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荊楚歲時記》所載民間美術及其成因

        2018-01-10 08:56:44王玲娟
        湖北美術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信仰

        劉 悅 王玲娟

        《荊楚歲時記》所載民間美術及其成因

        劉 悅 王玲娟

        《荊楚歲時記》是我國成書年代最早、影響最大的民俗志著作,也呈現(xiàn)了南北朝時期楚地民俗事象與民藝生態(tài)的整體面貌?!肚G楚歲時記》所載民間美術分為三大類十一小類,總體來看,手工藝類所占比重較大,且各類之間有交叉,全民參與的集體性、兼容并蓄的地域性特征表現(xiàn)明顯。呈現(xiàn)這種面貌的原因,主要是當時戰(zhàn)亂的社會環(huán)境、漢民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交流與融合、開放的社會風氣與佛、道、巫鬼信仰共存的信仰體系等方面綜合而成。

        荊楚歲時記;民間美術;成因

        《荊楚歲時記》作為我國最早記錄楚地歲時節(jié)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專書[1],為研究南方荊楚地區(qū)的歷史和民俗,也為后人開展多學科、多領域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資料,具有重要價值。目前來看,對于《荊楚歲時記》的研究多從歷史學、文獻學、民俗學視角進行探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歷史源流、文獻考證、民俗文化三個方面,但關涉藝術的研究寥寥無幾。不能忽視的一個因素是,作為成書背景的南北朝時期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這個“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2],文化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劃時代的。因此從美術學的角度出發(fā),深度挖掘語料中與藝術相關的信息,從文本中歸納整理有關民間美術的內容,能進一步還原南北朝時期民間美術的整體概貌,這對于探索藝術背后蘊涵的深層價值,對藝術史的充實和完善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荊楚歲時記》所載民間美術之面貌

        1.《 荊楚歲時記》所載民間美術之分類

        民間美術的分類方式眾多,有直接與間接的,有一般與應用的,有從功能學意義出發(fā)的,有從民藝與生活關系的角度出發(fā)的,有側重藝術性特征的,有采用民俗事象和藝術風格為綜合分類依據(jù)的,等等。[3]“各種分類方式各有側重,依據(jù)不同,品類有別,對民間美術的性質也有不同程度的揭示?!盵3]25采用張道一先生的“一般分類”法,是以藝術學中的“藝術分類學”作為依據(jù),在這種分類方式中,民間美術不是藝術的一個類別,而標志著一個文化的層次。民間美術相對于藝術,是基礎和上層的關系,這種分類方式可以更加直觀地呈現(xiàn)民間美術的分類概貌。民間藝術往往和其他藝術緊密結合,譬如文本中提到的面具便是一種典型的非單純藝術形式,它的生命力在于戲劇和舞蹈,書中載:“諺云:‘臘鼓鳴,春草生?!迦瞬艏氀?,戴胡公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4]。這是傳統(tǒng)的鄉(xiāng)儺逐除儀式,為袚除災邪?!敖饎偭κ俊笔欠鸾堂~,民間佑護的神靈,民眾對佛神的借用,反映了佛教信仰對民眾生活的重要影響[5],并滲透了濃厚的巫鬼信仰觀念。而對“胡公頭”、“戲頭”一類的面具制作,除木雕工藝外,還須結合裝扮形象進行裝飾,所以并非一種單純的工藝形式。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jié),“《盂蘭盆經(jīng)》云:‘七葉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4]57?!队厶m盆經(jīng)》說:“有為解脫七代父母而供奉十方眾僧的功德,用金銀彩花、果食物品,敲鼓奏樂誦經(jīng),奉獻給佛爺?!盵6]這里不僅涵蓋了裝潢、金銀鏤刻工藝,也與音樂相結合。還有“絳囊”、“眼明囊”、“五明囊”、“茱萸囊”等香囊說法,也是染織、刺繡等女紅技藝的綜合體??梢?,各分類難免交叉重合,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從民間美術的狹義范疇探討,僅從造型藝術來談,不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形式。分類如下表:

