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苗, 解冰川, 張永志, 仇福成, 王文婷, 董 慈, 顧 平
(河北醫(yī)科大學(xué)第一醫(yī)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31)
短篇論著
血清脂蛋白(a)與腦卒中類型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相關(guān)性研究
劉惠苗, 解冰川, 張永志, 仇福成, 王文婷, 董 慈, 顧 平
(河北醫(yī)科大學(xué)第一醫(yī)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31)
缺血性腦卒中; TOAST分型; 脂蛋白(a); 神經(jīng)功能缺損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點, 血脂異常是臨床公認的腦卒中的致病因素之一[1], 脂蛋白(a)[Lp(a)]是一種特殊的血漿脂蛋白,核心部分由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載脂蛋白(a)[apo(a)]組成,相關(guān)研究[2-3]表明,高水平Lp(a)是心腦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選擇257例腦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體檢人群進行對比研究,探討血清Lp(a)與腦卒中類型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相關(guān)性,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診的257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患者為研究對象,男149例,女108例,年齡52~81歲,平均年齡(65.17±7.85)歲。依據(jù)急性卒中治療低分子肝素實驗(TOAST)分型標(biāo)準(zhǔn),將257例患者分為大動脈粥樣硬化型(LAA)45例、小動脈閉塞型(SAA)142例、心源性栓塞型(CE) 29例、其他原因型(SOE)10例、不明原因型(SUE)31例。均符合2010年《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中診斷標(biāo)準(zhǔn): ① 急性起病; ②局灶性神經(jīng)功能缺損; ③ 癥狀和體征持續(xù) 24 h以上; ④ 排除頭顱 CT 和(或)MRI檢查提示非血管性腦部病變及腦出血、既往有明確腦卒中、腫瘤、動脈瘤、發(fā)熱性疾病及使用他汀類降脂藥物治療者。另選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體檢者60例作為對照,男29例,女31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2.64±7.93)歲。
記錄所有患者及健康對照組性別、年齡、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情況等一般資料。高血壓參照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biāo)準(zhǔn): 即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連續(xù) 2 次測量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140/90 mmHg,或既往明確為診斷高血壓病,且目前正在服用降壓藥治療。糖尿病參照WHO(1999年)診斷標(biāo)準(zhǔn): 空腹血糖≥7.0 mmol/L 或隨機血糖≥11.1 mmol/L。
腦卒中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對照組于體檢日晨抽取空腹靜脈血,采用深圳邁瑞公司BS800M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漿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Lp(a)濃度。血清Lp(a)檢測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正常參考值為300 mg/L。
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估: 腦卒中組患者入院后24 h內(nèi),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NIHSS 評分系統(tǒng)共有 11個項目,總分為 42 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越重。
2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合并糖尿病、T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缺血性腦卒中組患者合并高血壓、心臟病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 TC、LDL-C、Lp(a)水平、Lp(a)異常率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不同缺血性腦卒中類型與健康對照組Lp(a)、NIHSS比較顯示,SOE組血清Lp(a)含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其他各亞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Lp(a)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且Lp(a)、NIHSS 評分均為: LAA組>CE組>SUE組>SAA組>SOE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將腦卒中類型、NIHSS分為(≥15分組與<15分組)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表明,Lp(a)與LAA、CE、NIHSS≥15分均呈正相關(guān)性(P<0.05)。見表3。
表1 缺血性腦卒中與健康對照組一般資料的比較
與缺血性腦卒中組比較, *P<0.05, **P<0.01。
表2 各亞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與健康對照組Lp(a)、NIHSS評分比較
與SOE組比較, *P<0.05; 與SAA組比較, #P<0.05;
與SUE組比較, △P<0.05; 與CE組比較, ▲P<0.05。
表3 Lp(a)與腦卒中類型、NIHSS相關(guān)性分析
缺血性腦卒中是多重危險因素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其中年齡、遺傳為不可干預(yù)因素,但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等均為可干預(yù)因素[4]。
