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敬東
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筆者與欒繼生先生相識有年,同執(zhí)教鞭,傾力向學,可謂同志同道,若論道德學問,每尊繼生為師者學長。平日,因各忙各的,來往并不頻繁。晤面大多不期而遇,或在某次學術會議,或在上下班的通勤車上,或在某個書法展覽之際。筆者每次邂逅繼生先生,聆教接談,都有如坐春風之感。
2007年初,哈爾濱師范大學舉辦紀念游壽先生誕辰百年學術研討會,繼生作為游壽先生的高足,默默做了一個驚人之舉,主編一冊《清風流響—游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這是繼生為紀念介眉先生,費時一年,用心編輯的一冊學術文集。對先人而言,這無疑是飽含深情、沉甸甸的獻禮。繼生在文集后記中寫道:“1981年,吾入師門。1984年,留任先師助手。1993年,蒙師應允,為師作傳。同時,協(xié)助先師選編書法作品集,沈鵬先生為之題詞,未及付梓,師溘然長逝,事遂中輟。12年間,雖先師傳曾再刊于黑龍江省政協(xié)《委員春秋》及《黑龍江書學論文集》,但重編先師論著、詩文、書法之念縈懷日篤。今此集編成,可償夙愿?!痹诩o念游壽先生百年誕辰活動期間,有一批來自福建、安徽、南京、北京等地的專家學者。大家在會議期間,獲得不少相關資料,言談之中對繼生所編撰的紀念文集,尤為心折。筆者受益良多,由此想到游門學子,薪火相傳,繼往開來,厚積薄發(fā),與古為新。誠可喜也!
繼生有幸在弱冠之年師從游壽(字介眉)先生,研習文史及書法。游先生對繼生的勤奮篤誠寄予了厚望,常常在繼生的臨作上題寫評語“日日新”,鼓勵有加,并將自己珍藏的碑帖拿出來,讓繼生復印,以便朝夕研讀。當繼生剛滿20歲時,游先生手錄李群玉詩《題書院二小松》“一雙幽色出凡塵,數(shù)粒秋煙二尺鱗。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題款“繼生同學冠禮紀念”。游先生用最傳統(tǒng)的方式贈給繼生一件不同尋常的紀念品,以超拔之意,勉勵后生,意味深沉而綿長。
繼生大學畢業(yè),留校任游先生助手,并在歷史系主講歷史文選和書法二門課程,這項工作一直持續(xù)到今天。繼生講學杏壇的動力源泉,來自他的業(yè)師游壽先生。1985年,游先生書顧亭林語“博學于文,行己有恥”,激勵繼生,文以載道,堅持不懈。在繼生結婚時,游先生用親手拓印古玉紋飾的宣紙揮寫賀詞:“仙鶴在沼,比翼云漢?!弊85脑捳Z,深切而有氣勢。繼生隨介眉先生游,多次陪伴先生到外地考古,參加學術會議,師生之間親如一家,學問相傳、耳提面命的澤惠,令繼生銘感終生。
每次和繼生老師相逢,話題都離不開游介眉先生。筆者激賞繼生師介眉先生之心,未師介眉先生之跡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其青年時臨仿胡小石先生和游壽先生書體,均無刻意斧鑿痕跡。這無疑是繼生習書的高明處。一切誠念,終當相遇。繼生有幸珍藏一些介眉先生的遺墨和印蛻,介眉先生在繼生手拓印蛻上題寫:“來哈三十年來,從學書者欒繼生?!敝T多題字,皆是對后生的期許。多年的師生感情,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濃縮成一片云霞、一條白練,日夜在其胸中激蕩奔騰?!敖L流,師恩永志”(繼生挽介眉先生),正是他對介眉先生無盡的緬懷與思念。
繼生不以所藏,害所將受。繼生一直為倡導書學正脈,弘揚游門學風而不遺余力。在哈爾濱師范大學,他除了擔任大量的教學任務外,還關心熱愛游壽先生書法的后學們,多次引導他們到文博館參觀,現(xiàn)場講解分析作品的內(nèi)涵和風格。
