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
【摘 要】對于綜合類高校中音樂劇人才的培養(yǎng)研究,需秉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針和路線。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引導學生學習音樂劇專業(yè)的形成和發(fā)展,技術技巧的掌握手段和方法,并通過排演音樂劇經(jīng)典劇目片段和自創(chuàng)音樂劇以使理論得以實踐,使理論更加豐滿鮮明,實踐更加有實有據(jù)。本文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性特點,結合表演的技法和音樂劇的表演規(guī)律,選擇出適合教學和演出的劇目來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外國音樂??;解放天性;唱與演;舞臺適應;原創(chuàng)音樂劇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153-02
音樂劇劇目的選擇可由兩個部分組合而成。第一部分是外國音樂劇經(jīng)典片段的排演;第二部分是原創(chuàng)的音樂劇。音樂劇源自歐美,流傳下來很多經(jīng)典劇目,有些劇目至今仍在世界各大舞臺上上演,排演其中的經(jīng)典片段對學生感知和認識音樂劇有很大裨益。外國音樂劇中戲劇成分較強,音樂與戲劇結合緊密,這有利于學生遵循音樂中的戲劇成分來進行表演,而不是盲目僵化表演。音樂節(jié)奏的鮮明和和聲唱段可以練習學生的節(jié)奏力和聲部配合能力,而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表演能力,對舞臺的適應能力與把控力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部分原創(chuàng)音樂劇,可鼓勵是學生自創(chuàng)劇本,選取的音樂可用已有的而且大家比較熟悉和喜歡的,但必須使其貼近劇情,體現(xiàn)角色內(nèi)心變化。原創(chuàng)音樂劇使學生有更親切的感覺,能夠更加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題材可選用當前的熱門話題或大學校園生活,這對于學生把握角色,體驗表演歷程就更加有了空間和自信。
我們根據(jù)不同音樂劇的風格、演唱和表演特點,甄選出幾個片段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訓練和教學。
一、外國音樂劇經(jīng)典片段
(一)擺脫表演桎梏,解放天性。在表演過程中,演員很大的障礙是難為情,放不開。當要表演的緊張感禁錮了演員的思想,那么天性就此消失,人對事物的自然反應亦即消失,自此演員就開始了雜亂無章的“一般”表演。因此必須要解放學生的天性,在課程中解放天性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須的一課。音樂劇《貓》自1981年問世以來,一直在世界各大舞臺上競相上演,它使音樂劇變成了雅俗共賞的精品。劇中貓兒們身著盛裝來參加舞會,載歌載舞地表現(xiàn)自己以期望能夠被選中升入天堂?!敦垺穭≈械拈_場,一群貓兒們在夜色中悄悄地出現(xiàn)準備參加舞會的場景。形色各異的貓兒們在舞臺上攀爬、跳躍、嬉戲、撕咬,扭動靈活的腰肢,邊唱邊舞肆意地展示自己。此片段的節(jié)選旨在解放學生們的天性。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讓他們在對動物形體和表情的模仿中慢慢放松,把自己釋放開來,不再對表演有一定的恐懼和不安感,在一群貓的騰挪跳躍中感受天性的活躍和釋放,從而達到真正表演的目的,增強學生的綜合表演能力。
(二)情融于聲,聲斂于形,氣場天成。音樂劇中歌、舞、表缺一不可,而歌又是重中之重。因此課程設置上表演課和聲樂課必須相呼應。在表演課上要排演的劇目中的片段,在聲樂課上老師要進行授課,幫助學生理順聲音,解讀情感處理,解決技術難點,使學生能夠很好地駕馭歌曲,以便在表演時能夠將演唱和表演完美合一,不受演唱技術方面的制約和影響。音樂劇《約瑟夫的七彩神衣》。是講述《圣經(jīng)》中的約瑟夫追逐自己夢想的故事。年輕氣傲的約瑟夫因父親的偏愛被十一個哥哥嫉妒和陷害,奪走了他的七彩神衣,以至于約瑟夫流亡埃及,后又回歸的場景。此片段首先展示的是演員的唱功。