        表1 《荊楚歲時記》民間美術分類

        上表可見民間工藝美術在眾多子類中,較之民間繪畫、民間雕塑,占據(jù)了很大比重。魏晉南北朝時期整體上處于分裂動蕩的局面,社會環(huán)境的不利因素令工藝美術的發(fā)展處于停滯階段,但漢民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融合、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仍舊為民間工藝美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契機[7]。“剪彩為人”、“剪彩為燕”、“剪彩為小虎”等剪紙描述,“長命縷”、“續(xù)命縷”、“辟兵繒”、“五色絲”、“朱索”等染織、刺繡名物甚多,出現(xiàn)頻次較高,這里有驅災辟邪、祈求平安之意,也有保護生命、表達美好祝愿的希冀,總而言之,《荊楚歲時記》展現(xiàn)了動亂環(huán)境下民眾生活較為和諧的社會風貌。

        2.《 荊楚歲時記》民間美術的特征

        《荊楚歲時記》作為楚地歲時民俗的記錄,民藝的存在形態(tài)自然與民俗有著難以分割的關系,兩者都是民間文化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具有相似的特點。實用性與原發(fā)性是民藝的基礎特征,民藝與民俗也具有同樣的集體性特征,從《荊楚歲時記》出發(fā),地域性特征在傳承擴布過程中與荊楚地區(qū)本身的地理文化環(huán)境結合緊密,具有顯著表現(xiàn),故從全民參與的集體性與兼容并蓄的地域性兩部分進行探討,以突出表現(xiàn)《荊楚歲時記》民間美術的獨特性。

        ① 全民參與的集體性

        由于民俗文化的產(chǎn)生離不開人類的群體活動,所以民俗在產(chǎn)生流傳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它的本質特征——集體性。全民參與是遠古時代集體性的顯著表現(xiàn),自然崇拜和圖騰信仰都是原始先民們集體創(chuàng)造與傳承的結果。相對應的民藝形式也反映和表現(xiàn)了這種民俗活動或民俗事象,南朝荊楚民眾全民參與的集體性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書中對于南北朝時期荊楚地區(qū)民眾集體性的民俗活動記載不少:“四鄰并結綜會社,宰牲牢,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盵4]33“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間,臨清流,為流杯曲水之飲”[4]38、 “四民并踏百草”[4]47、“四民并籍野飲宴”[4]60,“四鄰”、“四民”這些說法顯然都是歲時節(jié)令集體性活動的展示。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值得注意,南朝荊楚地區(qū)因民眾五方雜處的社會環(huán)境,宗族意識明顯弱于前代,在歲時節(jié)日中,除少數(shù)年節(jié)家族性質的民俗行為,其余多是城鄉(xiāng)居民為主的社區(qū)活動,荊楚人對祖先祭祀稍顯淡薄,即使是一般的世俗神靈,也僅有門戶神、蠶神、廁神(正月十五)、社神(社日)、灶神(臘日)等的祭祀,而這些祭祀活動都是四民共同參與,其余還有“世人”、“村人”、“世女”等說法,踏青野宴、流觴曲水、登高賦詩,都可以補充說明歲時節(jié)令的社會性。具體到《荊楚歲時記》與民間美術相關的內容,正月一日,畫雞于門,畫虎于門,繪神荼、郁壘于門戶左右,貼桃符于門戶,這是春節(jié)集體性的程式化活動,此時貼年畫的目的不外乎驅邪避惡、祈福禳災,年畫作為一種典型的民藝形式,在表現(xiàn)這些風俗習慣的同時,也反映了群體的心理訴求與行為方式。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婦女染織刺繡,展示蠶功,繪制長命縷、續(xù)命縷、辟兵繒等物件,敬奉尊長。另有,七夕節(jié),婦女們展示女紅技藝,向織女星神祈求智巧。此手工藝活動雖不是全民參與,但標志著女性地位的上升,女性也有適宜的休閑娛樂方式與展示技藝的專門節(jié)日。與此同時,佛教的時間觀念也被人們廣泛接受,為紀念釋迦牟尼的誕辰,民眾在四月八日浴佛節(jié)以五色香湯浴佛;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4]57,和尚、尼姑、在家的與出家的佛教信徒都設置盂蘭盆會供養(yǎng)諸佛。可見不同環(huán)境不同身份的人都會集中慶?!捌呷~功德”,“廣為華飾,刻木割竹,飴蠟剪彩,?;ㄈ~之形”[4]57。盛大程度不言而喻。以上可知在祭祀神靈、女紅技藝、競技娛樂、宗教儀式方面,都表現(xiàn)出了全民參與的集體性特征,涵蓋了楚地信仰民俗與游藝民俗的方方面面。

