每一條紋理的變化,他們與改革的脈動同頻共振。
出現在這份名單中的每一個人,事實上他們并不僅僅代表自己。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中國轉型、蛻變的四十年,他們被大時代賦予重任,又反過來成就了大時代。改革開放四十年,也是中國實現由基本溫飽到全面小康質的飛躍的四十年。
以“解讀中國·關注民生”為辦刊理念的《小康》雜志,一直不忘中國全面小康建設中的重要推手們。每年年末,那些時代大潮發(fā)展洪流中的成功典型、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斗的標桿榜樣、為社會和諧與個人幸福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隊或個人,都會被推選出來,成為“中國全面小康杰出貢獻人物”。比如不愿辜負大時代的北京大學教授,國務院參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原專職副主席,世界銀行原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中國籃球協會(簡稱CBA)主席、CBA公司董事長姚明;中國女排主教練、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郎平。他們,也都出現在了中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的擬表彰對象名單中。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攻堅期、關鍵期,致敬杰出貢獻人物,最好的方式是學習他們的勁頭與精神,敢于擔當,敢于作為,在時代洪流中奮楫前進,為扎實推進各項改革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