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青年》在促進中國思想進步與發(fā)展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舊中國時代一份思想啟蒙刊物。翻譯不是其主要內容,但在傳播新思想的過程中需要與世界接軌,而翻譯須參與其中。本文總結了《新青年》(1-9卷)中的翻譯,展現(xiàn)出翻譯在《新青年》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新青年》;翻譯
【作者簡介】任潔(1993.01-),女,河北張家口人,研究生在讀,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翻譯方向。
一、引言
“《新青年》并非純粹的翻譯期刊, 但對翻譯的影響,特別是對現(xiàn)代翻譯規(guī)范的貢獻, 卻絕不亞于翻譯期刊或以翻譯為主的刊物”。(廖七一,2011)《新青年》中的進步青年“他們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從而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思想啟蒙運動?!保ㄈ问缋?,2010)陳獨秀在創(chuàng)刊號首篇《敬告青年》一文中給青年人提出了“六義”,其中提到“世界的而非鎖國”,這一開放的原則在《新青年》中的具體體現(xiàn)便是眾多國外翻譯作品的呈現(xiàn)。
二、《新青年》中的翻譯
第一卷中總體上看只有英國、美國、法國、俄國、日本、印度的作品,涉及的國家比較少,但是題材并不單一,有小說、戲劇、演講、歌曲等,并且內容也比較廣,有法律、社會、人物介紹等。主要的譯者有陳獨秀、陳嘏、薛琪瑛、劉雅叔、高一涵、孟明、李穆。第一卷的戲劇翻譯只有一部作品,薛琪瑛翻譯王爾德的戲劇《意中人》。
第二卷翻譯的作品共有12篇,其中有三篇是續(xù)第一卷的譯文。涉及到的國家民族有俄國、英國、法國、愛爾蘭、西班牙、德國。主要的譯者有胡適、陳嘏、薛琪瑛、劉半農、陳獨秀、汪中明、馬君武,其中陳嘏和劉半農的翻譯文章較多。第二卷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開始有對西方一些人物的專門介紹,如劉半農的《葡萄牙當?shù)卮暮老癄柾荨罚⑶以诙柕轿逄栔旭R君武所譯的《赫克爾一元哲學》,就是對赫克爾所著書的摘譯,向中國讀者介紹了赫克爾的思想,同時也是在《新青年》中對德國哲學的首次介紹。
第三卷中的翻譯作品仍然以英美法日俄德的作品為主,譯者有陳獨秀、胡適、程師葛、何先槎、劉半農、何源來、李權時、胡善恒、震瀛。第三卷中14部翻譯作品,除陳嘏的《基爾米里》是續(xù)上一卷的內容外,其余的作品都是此卷新出現(xiàn)的內容。翻譯的作品涉及內容也有了除文學和學術性著作外的作品,如何源來所譯《基督教徒當為士卒否》,胡善恒譯文《智樂篇》和震瀛翻譯的《結婚與戀愛》。
第四卷的譯者有周作人、陳獨秀、劉半農、胡適、羅家倫、陶履恭、吳若男。其中周作人的翻譯作品最多共5部。在12部翻譯作品當中絕大部分為文學翻譯作品。此卷中首次出現(xiàn)印度作品,即劉半農翻譯的印度詩歌《我行雪中》。最為特色的是第六號的易卜生號,首次用一整號來介紹西方人物的思想和作品。易卜生是挪威戲劇家,此號中共翻譯了他三部作品《娜拉》、《國民之敵》、《小愛友夫》。胡適在此號開篇《易卜生主義》寫道,“易卜生的人生觀只是一個寫實主義。易卜生把家庭社會的實在情形都寫了出來叫人看了動心,叫人看了覺得我們的家庭社會原來是如此黑暗腐敗,叫人看了覺得家庭社會真正不得不維新革命——這就是易卜生主義。”其思想十分適合當時中國社會,用深刻的現(xiàn)實描寫來引人深思,激勵人們付諸行動以做出改變。
第五卷的譯作共有13部(《譯詩十九首》和《Tagore 詩二則》作為2部)其中包括續(xù)前卷的《國民之敵》和《小愛友夫》,大部分為文學翻譯。譯者有陶履恭、劉半農、周作人、吳弱南、陳連材、沈性仁。特點較為明顯的就是英美作品減少,美國的只有韋羅貝的演說,英國只有王爾德的戲劇《移扇記》,并開始介紹瑞典、波蘭的作品。
第六卷中的翻譯作品共17部,又比前一卷的譯作有所增多,同時譯者也有所增加,周作人、沈性仁、劉叔雅、震瀛、胡適、張黃、起明、蘇菲、高一涵、朱希祖、沈鈺毅、天風、鄒詡,共出現(xiàn)13位。首次出現(xiàn)丹麥、南非、波斯的作品譯本。其中胡適重譯《希望》原著為波斯國Omar Khayyam的作品,但中譯本是轉譯自英國詩人Bitzgerald的譯作?!蹲鄻返男『ⅰ犯接性牟⒔o出兩個版本的中譯本,這種情況在《新青年》中是首次出現(xiàn)。
第七卷譯作15部,首次出現(xiàn)挪威的作品,劇作家卞爾生的《新聞記者》。主要譯者有張崧年、任鴻雋、周作人、胡適、魯迅、沈性仁、李澤章。周作人的譯作仍然最多共有5部。第四號為人口問題號,刊登了《人口論底學說變遷》是一篇節(jié)譯的論文。第六號為勞動節(jié)紀念號,有兩部俄國關于工人問題的譯文《職工同盟論》和《俄羅斯蘇維埃聯(lián)邦共和國勞動法典》。