去過哈師大文博館的人都會知曉,文博館的前身是哈師大歷史系文物室。這個文物室是游壽先生工作過的地方?,F(xiàn)在文博館中所陳列的文物及書畫,即是游壽等先生生前輾轉全國各地所搜求購藏的文博珍品。這批遺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戊子仲冬一場大雪過后,通過繼生的聯(lián)絡商請,我約了兩位書畫友人同行,重訪哈師大文博館。在繼生老師的陪同和悉心講解下,我們對館中珍品有了愈加清晰的認知和深刻的解讀,不能不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機緣。
在哈師大舉辦的游壽先生誕辰百年紀念活動中,繼生應邀為全校領導、師生代表做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游壽先生事跡報告。游先生生前的感人事跡和學術成果,開始在校園內(nèi)外傳播開來。
游介眉先生多次強調(diào):“筆禿千支,此皮相之言也。吾最服膺,筆已成冢,不如讀書萬卷?!崩^生繼承游師遺志,傳道授業(yè)。書法從晉唐入,上溯周秦漢魏,心摹手追,多有心得。更為可貴的是,在他的身上沒有學究氣,他將書法融入生活,信奉“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道理,把教書治學與書法創(chuàng)作相結合:每靜對古賢美文妙墨,朝夕研習,樂而忘餐;臨寫碑帖,以為日課;或沐手援筆,抄寫經(jīng)文、辭賦歌詠;以小楷手錄《周易》《尚書》《詩經(jīng)》《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孝經(jīng)》《老子》《金剛經(jīng)》等經(jīng)典。繼生亦喜《菜根譚》,嘗以端楷恭錄數(shù)通。審其翰墨,書風雋朗,筆致清雅,下必有由,鐘繇魏志,兼收并有。繼生行草書以“二王”為宗,參以漢晉簡牘殘紙意趣,又傾心孫過庭《書譜》。用繼生的話說,《書譜》就是活的王羲之。可見,繼生宗法書學正脈,卻毫無門戶之見。不惑之年,繼生更致力于周秦漢晉碑帖的臨習,曾曰:“四十五歲后專心隋以前書?!迸甲靼駮秩蔟堥T造像記及石門銘等北魏碑刻,既渾厚雄強,又富于書卷氣息。
對當下書壇不正之風,繼生多次給予深刻的批評。他認為,書法展覽的美術化傾向,強調(diào)所謂視覺效果,是對傳統(tǒng)書風的破壞。繼生論書,首重人品,主張“德成而上,藝成而下”的古訓;又強調(diào),書法藝術奇葩,必植根于文化沃土之中,方能繁茂,若孤立插入花瓶之中,則必將枯萎?;叵霐?shù)年前的一次全省書學研討會上,我提出書法要回歸傳統(tǒng),勢必應遵循“書以人傳”,而非“人以書傳”,反對書法脫離教化功能與文化根基,而走向書法本位主義的誤區(qū)。拙見得到了繼生的贊同,他從大文化背景下,對書法價值的未來取向,進行剖析和觀照。正如古人所說,真正書家,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斷未有胸無點墨而能超軼等倫者也。否則,必效顰增丑,學步失節(jié)。
1.欒繼生 蘇軾前赤壁賦140cm×28cm2002
在近期的一次筆會上,和繼生老師相遇。開筆之際,他揮毫在整張宣紙上寫了“清雅”兩個盈尺大字,當場的人面對眼前碑帖兼融的墨跡,無不贊賞?!扒逖拧眱勺謶覓煸诒陂g時,遠遠望去,猶如繼生的身影,樸厚而平實,峻朗而磊落。正合前賢所言:“書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志耳!”
約稿、責編:史春霖、金前文
2.欒繼生 野曠江清聯(lián)135cm×35cm×22009
3.欒繼生 白居易琴茶135cm×35cm2009
4.欒繼生 菜根譚句70cm×25cm2009
5.欒繼生 朱熹詩一首30cm×22cm2002
6.欒繼生 寧靜致遠35cm×70cm2008
7.欒繼生 論六家要旨35cm×70cm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