        ② 兼容并蓄的地域性

        荊楚民俗在傳承擴布過程中是較為穩(wěn)定的,這與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楚地文化是分不開的。特殊環(huán)境下,南北方的交流、漢民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融合,決定了彼此借鑒吸收對方的部分文化生態(tài)與生活習慣。此外,楚文化作為淵源已久的文化傳統(tǒng),也以其穩(wěn)固的姿態(tài)展示著荊楚地域獨特的文化內涵。因此將地域性特征的地理環(huán)境與文化生態(tài)一分為二,以更為清晰地展示荊楚民俗民藝的傳承演變。

        (1)氣候濕熱的自然環(huán)境

        任何一種文化形態(tài)的發(fā)展都與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民間美術的地域性特征尤其明顯,是區(qū)域內民眾生產(chǎn)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審美傾向、文化形態(tài)等的綜合反映。荊楚地區(qū)處于長江流域,夏季濕熱,易生瘟病,五月古稱“惡月”,對生存能力薄弱的古代人們來說,順利度過“惡月”是人們樸實的愿望。于是在五月初五端午這天集中對抗“惡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以艾為虎形”[4]47,將艾草束扎成人形,或者做成虎狀,為禳除毒氣;又有“五彩絲系臂,令人不病瘟”[4]50,此舉叫做“辟兵”,專為消除兵鬼之災。雖是戰(zhàn)亂落后時期受地理環(huán)境影響所形成的節(jié)日習俗,但流傳至今,荊楚地區(qū)仍舊沿襲著大部分習俗,例如插艾、纏五色絲、“做香壤”、食粽、配制雄黃酒、“送瘟神”、賽龍舟等[8]。就地域擴布來說,文化人類學家格雷布內爾認為,要尋覓傳播的痕跡,當要分析文化的類似點,這就要看物質的形狀及社會制度或觀念的構造與作用。僅以端午節(jié)為例,風俗即是物質的顯示,而背后蘊含的觀念是要探尋與求證的。關于端午的起源有幾種不同說法,一說為紀念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羅江,依據(jù)為南朝梁人吳均《續(xù)齊諧記》載粽子起源之說,另就是《荊楚歲時記》中競渡起源之說。還有源于龍的節(jié)日、源于惡日、源于夏至三種說法。目前最為流行、最有影響的仍是紀念屈原說。因此端午風俗也是因紀念而衍生的各種事象,各地風俗雖略有不同,但都有共同的文化觀念,是為鎮(zhèn)邪壓魔、免除災禍。如江西一帶因當?shù)厮疁\,無法進行龍舟競賽,故作旱龍舟,用以登高、游街市,俗稱“迎鬼船”。南京一帶在清水里放適量的雄黃,丟進兩枚鵝眼錢,全家用水洗眼,為預防眼疾,叫做“破火眼”。而北京一帶則剪彩為葫蘆形,倒貼于門,寓意將毒氣倒出,“葫蘆”形象則與黃巢義軍劫富濟貧以“葫蘆”作為標記有淵源[9]??梢?,端午作為全國普遍的紀念性節(jié)日,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民間傳說的流傳對風俗習慣的形成演變具有重要影響。

        (2)楚地崇鳳的信仰傳統(tǒng)