第八卷的譯文達到了頂峰共有60余篇,譯者也有近20位。本卷增加了“俄羅斯研究”這一專欄,內容涉及俄羅斯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且此僅部分譯文就有三十余篇。第八卷不僅僅增加了這一專欄表現(xiàn)出對“俄羅斯”的偏愛,其他翻譯內容也多多少少涉及到俄羅斯,如《羅素論蘇維埃俄羅斯》、《游俄感想》、列寧的演講《民族自決》等。
第九卷共有翻譯作品21部,同上卷相比文學翻譯作品多了很多,《西門的爸爸》、《夏天的黎明》、《一隊騎馬的人》、《雜譯日本詩三十首》、《顛狗病》等多部作品。其他作品仍然多涉及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思想。
三、《新青年》中翻譯的兩個階段
第一卷至第五卷是發(fā)展階段。這一階段是文言文到白話文的逐漸轉變。薛琪瑛翻譯的《意中人》可以說是其中最早使用白話文進行翻譯的,但其白話的使用也并沒有那么徹底,除在句尾“也”助詞的出現(xiàn)以外,它的背景描述仍是使用文言文。白話文的大力推廣始于二卷五號胡適發(fā)表的《文學改良芻議》,但在具體使用上還并未完全占領市場,如胡適在第三卷《二漁夫》是使用白話文翻譯的,而《梅呂哀》則是文言文;第五卷劉半農的《譯詩十九首》中“村歌”(Village Song),“海德辣跋市”(In the Bazaars of Hyderabad),“倚樓”(In a Latticed Balcony)是使用文言文譯出,海濱(The Seashore),同情(Sympathy),狗(The Dog),訪員(The Reporter)則是使用白話文所譯。
第六卷到第九卷為轉型階段?!按蠹s自第5 卷起, 編輯部開始采取輪流編輯辦法。第6 卷由陳獨秀、錢玄同、高一涵、胡適、李大釗、沈尹默6 人輪流編輯, 6 人均為北大教授?!保ㄍ跗嫔?,2007)前幾卷僅從翻譯作品中可能看不到任何思想傾向,但從第六卷開始出現(xiàn)了關于俄國政治革命的翻譯作品,如《俄國革命之哲學的基礎》、《職工同盟論》、《俄羅斯蘇維埃聯(lián)邦共和國勞動法典》等。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是在第八卷“俄羅斯研究”這一專欄,絕大多數(shù)為翻譯作品,涉及俄國政治、革命、社會各個方面。如果說第八卷的內容是輕描淡寫,那么從第九卷翻譯作品中可以直接看出其思想傾向,即對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如《社會主義國家與勞動組合》、《無產階級政治》、《馬克思學說之兩節(jié)》、《俄羅斯革命和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上所謂“過渡期”》等。
“魯迅首次發(fā)表譯作的《新青年》七卷1 號,是后期《新青年》的一個轉折點?!ぁぁぁぁぁずm逐漸淡出《新青年》,周氏兄弟的時代開始。特別是從翻譯的角度看,周氏兄弟——主要是周作人——取代了胡適在《新青年》的主導地位?!保ㄚw稀方,2013)周作人的譯作有《瑪加爾的夢》、《譯詩二十三首》、《深夜的喇叭》、《小說三篇》等,多為俄國文學,在介紹俄國文學方面有著巨大意義。
四、結論
《新青年》雖然不是純粹的翻譯期刊,但從以上分析總結中可以看出翻譯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說“新青年的文學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歷史的發(fā)端,《新青年》的翻譯, 又是中國現(xiàn)代翻譯文學歷史的發(fā)端”。(劉獻彪,1983)譯者對翻譯作品的選擇也在順應時代變化,并在文學革命階段也起到了領跑的作用。除文學以外,其中還有眾多關于科學、哲學、政治、革命等方面的翻譯作品,在輸入新思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廖七一.《新青年》與現(xiàn)代翻譯敘述[J].外語教學,2011,32(01): 90-93.
[2]任淑坤.論“五四”時期的外國文學翻譯[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04):55-57.
[3]王奇生.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以《新青年》為視點[J].近代史研究,2007(01):21-40+158.
[4]趙稀方.《新青年》的文學翻譯[J].中國翻譯,2013,34(01):38-44.
[5]劉獻彪.《新青年》與外國文學翻譯[J].中國翻譯,1983(0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