血清Lp(a)由脂質(zhì)和蛋白質(zhì)兩部分組成。脂質(zhì)部分位于核心,外周包繞蛋白質(zhì)復(fù)合物,含有載脂蛋白 B-100 (Apo B-100), 還含有通過二硫鍵共價連接的分子載脂蛋白(a)[Apo(a)], 后者在其他任何脂蛋白中都不存在,因此, apo(a)為 Lp(a)獨特的蛋白[5]。Lp(a)作為血脂的重要組成成分,結(jié)構(gòu)與LDL-C 相似,能攜帶膽固醇進入內(nèi)皮下,巨噬細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細胞,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通過多種機制參與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6]。Apo(a)可競爭性地與纖維蛋白結(jié)合,延長纖維蛋白水解水解,導(dǎo)致血栓形成[7]。而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均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chǔ)。因此血清Lp(a)水平與血管性疾病密切相關(guān),可作為預(yù)測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風(fēng)險的血清生物學(xué)標(biāo)志[8]。本研究中腦卒中不同類型患者血清Lp(a)含量、Lp(a)異常率均高于健康對照組,國內(nèi)外學(xué)者也有類似的文獻報道[9-10]。
進一步分析對各亞型腦卒中患者的 Lp(a)表達水平,大動脈粥樣硬化型(LAA)患者Lp(a)表達水平最高,其次為心源性栓塞型(CE)患者,其他原因型(SOE)患者Lp(a)表達水平與健康對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與相關(guān)文獻基本相似[11],提示 Lp(a)含量與LAA型、SUE型、CE型發(fā)生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有研究[12]顯示,血清 Lp(a)水平>77 mg/dL時,腦卒中患者病死率明顯增加。從不同亞型腦卒中患者NIHSS評分分析,LAA組、SUE組、CE組、SAA組、SOE組比較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以NIHSS≥15分進行分層分析,LAA組、CE組患者Lp(a)含量也明顯高于其他亞型。提示血清 Lp(a)水平與腦卒中嚴重程度及預(yù)后有關(guān),可能和Lp(a)參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過程及血栓形成有關(guān)。
[1] 王立秋, 殷昌斌, 李家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和超敏C反應(yīng)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意義[J]. 首都醫(yī)科大學(xué)學(xué)報, 2015, 36(05): 782-785.
[2] 王思念, 黃志梅, 龔自立. 血漿大內(nèi)皮素1、D-二聚體及血清脂蛋白-a水平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預(yù)測價值研究[J]. 實用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5, 23(4): 26-28.
[3] Kollerits B, Drechsle C, Krane V, et al. Lipoprotein(a) concentrations, apolipoprotein(a) isoforms and clinical endpoints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sults from the 4D Study[J]. Nephrol Dial Transplatn, 2016, 31(1): 1901-1908.
[4] 潘曉帆, 周其達, 秦琳. 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中尿酸、總膽紅素以及脂蛋白等相關(guān)因素的綜合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xué)雜志, 2016, 26(18): 44-48.
[5] 呂曉云. 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評估大腦動脈中動脈血流動力學(xué)參數(shù)與腦卒中后神經(jīng)功能恢復(fù)的相關(guān)性[J]. 海南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 22(16): 1880-1183.
[6] Lim TS, Yun JS, Cha SA, et al. Elevated lipoprotein(a) levels predic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10-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Korean J Intern Med, 2016, 31(6): 1110-1119.
[7] 潘庭榮, 許慶元, 成克銘, 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中 Lp(a)CRP 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水平變化及意義[J]. 河北醫(yī)學(xué), 2014, 01: 12-15.
[8] 王崢, 陳偉賢, 陸小偉, 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超敏C反應(yīng)蛋白水平的改變及其臨床意義[J]. 臨床神經(jīng)病學(xué)雜志, 2012, 25(05): 383-384.
[9] 黃海華.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Lp(a)、D-D、CRP及FG的水平變化及其相關(guān)性研究[J]. 海南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 19(5): 600-602, 606.
[10] Bulwa Z, Kim A, Singh K, et al. Recurrent Embolic Strokes of Undetermined Source in a Patient with Extreme Lipoprotein(a) Levels[J]. Front Neurol, 2016, 7: 144-53.
[11] Nordestgaard BG, Chapman MJ, Ray K, et al.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Consensus Panel. Lipoprotein(a) as a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current status[J]. Eur Heart J, 2010, 31: 2844-53.
[12] Beheshtian A, Shitole SG, Sggal AZ, et al. Lipoprotein (a) level, apolipoprotein (a) size, and risk of unexplained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J]. Atherosclerosis, 2016, 253: 47-53.
R 743.3
A
1672-2353(2017)24-125-02
10.7619/jcmp.201724050
2017-07-16
河北省衛(wèi)生廳課題(2013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