        “從民俗擴布的自身規(guī)律看,那些發(fā)生時間比較早,社會功能比較廣泛的民俗,其擴布的地域和民族也相對廣大”[10],這是由民俗自身的傳承性所決定的。文化人類學的觀點也認為,當文化達到某種階段,一面能接受某種外來的文化,一面也能獨立發(fā)生和外來相同的文化[11]。楚文化源遠流長,荊楚民俗亦承載了豐富的楚文化觀念,流傳過程中楚人的圖騰信仰表現(xiàn)顯著。以門神形象的發(fā)展為例,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門戶的禁忌心理,門神很早成為人們祭祀的對象。最早的門神祭祀與原始自然崇拜有關,門神尚沒有形成具體明確的藝術形象,《荊楚歲時記》載:“帖畫雞,或斲鏤五采及土雞于戶上。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盵4]4-5《擴地圖》載:“桃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里。上有金雞,日照則鳴。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壘,并執(zhí)葦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則殺之?!绷碛袝x朝王嘉《拾遺記》曰:“堯在位七十年……有掋支國獻重明鳥。一名雙睛,言雙睛在目。狀如雞,鳴似鳳,時解落毛羽,肉翮而飛。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飴以瓊膏,或一歲數(shù)來,或數(shù)歲不至,國人莫不灑掃門戶,以望重名之集。其未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于門戶之間,則魑魅丑類自然退伏。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鑄金,或畫雞于牖上,此之遺像也?!盵12]。此三段文字記載,足以說明,南北朝時期,雞的形象已經(jīng)作為年畫題材,廣泛出現(xiàn)在門戶上??脊庞∽C河南鄧縣出土的畫像磚已有雞題材的表現(xiàn)?!妒斑z記》中更是將雞視為一種動物神靈,“鳴似鳳”,能搏逐猛獸虎狼的形象深得人心,“金雞鎮(zhèn)宅”成為早期年畫的一類主題?!短接[》有記載:“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穑柧?,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彪u被視為叫醒太陽的神鳥[13],楚地素有鳳崇拜的信仰傳統(tǒng),楚人的祖先祝融就是鳳鳥的化身,在楚人看來,鳳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神鳥。事實上,在鳳之前,已有雞崇拜,虎崇拜,“畫虎于門”,而雞、虎的形象又為充實鳳的信仰內涵文化寓意作了鋪墊與豐富,雞的形象作為早期年畫的主題,此后逐漸發(fā)展,鳳崇拜的形象也越來越穩(wěn)固,鳳紋題材在大量楚秀、楚式漆器中均有表現(xiàn)。而就年畫來說,“畫雞于門”、“畫虎于門”、“造桃板著戶”,可見南北朝時期信仰對象包含動植物類、神仙類?!疤艺呶逍兄?,能制百鬼,謂之仙木”,無論雞、虎、桃木,還是神荼郁壘,都被視為驅邪的形象,而這時候的門神,只能算是年畫的萌芽形式。此后陸續(xù)出現(xiàn)鐘馗、武將等門神形象,題材樣式不斷豐富,且與年節(jié)緊密結合。而張貼年畫的心理也由巫術辟邪被節(jié)日喜慶氛圍所逐漸取代。如今天津楊柳青年畫、江蘇桃花塢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等都有其明顯的地域特色,是年畫藝術地域擴布性的當代表現(xiàn)。

        二、《荊楚歲時記》所載民間美術面貌之成因

        魏晉南北朝在中國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獨特地位,造成了藝術繁榮發(fā)展的景象,書法藝術、繪畫藝術、陶瓷藝術、造像藝術,以及藝術思維和藝術精神的表現(xiàn)最為充分[14]。而民間藝術作為最基礎的層次范疇,最為尋常與普遍,在作者眼光向下的開創(chuàng)性體例中,著書的材料來源于親身見聞與前人記載[4]18,作者以回憶形式記錄下荊楚的民俗活動,加之北方異地生活的經(jīng)歷,故有條件將南、北方民俗事象作以描述和比較,作者宗懔與注者杜公瞻大量援引文獻佐證,也更印證了民俗藝術全民參與的集體性、兼容并蓄的地域性特征,具體勾勒了荊楚地區(qū)歲時民俗的圖景。

        陳寅恪先生說:“魏晉南北朝三百年來的大變動,即由人口遷徙問題引起。人口的徙動為魏晉南北朝三百年來之大事?!盵15]人口的遷徙不僅使主導政治力量削弱,也使人們的生活和信仰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16]。在社會環(huán)境與信仰心理的影響下,形成了《荊楚歲時記》所載的民間美術形式與內容的面貌。

        1.社 會風氣相對開放

        南北朝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社會,體現(xiàn)在地域和思想觀念上。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中原淪陷,晉室南渡[17],使未開化的江南得到發(fā)展,這次民族遷徙是歷史上的客觀原因所形成的人口流動,但隨著中原久久不能收復,南遷的中原士族逐漸取代了土生土長的南方人,并以一種主動的姿態(tài)融入了南方生活。中原士族本身的正統(tǒng)身份和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令南方人趨之若鶩,競相效仿[18],體現(xiàn)在服飾用具、生活習慣、言行作風等方面。另一方面,漢民族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交流與融合,受北方游牧民族氏族制遺風的影響,女子在社會中享有特殊的地位,男女交往相對自由,另有魏晉風流的遺存,女子不再受傳統(tǒng)禮教的束縛,婦女享有更多的自由?!肚G楚歲時記》記載“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間,臨清流,為流杯曲水之飲。”[4]38“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盵4]60女子可和男子一樣宴飲游春,盡情展示自我。此外,專門女性節(jié)日的出現(xiàn),也表明了女性地位的提升?!笆窍?,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幾筵、酒、脯、瓜果、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wǎng)于瓜上,則以為符應?!盵4]55七夕節(jié),婦女結扎彩絲線,穿針刺繡,向織女星神乞求智巧。另,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也是婦女展示絲織成就的重要節(jié)日,練絲染色,精心繪繡絲織品,進奉尊長。原本女性在封建社會時期是作為最受約束的群體,進入南北朝卻享有更多自由的選擇與空間,足以反映一個時代社會風氣的開放性。

