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玲
摘 要:新時期的教育核心集中于能力訓導與素質培養(yǎng),為了滿足這種綜合型的教學需要,有必要從教學資源合理配置的視域結合現(xiàn)階段教學諸條件與要素對其進行一些效用引導下的開發(fā)與利用。下面就以此為基本出發(fā)點,選取初中政治教學作為主題,分別從人性、技術、素質三個視角說明開發(fā)與利用情感資源、信息資源、德育資源的方法及價值。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教學資源;開發(fā);利用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會因生理變化而產生一系列適應或不適的連鎖反應,若處理不當則會引發(fā)嚴重后果。分析與此相關的諸因素,包括社會環(huán)境、家庭氛圍、學校教育以及初中生的社交圈、個人素質等,相對復雜。因此在這種復雜的關系網(wǎng)絡下需要一個較好的疏導方案去牽引、糾正、指導,以下結合個人教學心得與教學經驗交流歸納三條路徑,由此既滿足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達到對初中生整體素質的提升,也能夠令其較好的渡過這個塑型階段。
一、從人性視角開發(fā)與利用情感資源
基于人性視角開發(fā)與利用情感資源的基本原理非常簡單,即利用情感管理法,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合理的處理教師-學生、學生-學生、學生-家長、教師-家長之間的關系,建立起關于每個學生個體的情感管理檔案,令其習得各種情感管理方法并完成社交、學習、參與、實踐活動等。具體要求在“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指導下,從人性視角出發(fā),分別透過積極情感(快樂、自信、堅強、勇敢、正直、崇高、同情等)、消極情感(憤怒、苦惱、自卑、反感、厭倦等)的對立面對諸情感做出因果關系解讀;并采用教師激勵、心理指導、積極牽引、激發(fā)活力等具體措施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到自我的比較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有依據(jù)的去管理自己的情感,并將精力、能量集中應用到學習方面。簡言之,一是建立學生檔案,增加情感教育項;二是完成心理學層面的情感解讀與剖析,并根據(jù)學生個體進行檔案編寫,同時完成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明確認識情感層面的比較優(yōu)勢與劣勢以及可能引發(fā)的后果;三是在積極情感的牽引之下較好的將學生的傾向與重心集中到與初中政治課程學習相關的諸能力的培養(yǎng)中去,包括社交觀察、邏輯分析、知錯反思能力、創(chuàng)新探索、表達參與等能力。
二、從技術視角開發(fā)與利用信息資源
現(xiàn)代社會因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遍化應用已經進入到了信息時代,而且初中生在憑借手機客戶端、PC終端的信息接收已經成為一般習慣。所以從適應學生發(fā)展、滿足政治教學需要分析,均有必要從技術視角開發(fā)與利用信息資源。建議如下:一是教師從技術渠道進行信息搜索與采擷整理,并將其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學方案中。比如,關于時政要聞就可以植入到微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再如,對于某個社會事件或案例的講解就可以導入到互動環(huán)節(jié);其它信息也可以從微博、博客、論壇、微信、QQ等社交平進行搜集、選擇、整理、應用。二是教師通過對諸APP的使用建立起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將課堂教學、課外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如建立家長群、班級群,再如YY視頻通道下的遠程問答,以及利用E-mail等進行作業(yè)布置與發(fā)送等。三是教師要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完成情境教學的設計,為學生提供動態(tài)化、形象化、具體化的可體驗學習情境,并借助技術之力使其與主題演講、知識問題、法院情境下的角色扮演、辯論等實踐活動相融合,更好的使學生在一種“擬態(tài)”中完成對諸項初中政治課程的學習,并得到各種能力牽引與塑造。
三、從素質視角開發(fā)與利用德育資源
道德制度在人類的歷史發(fā)展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現(xiàn)代教育中的素質牽引中也明確提出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目標;另一方面初中生的行為實踐層面的能力塑造與傾向牽引也要求教師從素質視角開發(fā)與利用德育資源。具體建議如下:一是結合新時代的精神為道德賦予新含義,比如當前階段就需要將道德教育分解為私人道德與公共道德,在前一個方面應該注重學生在家庭倫理方面的行為實踐指導與教育;在后一個方面則需要將現(xiàn)代社會與公民素質結合起來,使學生從社會生活的各個角度明確理解公共領域的言行舉止如何才能得當,區(qū)分哪些屬于違法行為等。二是積極的開拓思維教育,使學生能夠在思維方式層面變得更加靈活,扭轉那種單一的“道德就是完美”的偏見,并從優(yōu)勢、不足兩個層面幫助學生在思維、意識、觀念層面樹立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正確認識,以此使其認清自身、防御各種可能的自欺與被欺。因為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與時代背景之下的初中政治教育既要培養(yǎng)人才品格,還要培養(yǎng)與品格相匹配的分辨善惡、辨析真假、知曉信美的諸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學因學生本身接觸信息量較大而存在諸多推進困難,換句話講,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方法已經很難說服學生,達到現(xiàn)在要求的教育目標。因此在新時期,需要選擇一些新視角,開發(fā)一些新路徑轉變這種情況,以此適應初中政治教育教學需求。建議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進行一些提煉總結,借助信息路徑吸收適宜的方法,在情感、技術、德育等多個層面提升政治教學中的資源匹配率與利用率,促進教育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程煥.美麗的"意外"——如何利用好課堂生成性教學資源[J]. 新課程學習(下).2011(03):67.
[2]黃品軒.中職學校政治課程學生資源和環(huán)境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中學教學參考.2009(15):24-25.
[3]王麗紅.課改下提升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0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