音樂劇的表演不同于歌劇,要求更加自然、真實、流暢,不程式化,更加接近于影視表演。因此要求演員要體會角色的情感,動作的欲求要通過眼神、表情,簡單而有效的動作來外化和體現(xiàn),使觀眾明白和感受到角色內(nèi)心情感的震蕩,并要通過聲音的張弛有度來體現(xiàn)。形成一種“演”不見于“形”,從演員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細微的表情在演員的周圍形成一種看不見的氣場,這種氣場是作為一個音樂劇演員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和技術。以此來抓住觀眾的心,跟隨演員的節(jié)奏前行。
(三)把握節(jié)奏,真摯交流。交流,是在兩人不斷配合和推敲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真聽真看真感受,就是要能夠真切地聽到對方的話,看到對方的行動,感受到對方的情緒和所念所想,而不是“泛泛式”的假交流。為此我們選擇了三個片段。源于三部音樂劇《音樂之聲》《西區(qū)故事》《西貢小姐》。分別講述了三對花樣男女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這三個片段都是兩個人的對手戲,以訓練表演中兩人的交流能力。尤其第一個片段《明年十七歲》輕松歡快,兩位妙齡男女在互訴衷腸,既詼諧又可愛。此段肢體語言相對較多,舞臺節(jié)奏明快。演員需要邊唱邊跳邊演,這對演員來說是個挑戰(zhàn)。作為演員不但要唱好每一句歌詞,還要把歌詞中所帶有的動作融入到音樂節(jié)奏中,并且有韻律地把它做出來。每一個動作的點和音樂的結合都要非常的準確,才能正確地表達男女主人公的心情和思想。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要流暢,不留痕跡。這就要求演員必須要熟悉音樂,并且要吃透每一句歌詞和動作,使動作和歌詞與音樂完美結合,在動作成為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時,演員才能站在舞臺上游刃有余地表演。這不但需要表演的技術性,更是需要演員刻苦的練習才能達到我們要的最終效果。反之就是唱了不會演,演了不會跳,跳了又不會唱,這就是幾種能力不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出現(xiàn)的問題,張嘴忘詞的現(xiàn)象在學生學習的最初階段非常的常見。此片段可幫助兩人在不斷的排練過程中訓練學生的交流、演唱、表演和肢體呈現(xiàn)的綜合表現(xiàn)能力
(四)掌握肢體語言,領略表演精神。肢體語言是音樂劇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而爵士舞更加使百老匯的舞臺煥發(fā)出青春的朝氣和活力。爵士舞把更多的熱情注入到了軀干上,肆意扭動的臀部和多變的肩部宣告思想和靈魂的自由。音樂劇《芝加哥》講述了夢想當明星的合唱隊女歌手羅西·哈特殺人進監(jiān)獄又被無罪釋放的一番經(jīng)歷。故事時至今日依然具有現(xiàn)實批判意義。劇中大量運用爵士音樂,歌曲節(jié)奏跳躍,旋律詼諧。導演及編舞者鮑勃·福斯摒棄古典風格,力求突出現(xiàn)代都市的“直接”風格。在本片段中,女演員身穿緊身衣,大跳爵士舞,其中包含的強烈踢腿和扭胯動作,剛勁、充滿誘惑力,使演員的肢體語言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而鮑勃也因此名聲鵲起,他的此種舞蹈風格也已成為一種音樂劇表演中的特定舞蹈風格,并在音樂劇教學中被大量使用,成為音樂劇舞蹈教學及匯報演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小人物,真性情。劇中角色感尤為重要。一部劇中不止有主要角色,還有配角,乃至群眾演員。而每一個群眾演員也都是一個獨立的角色,有自己的出身背景、性格特點、工作職務和周邊的人際關系等等。在這些條件的依托下成為一個活生生的,有著自己思想和行為習慣的人,而不是漂浮在半空中的空殼。因此,小人物的角色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小人物的精彩出演能夠使整部劇更加生動,使舞臺更加絢麗多彩。音樂劇《媽媽咪呀》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孩兒在結婚之前發(fā)現(xiàn)了媽媽的秘密,想要找到自己親生父親的故事。劇中體現(xiàn)了兩代人不同的時代背景和不同的思想觀點。本片段中,女主人公因為獨自一人承擔生活的重擔而疲憊不堪,幻想著有朝一日發(fā)財?shù)拿篮萌兆?,而她善良的鄰居也都配合她笑鬧的場景。整個片段詼諧、幽默、激情而熱烈,把生活當中的重負和不如意都在嬉笑怒罵中盡情釋放,體現(xiàn)了小人物的胸懷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此片段是一個群眾場面,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職位和職責,并各司其職。其中也有特立獨行的人,每個人都是一個小人物小角色,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快樂地生活著。讓每個學生在大的群眾場面中體會角色感,找到角色感。每個群眾演員必須都是帶著角色感去表演,而不只是在舞臺上單純、機械般地走調度,整個舞臺才能夠流動、生動起來,音樂劇的舞臺魅力也才能完全體現(xiàn)。本片段旨在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如何在群眾場面中保持自己的角色感,以及和其他演員的配合乃至舞臺適應力和注意力。