        2.民 眾信仰多元化

        魏晉南北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段特殊時期,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造就了人們的精神思想發(fā)生巨大改變,持續(xù)不斷的戰(zhàn)爭是外部因素,儒家思想體系瓦解是內部因素,綜合作用于內外交困中的人們,由此逐漸擺脫了封建禮教的束縛,隨之社會風俗發(fā)生很大程度的改變,上至貴族下至平民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生活自由,民眾信仰具有多元選擇的可能。在失去思想權威的狀態(tài)下,分裂而自由的局面,為佛、道、巫鬼信仰并行提供了充足的精神空間,并為民眾帶來了自我慰藉的精神資源。

        ① 佛教信仰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信仰成為社會的主導信仰,佛教于此時得到空前發(fā)展的契機[6]90。戰(zhàn)亂顛沛的困境讓人們飽嘗生活的艱辛與生命的脆弱,而佛教宣揚的義理“來世說”與“天堂說”為正身處苦難的人們帶來精神支撐,因而得到廣泛發(fā)展的契機。當時佛寺數(shù)量空前,佛經(jīng)翻譯大盛,較明顯的取向是援儒道入佛,佛教提倡的儒家孝道,對父母盡孝,祭祀祖宗神鬼等主張更是得到了民眾普遍的接受與響應。佛教信仰已深入民眾日常生活之中,四月八日浴佛節(jié),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jié),都是六朝時期甚為隆重的佛教盛事,而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譬如臘月八日,村人扮作金剛力士逐疫,“金剛力士”也是佛教術語,顯然佛教元素已融入歲時節(jié)日體系之中。在這之后,佛教成為中國民眾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 道教信仰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是先秦老黃思想與神仙方伎的糅合。”[5]94以人為中心,注重現(xiàn)世生活,最高追求是在現(xiàn)世得道成仙。這種世俗化追求,不同于佛教宣揚的對西方極樂凈土世界的向往,更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實用特點。道教雖不如佛教流行,但其注重個人修行的理念,在南朝隱退風氣中頗受文人士大夫青睞,文人士大夫所帶來的儒家傳統(tǒng)觀念與意識,促使道教的純潔化??v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歲時節(jié)日體系,發(fā)現(xiàn)節(jié)日時序的系統(tǒng)化與道教信仰有內在聯(lián)系,主要節(jié)氣在一、三、五、七、九等奇數(shù)月日上,例如正月七日人日,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等,這與道教的祭祀活動與避忌觀念有著明顯的對應關系。在節(jié)俗活動中,也帶有一定的道教色彩,有辟邪的信仰儀式,有日常飲食習俗。如三元之日飲椒柏酒、屠蘇酒、桃湯,生吞雞子食五辛盤煉形,服卻鬼丸,佩雄黃香囊等,就是道教修煉法術在節(jié)俗中的深刻反映。

        ③ 民間方神信仰

        荊楚地區(qū)自楚漢以來即有“信巫鬼,重淫祀”[19]的信仰傳統(tǒng),一直傳承著楚越巫覡文化,巫鬼信仰在南朝荊楚民眾的歲時生活中有著較全面的展現(xiàn),加之佛道二教的助力,使本地區(qū)的巫鬼信仰表現(xiàn)愈益濃烈。《隋書·地理志》從民間信仰的角度記載南北朝時期區(qū)域民俗表現(xiàn),荊州“率敬鬼神,尤重祠祀之事”。民間推出了大量的地方神,包括自然神、動物神、人神,其中這一時期推出的人神頗具地方色彩,并成為后世普遍敬奉的神靈。

