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姝
武警四川總隊醫(yī)院特診科,四川樂山 626100
足部軟組織腫塊在臨床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發(fā)病率,由于足部軟組織腫塊病理類型多樣,臨床診斷較為困難,很容易出現(xiàn)誤診和漏診的情況[1]。隨著現(xiàn)代影像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高頻超聲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高頻超聲具有分辨率高、可觀察血供以及重復性好等優(yōu)勢,為足部軟組織腫塊的鑒別診斷提供了重要途徑[2]。因此,該文就高頻超聲在足部軟組織腫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該院收治的足部軟組織腫塊患者中選取80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為足部軟組織腫塊。患者均因發(fā)現(xiàn)足部包塊就診,部分伴有疼痛,均不存在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以及痛風等疾病。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 患者年齡為19~78歲,平均年齡(49.6±5.4)歲。
患者入院后均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指導患者取俯臥位或坐位,將探頭頻率設置為7.5~12 MHz,置于足部包塊處,應用二維超聲對其進行多切面掃查,仔細觀察患者的腫塊大小、位置、邊界、內部回聲以及與周圍組織關系等情況。如果腫物與跖趾骨較為接近,還應仔細觀察跖趾骨的形狀變化,必要時應將其與健側跖趾骨進行對比。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對患者的腫物內部以及周邊血供情況進行觀察,并給予Alder分級:腫物內無明顯血流信號為0級;可見1~2個細棒狀或點狀血管,有少量血流為Ⅰ級;可見3~4個點狀或較長血管,血流為中量,確定為Ⅱ級;可見5個及以上點狀或較長血管,血流量較大,為Ⅲ級。
圖1 內踝部位腱鞘囊腫
通過將高頻超聲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高頻超聲準確診斷74例,其診斷準確率為92.5%(74/80)。①高頻超聲診斷為腱鞘囊腫30例,其診斷準確率為100.0%,血流Alder分級為0級,其聲像圖表現(xiàn)為低-無回聲,部分患者可見后方回聲增強效應。1例處于內踝部位的腱鞘囊腫,由于壓迫脛神經(jīng),其影像學表現(xiàn)為圖1的踝管綜合征。
②高頻超聲診斷為血管瘤16例,有2例由于腫瘤體積較小無明顯超聲特征而漏診,其診斷準確率為88.89%。其聲像圖主要表現(xiàn)為紊亂管狀低回聲異常,部分表現(xiàn)為蜂窩樣結構,血流Alder分級主要為Ⅱ級(12例)和Ⅲ級(4例)。③高頻超聲準確診斷出腱鞘巨細胞瘤19例,其診斷準確率為86.36%,其聲像圖表現(xiàn)為均勻一致的偏低異?;芈晠^(qū),血流Alder分級以0級(15例)為主,Ⅰ級(3例)和Ⅱ級(1例)。④神經(jīng)纖維瘤的超聲診斷準確率為66.67%,其聲像圖表現(xiàn)與神經(jīng)鞘瘤較為相似,腫塊呈串珠樣排列,有少許血流信號,血流Alder分級為0級。⑤高頻超聲診斷血管球瘤準確率為100.00%,血流Alder分級為Ⅲ級,聲像圖表現(xiàn)為均勻一致實性低回聲區(qū)。⑥高頻超聲診斷足底筋膜纖維瘤病的準確率為100.00%,可見豐富血流信號,其血流Alder分級Ⅰ級(1例)和Ⅱ級(3例)。聲像圖表現(xiàn)為均勻一致中等偏低異?;芈晠^(qū)。⑦神經(jīng)鞘瘤超聲診斷準確率為100.00%,聲像圖表現(xiàn)為梭形或橢圓形,內部回聲均勻,邊界清楚,病變區(qū)可見少許血流信號,血流 Alder分級為 0級(1例),Ⅰ級(1例),見表1。
表1 高頻超聲與病理檢查結果比較
足部軟組織腫塊以良性腫瘤居多,惡性腫瘤較少,如血管瘤、腱鞘囊腫、腱鞘巨細胞瘤等在臨床較為常見[3]。由于足部具有豐富的末梢神經(jīng),足部軟組織腫塊會對神經(jīng)造成壓迫,從而導致疼痛,影響患者的正常行走[4]。因此,對足部軟組織腫塊進行準確診斷極為重要。高頻超聲具有分辨率高、可重復等特性,可用于足部軟組織腫塊形態(tài)、大小以及血流情況觀察,能夠較為清晰地顯示足部軟組織的各結構,反映其與周邊組織的關系,因而高頻超聲是臨床診斷足部軟組織腫塊的有效方法[5]。該研究中,高頻超聲診斷的準確率達到了92.50%,對各類足部軟組織腫塊均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腱鞘囊腫的高頻超聲診斷準確率為100.00%,腱鞘囊腫是由結締組織變性液化后所形成的,多為圓形突出于皮膚,若發(fā)生于內踝處很容易導致踝關綜合征[6]。該類囊腫移動性差,大小不一,聲像圖表現(xiàn)為無回聲,囊腫內無血流信號,血流Alder分級為0級。血管瘤在手足部較為常見,其高頻超聲診斷準確率為88.89%,高頻超聲能夠較為準確地顯示其大小、位置以及周圍組織關系。腱鞘巨細胞瘤即局限性結節(jié)性腱鞘炎[7],一般無疼痛,表現(xiàn)為進行性緩慢增大,高頻超聲診斷準確率為86.36%。神經(jīng)纖維瘤的超聲聲像圖與神經(jīng)鞘瘤較為相似[8],容易誤診,診斷準確率為66.67%。血管球瘤、神經(jīng)鞘瘤、足底筋膜纖維瘤病的高頻超聲診斷準確率均達到了100.00%,證實了高頻超聲診斷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應用于足部軟組織腫塊診斷,有助于明確腫塊類型及性質,提高診斷準確率,可作為足部軟組織腫塊的首選診斷方法。
[1]顧東華,孫明.腱鞘巨細胞瘤的影像學診斷(附13例分析)[J].放射學實踐,2011,26(5):530-533.
[2]劉小莉,馬冬玲,沈建強,等.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關節(jié)及肌腱周圍軟組織腫塊的臨床價值[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9):24-26.
[3]金蘭,古旸,張科勛,等.高頻超聲在足部軟組織腫塊中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6,33(2):376-378.
[4]盧慶欣.高頻超聲結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對體表軟組織腫塊診斷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2,19(12):1277-1278.
[5]朱雪梅,夏琴.利用多普勒成像聯(lián)合高頻超聲定性診斷體表軟組織腫塊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25):94-95,103.
[6]劉興斌,周冬梅,陳奇輝,等.高頻超聲在診斷腱鞘囊腫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7):163-164.
[7]何燕,曲國田,宋金鈞,等.超聲彈性成像對腱鞘巨細胞瘤分型的診斷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27(5):344-346.
[8]彭雪敏,何燕妮,劉紅梅,等.淺表神經(jīng)鞘瘤的聲像圖特點及常見誤診原因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43(22):2888-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