二、原創(chuàng)音樂劇
原創(chuàng)音樂劇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尤為重要。在認識和學習排練國外優(yōu)秀音樂劇的同時進行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自創(chuàng)和排練,使其在創(chuàng)作排練的過程中積極地面對出現(xiàn)的問題,解決問題,讓自己成為排演的原動力和主人翁,對于教學更加有推動作用。音樂劇源于西方,我們秉承著擇其良莠,去其糟粕的原則,根據(jù)自身的文化和民族性特點來進行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由學生創(chuàng)作劇本,可選擇具有濃厚校園生活氣息的題材,體現(xiàn)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之間的矛盾、關愛,以學生自身對生活和學習的感觸為視點。音樂可運用大家耳熟能詳?shù)牡仨氁蟿∏椤⑶榫w、風格相近的作為音樂劇的音樂主體。也可選擇當前的熱點話題或者用已有的小說、電影電視劇為素材進行劇本改編。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劇中的人物塑造,角色個性應鮮明,情節(jié)節(jié)奏張弛有度,整劇框架合理,并包含鮮明的舞臺動作和戲劇沖突。這些都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有了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前期準備,在二度創(chuàng)作時,對劇本的舞臺再現(xiàn)會更加感性鮮活。對于要創(chuàng)造的角色,掌控角色的情緒情感變化,就會更有理可循,更得心應手。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劇本,旨在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認識和掌握西方音樂劇的特點規(guī)律的同時,將其精華融入到我國的音樂劇中。學生不但在聲臺形表的功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并且在創(chuàng)作方面也得到鍛煉和積累。在創(chuàng)作、排練和演出期間,從認識舞臺到熟悉舞臺以至逐漸駕馭舞臺,提高藝術綜合素質的能力,為成為一個成熟的音樂劇演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yǎng)綜合能力,淬煉工作精神
學生在排練和演出中了解和認識音樂劇,逐步掌握音樂劇的舞臺規(guī)律和表演規(guī)律,從中提高表演技能和演唱技能,鍛煉舞臺的適應力和掌控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實戰(zhàn)能力。并在排練和演出中摸索出一條適應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路。為學生畢業(yè)后打好基礎,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
綜合類高校音樂劇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是全方位的,是加強其整體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在排練中會遇到很多問題,諸如服裝、道具、學生之間的交流配合等等。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的動手、動腦乃至協(xié)調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技能,在工作生活中得到成長,也為日后走出校門接受更繁雜的工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