        這時期的人神多是不遇于時,苦難、悲憤的化身,生活的艱難令底層民眾對不幸的遭遇感同身受,因此將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到這些出身低微的世俗神靈身上,確定了具體的神靈紀念日。“紫姑”是后世流傳頗廣的女性神,據(jù)劉敬叔《異苑》記載,紫姑原是人家小妾,因不堪大婦凌辱“感激而死”,后人封為廁神,正月十五日晚迎接紫姑,以占卜蠶事,卜問其他事的吉兇?!岸」谩笔橇硪晃慌陨瘢蓪殹端焉裼洝酚涊d,丁姑本丹陽丁氏女,十六歲時嫁給全椒謝家,婆母嚴酷,使丁氏負荷勞作,丁氏難忍屈辱自縊身亡,后顯靈民間,借巫祝代言,“念人家婦女,作息不倦怠,使避九月九日,勿用做事”[5]103。丁姑的傳說反映了人們對家庭倫理觀念的關注,女性地位受到重視,濫用權威的不合理手段被質疑與反對。

        南北朝時戰(zhàn)爭頻仍,疾病瘟疫頻繁發(fā)生,人們生命受到威脅安全缺乏保障,人口急劇下降,因此祈求人生的順遂與生命的繁衍成為民眾異常重視的主題,“剪彩為人”、“采艾以為人”、“鏤金薄為人”取人入新年,形容從新的寓意,體現(xiàn)了對生命意識的崇尚,還有各種求子祛疾的巫術手段或者飲食習俗,都反映了人們對身體健康,對生命繁殖的重視。

        綜上可知,在這樣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與信仰體系的共同影響下,形成了《荊楚歲時記》呈現(xiàn)的民間美術的狀貌特征。此書不僅描繪了南北朝時期荊楚民眾歲時生活的圖景,也是民間美術表現(xiàn)、民間信仰展演的實錄。

        [1] 張華,撰. 博物志[M]. 王根林,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3.

        [2] 宗白華. 美學與意境[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83.

        [3] 潘魯生,唐家路,著. 民藝學概論[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2002:24-25.

        [4] 宗懔,撰. 荊楚歲時記[M]. 宋金龍,校.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64.

        [5] 蕭放. 《荊楚歲時記》研究:兼論傳統(tǒng)中國民眾生活中的時間觀念[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81.

        [6] 宗懔原,著. 荊楚歲時記譯注[M]. 譚麟,譯.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116.

        [7] 張道森,彭亞. 中國美術史[M].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139.

        [8] 桂勝,張友云. 荊楚民間風俗[M]. 武漢:武漢出版社,2014:234.

        [9] 莫福山. 中國民間節(jié)日文化辭典[M]. 北京:職工教育出版社,1990:95.

        [10] 鐘敬文. 民俗學概論[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15.

        [11] 林惠祥. 文化人類學[M]. 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05:35.

        [12] 黃雅峰. 年畫[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1:29.

        [13] 龐進. 中國鳳文化[M].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4.

        [14] 范英豪. 審美碰撞輝煌的朝代:魏晉南北朝設計藝術與文化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

        [15] 萬繩楠整理.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M]. 合肥:黃山書社,1987: 77-78.

        [16] 寧靜. 《荊楚歲時記》中的巫鬼文化研究[D]. 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7.

        [17] 羅常培. 語言與文化[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65.

        [18] 張承宗. 六朝民俗[M]. 南京:南京出版社,2002:10.

        [19] 漢書·地理志[M]. 北京:中華書局,1962.

        J209

        A

        1009-4016(2017)04-0041-06

        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13YJA760047);重慶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15YBYS089)。

        劉 悅 重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王玲娟 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信仰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五四時期赴法勤工儉學青年們的信仰抉擇
        文史春秋(2019年11期)2020-01-15 00:44:32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鐵的信仰
        愛是最好的信仰
        堅守信仰
        不滅的信仰
        中國三峽(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信仰
        干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一区一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四虎| 狼狼色丁香久久女婷婷综合| 天天躁日日躁aaaaxxxx|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在线网站|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一区|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生桶| 无码伊人久久大蕉中文无码 | 免费午夜爽爽爽www视频十八禁 |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精品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东北老熟女被弄的嗷嗷叫高潮|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AV无码最在线播放| 被驯服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激情丁香婷婷| 中文字幕 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二区三区| 老熟女重囗味hdxx70星空| 日韩成人无码v清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av| a级国产乱理伦片|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 亚洲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av素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人妻洋洋| 欧美性一区| 亚洲专区路线一路线二网| 国产成人午夜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3|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桃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