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四、五屆理事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xié)會主席
美丑從來共體生,難為一斫兩分明。
本真自然亦天趣,奈何踽踽扮鬼行。
武春河 行書《學書心得》手稿
近年來關于“丑書”的議論頗多,但何謂“丑書”并沒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共識。有人將自己不喜歡、看不懂的書法作品均當成“丑書”棒殺,連歐陽中石、沈鵬、王鏞這樣的方家都當作丑書進行攻擊,形成了“丑書”批評之濫殤。
從輿論場上看,人們所稱之為“丑書”的似有如下三種:一是江湖上的雜耍涂鴉表演。這些所謂的“書法”,惡俗丑陋之至,已引起天人共憤,業(yè)界內外齊討之。二是從日本井上有一及其跟風者那里販來的所謂現(xiàn)代書法的變種。玩這個把戲的帶頭人大多是在書壇修練多年,理論和實踐上都有些成果的大伽。主流媒體從學術角度一般都取包容和樂觀其成的態(tài)度。但是,有人提出質疑:像井上有一那樣的作品,還能稱作書法嗎?這個問題觸及到書法的本質。不知廣大書界人士和社會大眾如何認識,依本人愚見,那些用墨汁涂抹出來的東西已然與書法拉開相當遠的距離,它們僅是一些墨象繪畫而已。它們與西方現(xiàn)代派藝術理念比較契合,所不同的西方人是用不同的色彩潑撒出來,而東方的墨象繪畫因為是巨筆刷出而仍被稱之“書法”而已,理由無非是它們均出自一些有名氣的書家并且是用寫字的工具完成的。既然如此,我們何不首先釐清一個概念或范疇,即如井上有一之類的作品,是否應從書法范疇中剔除,因為它們已經(jīng)不是書法意義上的漢字了。至于大伽們怎么折騰是他們自己的事。因為是繪畫,也就不會有人批它為丑書了。三是刻意造丑。自身沒有類似井上的魄力與膽識,拾人牙慧還自稱是在“創(chuàng)新”,刻意把漢字筆畫分解成支離被碎的一堆亂柴,或故作扭怩之態(tài),寫一些鬼畫符類的東西。有個朋友曾開玩笑說,如果把一個三歲孩童、一個文盲壯漢、一個專寫這種丑字怪字的人組織到一起比賽一場,我估計那個人是寫不過孩童和壯漢的,因為前者至少還保留著一點稚拙純樸之美,而后者就只剩下丑了!
不知你相不相信他說的話,反正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