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霞
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中蒙醫(yī)院內科,內蒙古固陽 014200
該組探究中選取54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腦卒中患者護理期間采用中醫(yī)護理對患者肢體康復的促進作用,現報道如下。
參與該次探究的54例患者均選自該院所收治的腦卒中患者中,就診時間是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組別是2組,分組方法是隨機數字表法,分別為研究組(n=27)和對照組(n=27)。研究組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是17例、10例,患者年齡在75~48歲不等且中位年齡為(65.24±5.47)歲,左側肢體癱瘓、右側肢體癱瘓以及腦梗死、腦出血的患者例數分別是11例、16例、10例、17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是16例、11例,患者年齡在74~49歲不等且中位年齡為(64.57±4.58)歲,左側肢體癱瘓、右側肢體癱瘓以及腦梗死、腦出血的患者例數分別是10例、17例、11例、16例。該組探究中給予2組患者各項臨床資料對比分析時利用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患者各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具體病情變化等,分析結果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對照組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在研究組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中醫(yī)護理干預,其中常規(guī)護理干預同對照組,中醫(yī)護理干預具體辦法是: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患肢實施穴位推拿治療以及推拿手法治療,穴位選擇:肩前穴、太沖穴、解溪穴、曲池穴以及手三里、合谷穴、陽陵泉、足三里、血海穴等,每天需要給予每個穴位按壓2 min,推拿患者患肢時需要利用推法、揉法以及一指禪等方法以確?;颊呖梢赃_到緩痙止痛以及運氣活血、疏經通絡的臨床目的,需要推拿10 min/次,1次/d。另外,護理人員需要每天給予患者1次艾灸治療并選擇涌泉穴、血海穴以及足三里、肩前穴等穴位進行艾灸,在進行艾灸時需要利用灸架并以患者皮膚出現潮紅為標準。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實施拔罐以及走罐治療,協(xié)助患者選取舒適體位并將拔罐部位充分暴露,注意給予患者進行充分保暖以及適當遮擋,在患者皮膚上均勻涂抹凡士林并選擇肌肉較為豐厚以及較為富有彈性的部位實施拔罐操作[1],在拔罐前,需要對灌口邊緣是否光滑進行再次檢查并確保無缺損,在拔罐時,需要確保穩(wěn)、準、輕、快并避免出現燙傷,在進行走罐以及留罐時需要以患者皮膚出現潮紅為標準并保證隔天進行1次拔罐操作。
判定2組患者肌力恢復情況、肢體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時分別利用Lovett 6級分級法、Brunnstrom分期量表、改良Barthel指數量表[2]。
對該次參與探究的54例腦卒中患者所有臨床數據進行深入分析,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該組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依s)形式表示,經t檢驗,該組中計數資料用[n(%)]形式表示,經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將2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獲得的組間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得出明顯研究組患者更佳的結論,組間數據包括護理總有效率、患側上肢肌力評分、患肢下側肌力評分、上肢Brunnstrom分期結果、下肢Brunnstrom分期結果、Barthel指數評分,對比對照組患者而言,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參見表1。
腦卒中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和多發(fā)且屬于急性腦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及腦出血,臨床特點包括起病迅速以及局灶性缺失神經功能等[3],患病人群中常見老年患者,發(fā)病率呈現為逐年上升趨勢發(fā)展且致死率以及致殘率均較高,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手術治療給予腦卒中患者癥狀顯著性改善,但是,術后恢復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臨床上在腦卒中患者治療期間提出了輔以中醫(yī)護理干預的治療理念,獲得了理想護理效果。
表1 2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腦卒中患者中,主要護理措施是:護理人員需要協(xié)助患者保持合適體位并嚴格按照良肢體擺放患者[4],可對抗或者預防患者發(fā)生痙攣,可保護患者肩關節(jié),可針對早期誘發(fā)分離運動進行有效預防,協(xié)助患者將上肢擺放為伸展位并協(xié)助患者將下肢擺放為屈曲位,給予患者體位變換需要定時,臨床目的是有效預防患者出現并發(fā)癥,例如足下垂以及肘關節(jié)彎曲等,避免患者出現髖關節(jié)內外旋等。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如何進行正確的早期被動運動以及如何進行正確的中后期主動運動[5],待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需要給予患者被動運動,無論患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還是意識清楚狀態(tài)均需要對其進行抬舉以及屈曲等活動,另外,還需要給予患者內收以及外展等被動運動,對患者的外旋踝、肘部、膝部以及肩部、髖部等部位進行被動活動,對于恢復中后期患者需要給予功能性主動運動指導,可以通過給予患者平衡訓練以及橋式運動、坐立位轉換等促進患者肢體恢復。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建立有效溝通交流并對患者內心真實感受進行充分了解,確?;颊咝睦頎顟B(tài)良好以及護理配合度較高,在恢復期早期以及中后期均需要做好解釋工作以及心理疏導工作[6],確?;颊呖梢苑e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利用成功案例法促使患者可以嚴格遵醫(yī)囑進行護理干預以及配合治療,通過心理疏導促使患者主動配合鍛煉并增加疾病治愈信心。該組探究中,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患側上肢肌力評分、患肢下側肌力評分、上肢Brunnstrom分期結果、下肢Brunn strom分期結果、Barthel指數評分均顯著性更佳。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患者護理期間采用中醫(yī)護理可顯著增強患者肢體康復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推薦。
[1]鐘紹敏,吳斌,吳怡,等.中醫(yī)護理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1):184-186.
[2]陳小華.中醫(yī)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康復的促進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14):143-144.
[3]高梅梅,何麗娜.中醫(yī)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康復的促進作用[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4):180-181.
[4]趙丹,王芳.中醫(yī)康復護理在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5(7):501-502,505.
[5]田景.中醫(yī)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康復的促進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2017,11(3上旬版):54-55.
[6]彭華平.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中醫(yī)康復護理效應[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5(1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