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光, 李嬌嬌
(遼寧省腫瘤醫(yī)院 頭頸科, 遼寧 沈陽, 110042)
改良式口腔護理在口腔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劉慧光, 李嬌嬌
(遼寧省腫瘤醫(yī)院 頭頸科, 遼寧 沈陽, 110042)
改良式口腔護理; 常規(guī)口腔護理; 口腔癌
口腔癌占全身惡性腫瘤的0.58%~1.3%, 以40~70歲人群最為多見[1-2]。據(jù)相關資料[3]統(tǒng)計,每年約有27萬人被診斷為口腔癌,其中2/3的患者出現(xiàn)在發(fā)展中國家。手術根治性切除是目前口腔癌治療的主要方式,術后由于局部黏膜損傷、血漿滲出及舌體活動受限等因素的影響,口腔自潔功能降低,其內(nèi)微生物迅速繁殖生長,細菌數(shù)量也有明顯增加,易引起傷口感染、組織瓣壞死等不良情況[4],導致切口愈合時間延長,并影響手術治療效果。本研究將改良式口腔護理應用到口腔癌術后患者,獲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2例口腔癌手術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6例。觀察組男31例,女25例; 年齡45~76歲,平均(58.92±12.66)歲; 舌癌22例,牙齦癌19例,腭癌5例,頰粘膜癌7例,口底癌3例; 病理類型: 鱗癌43例,腺癌13例; TNM分期: Ⅱ期31例,Ⅲ期25例; 合并性疾病: 呼吸系統(tǒng)疾病8例,糖尿病3例。對照組男34例,女22例; 年齡46~78歲,平均(59.45±12.97)歲; 舌癌23例,牙齦癌20例,腭癌4例,頰粘膜癌7例,口底癌2例; 病理類型: 鱗癌45例,腺癌11例; TNM分期: Ⅱ期33例,Ⅲ期23例; 合并性疾病: 呼吸系統(tǒng)疾病6例,糖尿病2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術后病理檢查確診,且術前均未接受任何抗腫瘤治療,均行腫瘤切除、淋巴結(jié)清掃、組織瓣或人工修復膜修復術,術后均行抗炎、祛痰等對癥支持治療,并經(jīng)鼻胃管行腸內(nèi)營養(yǎng),排除意識障礙、交流溝通障礙、血液系統(tǒng)疾病、合并感染、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對手術不能耐受及合并重要臟器功能損害患者。本方案也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家屬及患者均知曉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2組患者術后均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指導、呼吸道護理、病情觀察、營養(yǎng)指導等。對照組行常規(guī)口腔護理,根據(jù)患者舒適度選擇相應體位,可以為坐位、半臥位或者側(cè)臥位,但需注意防止皮瓣血管蒂受壓或受到牽拉。取一塊滅菌后的毛巾墊于頜下及枕上,將事先準備好的彎盤置于口角旁,使用含有等滲生理鹽水的棉球?qū)谇贿M行擦洗,但避免觸及切口、組織瓣和皮瓣。觀察組行改良式口腔護理,患者體位的選擇和對照組相同,但整個操作過程需由2名護理人員共同完成,操作時右側(cè)護理人員將吸痰管連接負壓后,將口腔、鼻腔及氣道內(nèi)的分泌物吸盡。左側(cè)護理人員采用去掉針頭的注射器吸取適量等滲鹽水,在口腔高位進行沖洗,右側(cè)護理人員則將沖洗液吸凈,整個沖洗過程維持至吸出的液體澄清為止。對于舌體活動不受限的患者在沖洗過程中可囑其使用舌尖按一定順序?qū)ρ例X的舌側(cè)面進行按摩,以達到清潔的目的。沖洗結(jié)束后,右側(cè)護理人員將沾有1%雙氧水的小紗布塊纏繞在止血鉗的尖端,采用與對照組相同的順序?qū)谇贿M行擦洗,直至口腔內(nèi)無泡沫為止。沖洗結(jié)束后向患者口腔內(nèi)注入適量等滲生理鹽水,囑其閉口含漱,含漱過程中讓患者輕微活動舌體,含漱時間約為3~5 min/次,以患者耐受為宜。對于行組織瓣或皮瓣修復的患者若無法使用等滲生理鹽水進行含漱,則采用含有等滲鹽水的小紗布在止血鉗的尖端纏繞后,采用與對照組相同的順序擦洗1次。沖洗或含漱過程中指導患者用鼻呼吸,以防止誤吸的發(fā)生。有人工氣道患者在沖洗前則應向氣囊注氣1~2 mL, 以略微增加壓力,操作結(jié)束后再對氣囊進行減壓,使其維持在2.6~3.3 kPa左右。2組口腔護理次數(shù)均為3次/d, 在護理前應對口腔內(nèi)進行觀察,看是否有出血、潰瘍、皮瓣血運異常等情況,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密切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
觀察2組患者口腔清潔度、舒適度、吸痰頻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口腔清潔度參照文獻[5]進行擬定,于術后7 d進行評價。Ⅰ級: 口腔內(nèi)清潔度較差,細菌菌落數(shù)量較多,牙齒或牙齦上有明顯的異物,且伴有明顯異味; Ⅱ級: 口腔清潔度尚可,細菌菌落數(shù)量較少,牙齒或牙齦上有少量異物,但無異味; Ⅲ級: 口腔清潔度好,無細菌菌落,牙齒和牙齦無異常,也無異味。舒適度采用美國護理專家制定的簡化舒適量表中的心理和生理2個維度作為評價標準,于術后7 d進行評價,其中心理包含9個條目,生理包含8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四級評分法,得分越高代表舒適度越好[6]。吸痰頻率以24 h平均吸痰次數(shù)作為記錄標準, 24 h平均吸痰次數(shù)=住院期間總吸痰次數(shù)/住院時間。護理工作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于患者出院時進行填寫,總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滿意度越好。
