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XT 文杰( 深圳技師學院 13首飾G5班)
古韻于余風,余風則見民風,其所風氣,源之民也,見于達官貴人士大夫耶。
故有斯人呼:“美學共鳴”。
2017年10月16日,有幸志愿“任進”老師個人珠寶展覽—“美的歷程”。其所展示珠寶首飾有“美的歷程”系列的28件作品,件件體現(xiàn)出華夏文化幾千年來的文化魅力以及底蘊。
從原始社會信仰的“龍飛鳳舞”至共產(chǎn)主義興起的“共和春天”,我便如同一個初聞珠寶首飾設計的稚子從點綴了繁星的黑夜中驚鴻一瞥原始社會的迷魅崇拜(龍飛鳳舞系列),醒悟,新石器時期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半坡彩陶系列)。起步,殷周時期的神授威嚴的君權(quán)(青銅饕餮系列)。踏進,秦朝兩漢的繁榮昌盛(秦磚漢瓦系列)的殿堂 。見之,合掌低頭感悟北魏隋唐的信仰(敦煌飛天系列)。踏出,便抬頭可見兩宋士大夫們所推崇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秀麗山水(兩宋山水系列)。至山水之下,有一鎮(zhèn),其名“景德”,鎮(zhèn)中可見一壯漢一文人在一瓷器上絮絮叨叨,壯漢壽薄且兇,文人壽昌好客,一名為“元”,一名為“漢”(元瓷青花系列)。聽著兩者的絮叨, 腦海中莫名浮現(xiàn)有“十六品,八病”之象的明朝那些“俬”兒(明朝傢俬系列),其氣節(jié)幸好都未隨崇禎皇帝于煤山去而逝去。回首,有一氣勢恢宏的樓閣宮殿若隱若現(xiàn),宮中人影綽綽,人人珠翠滿頭(清宮點翠系列)。景象倏忽而變,門頭冉冉升起一面旗,色澤大紅,有五星閃耀,原來是春天到了(共和春天系列),至此方休。
3. 《元瓷青花》系列項牌
4. 《元瓷青花》系列耳飾
5. 《元瓷青花》系列胸針
5. 《清宮點翠》系列戒指
6. 《清宮點翠》系列項牌
7. 《清宮點翠》系列耳飾
8. 任進與深圳技師學院師生合影
這樣像是“時空蟲洞”的一條回型走廊,帶我這個“稚子”走過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樣精美的28件作品,帶我感悟到了古國傳承。我不禁想,我這個2013年至今學了有4年之久的珠寶首飾設計與制作專業(yè)的學生,除了學習“向前”的潮流設計,“向前”的時尚制作,為何沒有“回頭”看到那一步一步由我們先人祖輩所積累出來的5000年之久的“文化底蘊”。
此次任進老師個人作品展覽—“美的進程”,帶我“回頭”一次,悟了一次,見識了一次。一個有著“醇厚”感的珠寶首飾設計作品是需要具備“核心思想”、“核心的價值觀”這兩點來做支撐,當然其核心思想、核心價值觀不僅僅在于宗教、情感、社會、國家……更在于捍衛(wèi)自己個人的完整性。在這個人人都可以設計的時代,想要與眾不同,那么自己的每一件作品要有屬于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價值取向,也許它根本和同時代流行的東西或者規(guī)則格格不入,但是它是作為給自己的在珠寶首飾設計道路上的精神燃料,雖然可能會因為耗盡而衰竭。但是,無論是在對與錯之間,別人認不認可之間,相比于捍衛(wèi)自己而言,這一切都是不重要的。所以不能設計一個毫無意義的軀殼,要在設計上做到精于思,制作上巧于工,“味道”上香于醇,并且烙印上自己的靈魂。
任進老師的展覽也提示了我甚至每個有意向走上這條道路上的人,在這條道路上相信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問題,或千篇一律的設計,或者夸張過頭的設計,或以優(yōu)雅為設計方向執(zhí)著的極度優(yōu)雅的設計,或以簡約為方向極度簡約設計……這些問題,所以在這條道路上行進的同行者們耐不住寂寞,不斷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尋求方向,除了“向前”與“回頭”“復雜”與“簡約”之外,同行的我們更強大的是“融合”。古往今來,今來古往,反反復復,分分合合這些不都也是可以在珠寶首飾設計當中所可以運用的嗎?所以當自己轉(zhuǎn)過頭來看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有時候太過執(zhí)著于某些設計定律和準繩,反而會脫離一開始的設計目的。
正所謂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美,我們一直在繼承,在開拓,在改變,從不拘泥,亦然從不自由,掙脫出來的是時代的巨匠—任進老師,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學生們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