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利
摘要:通過對青島地區(qū)浮山、信號山、青島山、百花苑公園等公共綠地野生地被的調查,發(fā)現(xiàn)野生矛葉藎草在郁閉度超過90%林下成片生長,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采集青島浮山、百花苑林下野生地被矛葉藎草的種子和帶根營養(yǎng)枝進行繁殖試驗。繁殖試驗的成功,為園林綠化應用矛葉藎草提供依據。
關鍵詞:地被;矛葉藎草;繁殖;應用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斷改善,生態(tài)條件和環(huán)境質量的提高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黃土不露地,多種類的觀賞植物多層次地進行綠化,使得地被植物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園林植物群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目前青島市林間郁閉度超過90%,丹麥草、常春藤、玉簪等綠化常用的耐蔭地被生長不良,尤其在雪松下。2013年調查信號山、浮山、青島山、百花苑公園等公共綠地野生地被時,發(fā)現(xiàn)野生矛葉藎草(Arthraxon prionodes)在郁閉度超過90%林下成片生長,生長繁茂,覆蓋度好,葉色翠綠,葉形如竹葉,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而且百花苑公園野生的矛葉藎草在雪松林蔭下生長良好,作為林下地被或園林陰處地被具有應用前途。2014~2016年對野生矛葉藎草進行繁殖試驗,為園林綠化應用矛葉藎草提供依據。
1地被植物定義
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株叢密集、低矮,經簡單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蓋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塵土、凈化空氣、減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觀賞和經濟價值的植物。不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還包括一些適應性較強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地被植物是園林綠化中極重要的植物材料,對提高園林景觀質量和生態(tài)質量有重要作用。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覆蓋力強、繁殖容易、養(yǎng)護管理粗放、適應能力強,種植后不需經常更換,能夠保持連年持久不衰。
2矛葉藎草的形態(tài)特征
矛葉藎草(Arthraxon prionodes)堤禾本科藎草屬多年生草本。具根莖,稈細而較強硬,高40~60cm,多分枝,直立或于基部傾斜,下部節(jié)上可生出不定根和氣生根,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7cm,寬3~15mm,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抱莖,邊緣常具疣基纖毛,形如竹葉,別名竹葉草。總狀花序2~9個,簇生莖頂,呈指狀排列;無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6~7mm;有柄小穗雄性,長4.5~5.5mm,無芒;雄蕊3枚,花藥黃色,花藥長2~2.5mm?;ㄆ?~8月,果期9~10月。
3矛葉藎草生物學特性
矛葉藎草在中國分布于華東、華北、華中、西南和陜西等地,東南亞、印度至非洲也有分布,海拔高度一般在500~1700m。野生矛葉藎草生在山坡、河岸和山溝陰濕處,在濕潤和疏松透氣性良好的土壤,生長特別繁茂。矛葉藎草喜溫暖半蔭環(huán)境,喜酸性土壤,在郁閉度超過90%林下生長繁茂,能在雪松樹下正常生長。矛葉藎草根莖距主莖不遠處穿出地表形成地上植株,根莖每節(jié)的腋芽萌發(fā)成新株,植株在生長良好條件下,節(jié)數多,在地下部分距地表3~5cm的部位和近地表的各節(jié)都能形成分蘗節(jié),分蘗節(jié)長出的新植株一般有2~8個,不論母株或新株都能在各節(jié)再分枝。故矛葉藎草除了一般根莖所具有的分蘗特性外,還具有地上分枝和多節(jié)的特性,在夏、秋生長茂盛時期,能形成繁茂的營養(yǎng)枝和大量的葉片,而且再生力強。矛葉藎草抗性強,病蟲害少,管理較粗放。
4矛葉藎草的繁殖試驗
4.1試驗材料
2014~2016年對野生矛葉藎草進行繁殖試驗,采集青島浮山、百花苑林下野生地被矛葉藎草的種子和帶根營養(yǎng)枝,分別采用播種和帶根營養(yǎng)枝分株繁殖試驗。
4.2試驗設計
4.2.1播種繁殖試驗。播種繁殖的基質為松毛土2份,田園土1份,用細篩篩出細土作為播種基質。播種前用浸盆法將土浸濕,因種子細小播前與少許播種基質拌勻再均勻地撒在盆中,撒一層薄的播種基質,放在半蔭棚內,分別于2015年4月16日、5月12日將2014年11月4日采集的矛葉藎草種子(放在陰涼干燥處保存)進行2次播種試驗。4月中旬試驗日均溫12%,5月中旬試驗期間日均溫18%。
4.2.2分株繁殖試驗。2014年4月21日,在采集地用小鏟輔助輕輕拔起營養(yǎng)枝,根系損傷小,再用利刀將莖節(jié)間切開,取帶根營養(yǎng)枝,將葉片修剪剩2~3片幼葉,用濕的餐巾紙包裹其根部,確保植株根部有水分可供吸收,提高成活率。栽種時注意覆土不要過深,以嫩芽稍露土為宜,覆土過深或過淺植株都不易成活。分株后放在半蔭處養(yǎng)護。
4.3結果與分析
4.3.1播種試驗。分別于4月16日和5月12日播種的矛葉藎草發(fā)芽時間都在6月中旬,4月16日播種,萌芽期55天,發(fā)芽率30%;5月12日播種,萌芽期32天,發(fā)芽率35%??梢?,溫度低萌芽期長,矛葉藎草種子萌發(fā)與溫度成正相關,且播種繁殖發(fā)芽率不高。故播種繁殖不是矛葉藎草主要的繁殖方式。
4.3.2帶根營養(yǎng)枝繁殖。在野外,矛葉藎草4月初開始萌發(fā),新葉還未伸展,4月中旬分株繁殖,對根損傷小,成活率達85%左右,且栽植后生長迅速。故帶根營養(yǎng)枝繁殖是矛葉藎草主要的繁殖方式。
通過播種和營養(yǎng)枝繁殖的矛葉藎草能夠生長健壯,1年橫向擴展10~30cm,能夠正常地開花結實,繁育后代,更具觀賞性,故繁殖是成功的。
5應用及發(fā)展
近些年鄉(xiāng)野園林風格的流行,一些野生的觀賞地被開始逐漸活躍在城市景觀中,如細葉芒、金葉苔草、針茅等,倍受景觀設計師的青睞。矛葉藎草葉色翠綠,如袖珍的翠竹,清秀灑脫,不僅充滿了生機,更具美的旋律,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并且矛葉藎草對環(huán)境要求不高,管理粗放,抗性強,結實量大,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覆蓋力好,是理想的林下地被或園林陰處地被,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如何利用該植物與其它的藎草開展雜交,選育新品種,延長綠期,也是更深層次的研究方向。
現(xiàn)代園藝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