觀察組無Ⅰ級口腔清潔度患者,Ⅱ級、Ⅲ級分別為12、44例; 對照組Ⅰ級、Ⅱ級、Ⅲ級分別為7、20、29例。 2組口腔清潔度Ⅱ級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Ⅰ級發(fā)生率更低,而Ⅲ級發(fā)生率則較高。
觀察組無肺部感染患者,口腔潰瘍、切口感染分別為1、2例; 對照組肺部感染、口腔潰瘍、切口感染分別為5、8、9例。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舒適度得分更高,吸痰頻率更低,住院時間更短,護理滿意度得分也更高,見表1。
表1 2組舒適度、吸痰頻率、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
根治性切除術是目前治療口腔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手術范圍較廣、創(chuàng)傷大,且術后舌與口底腫脹發(fā)生率較高,舌體活動受限,加上術后禁食時間較長,口腔內(nèi)易滋生大量細菌,引起菌群失調(diào),患者易出現(xiàn)口臭、口腔感染、肺部感染等多種并發(fā)癥,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和患者恢復[7]。采用常規(guī)口腔護理患者受切口疼痛、張口困難等因素的影響,棉球擦拭時難以對口腔深部、口咽部及腫脹的腔隙進行有效的清潔,同時也難以將牢固附著在牙齒及牙齦表面的污垢洗掉,且部分患者也會發(fā)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改良式口腔護理包括口腔沖洗、紗布擦洗、等滲鹽水含漱3個部分,通過沖洗能使口腔內(nèi)的污染血塊和黏液稀釋,大部分污物可隨著沖洗液而排出口腔外。采用雙氧水紗布擦洗,可使牢固附著的污垢及血痂變得松軟,再經(jīng)等滲鹽水的沖洗和含漱作用,咽后壁、口腔內(nèi)深部、腫脹組織間隙都能得到有效的清潔。
口腔沖洗和口腔擦洗能有效提高口腔癌術后患者的口腔清潔度,從而促進口腔內(nèi)環(huán)境改善,使定植細菌數(shù)量明顯減少,故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明顯較低。同時,與常規(guī)口腔護理的患者比較,行改良式口腔護理的患者舒適度和護理滿意度得分更高(P<0.05), 且吸痰頻率明顯降低(P<0.05), 住院時間也明顯縮短(P<0.05)。通過口腔沖洗有效增加了口腔內(nèi)的濕潤度,護理人員擦洗操作更為容易,擦洗次數(shù)減少,細菌及污物也更易脫落,患者吸痰次數(shù)明顯降低,整體舒適度得以明顯提升,縮短了治療時間,提高了護理工作滿意度。
[1] 王莉蓉, 趙珺, 楊旭東, 等. 采取綜合干預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術后下呼吸道感染率[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5, 14(7): 479-482.
[2] 趙逸, 高貴博. 口腔癌病人根治術后的整體護理[J]. 全科護理, 2013, 11(5): 1294-1295.
[3] Singh RD, Haridas N, Shah FD, et al. Gene polymorphisms, tobacco exposure and oral cancer susceptibility: a study from Gujarat, West India[J]. Oral diseases, 2014, 20(1): 84-93.
[4] 曾定芬, 江華, 李曉霞, 等. 口腔癌術后不同口腔護理方法比較[J].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2013, 6(4): 230-233.
[5] 金仙妹, 趙建江, 王海燕. 經(jīng)口氣管插管患者兩種口腔護理方法的比較[J].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1(1): 26-27.
[6] 沙桂鳳. 下肢深靜脈血栓預見性護理在婦科盆腔腫瘤開腹術后的應用[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6, 23(4): 498-501.
[7] 柳靜. 不同口腔護理液在口腔癌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比較[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4, 11(12): 81-82.
R 473.78
A
1672-2353(2017)24-199-02
10.7619/jcmp.201724087
2017-07-13
遼寧省沈陽市衛(wèi)計委課題(20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