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振江 丁志梅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皮膚性病科,河北 武安 056300)
紅藍光照射聯(lián)合西黃膠囊治療面部中、重度尋常痤瘡90例
龐振江 丁志梅1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皮膚性病科,河北 武安 056300)
目的觀察紅藍光照射聯(lián)合西黃膠囊治療面部中、重度尋常痤瘡的臨床療效。方法將90例中、重度尋常痤瘡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5例予紅藍光照射聯(lián)合西黃膠囊口服治療,對照組45例予西黃膠囊口服治療。比較2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前后面部座瘡患者特異性生活質量量表(Qol-Acne)評分變化。結果治療組有效率77.7%,對照組64.4%,2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2組治療后Qol-Acne各領域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瘙癢、面部潮紅、惡心發(fā)生率及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紅藍光照射聯(lián)合西黃膠囊治療面部中、重度尋常痤瘡,能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無明顯不良反應。
痤瘡,尋常;中西醫(yī)結合療法;物理療法(專業(yè));膠囊
尋常痤瘡是皮膚科門診較為常見的一種毛囊皮脂腺疾病,以青少年為高發(fā)人群,且多發(fā)于面頰、額部等皮脂溢出部位。根據皮損的嚴重程度,尋常痤瘡分為輕度(Ⅰ級)、中度(Ⅱ級)、中度(Ⅲ級)、重度(Ⅳ級)。中、重度尋常痤瘡復發(fā)率高,若治療不當,經久不愈,易形成色素沉著、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影響容貌,同時也影響了患者的心理健康,表現(xiàn)為焦慮、易怒、自卑、社交障礙等,生活質量降低[1]。目前尋常痤瘡的治療研究較多,常用的方法有口服維A酸類、激素類藥物及外用抗生素、硫磺、二硫化硒、水楊酸等藥物,副作用較多,且易反復發(fā)作。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尋常痤瘡的報道及機制研究日益增多,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各種光療法治療尋常痤瘡在國內外也取得了很大進展,臨床應用安全、高效[2]。本研究采用紅藍光照射聯(lián)合西黃膠囊治療中、重度尋常痤瘡45例,并與西黃膠囊治療45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 依據《中國臨床皮膚病學》中的相關標準確診[3]。①輕度(Ⅰ級):以粉刺為主,少量丘疹和膿皰,總病灶數少于30個;②中度(Ⅱ級):有粉刺,中等數量的丘疹和膿皰,總病灶數在31~50個之間;③中度(Ⅲ級):大量丘疹和膿皰,偶見大的炎性皮損,分布廣泛,總病灶數在51~100個之間,結節(jié)少于3個;④重度(Ⅳ級):結節(jié)性、囊腫性或聚合性痤瘡,伴疼痛并形成囊腫,總病灶數多于100個,結節(jié)或囊腫多于3個。
1.1.2 納入標準 ①中、重度痤瘡患者;②年齡18~40歲;③停服或停用治療相關藥物2周者;④未伴有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損害及造血系統(tǒng)疾??;⑤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1.3 排除標準 ①入組前1個月服用過抗生素、維A酸、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的患者;②近3個月進行過面部物理治療者;③存在過敏性、光敏感皮炎的患者;④合并肝、腎、心、肺重大疾病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婦女,精神病及糖尿病患者。
1.2 一般資料 全部90例均為2016-01—2017-01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皮膚性病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齡18~34歲,平均(26.06±7.13)歲;病程1~8年,平均(4.56±3.17)年;Ⅱ級14例,Ⅲ級15例,Ⅳ級16例。對照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19~36歲,平均(27.56±8.96)歲;病程1~9年,平均(5.06±4.14)年;Ⅱ級16例,Ⅲ級14例,Ⅳ級1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2組均按照《中國痤瘡治療指南(2014修訂版)》[4],根據尋常痤瘡的嚴重程度,予相應的一線推薦治療。
1.3.1 對照組 加西黃膠囊(河北萬邦復臨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153041,規(guī)格0.25 g×24粒)1粒,每日3次口服,連續(xù)服用2個月。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紅藍光照射。方法:清潔患者面部皮膚后,取仰臥位,新潔爾滅消毒病變局部,佩戴避光眼罩,進行紅藍光全臉照射。采用Carnation-88光子治療儀(深圳普門科技有限公司),紅光波長635 nm,藍光波長415 nm,能量密度80 mW/cm2,奇數次藍光照射,偶數次紅光照射,交替照射,光源據面部15~20 cm,每次15 min,每周2次,連續(xù)治療2個月共16次。
1.4 觀察項目 ①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采用面部座瘡患者特異性生活質量量表(Qol-Acne)測評,該量表包括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社會功能3個領域,共14個問題,所有問題均指過去1周內的情況。自我感知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感到尷尬、經常有約束感、經常感到心煩、影響自信心5個問題,情感功能包括對每日花時間治療感到很厭煩、對容貌受損而不滿意、擔心精神狀態(tài)不佳、擔心藥物的療效、擔心無藥可治5個問題,社會功能包括影響與陌生人交往、公共場合下產生焦慮、影響日常社交活動、影響與異性相處4個問題。每個問題有6個級別,分別為極大(極多)、很大(很多)、比較大(比較多)、有一些、有一點、無,得分由低到高為1~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5]?;颊叻謩e在治療前后單獨填寫。②統(tǒng)計比較2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瘙癢、面部潮紅、惡心發(fā)生率。
1.5 療效標準 根據治療前后皮疹減少的百分率進行療效判定。皮損減少百分率=(治療前皮疹總數-治療后皮疹總數)/治療前皮疹總數×100%。臨床痊愈:皮損減少百分率≥90%;顯效:皮損減少百分率≥60%,<90%;進步:皮損減少百分率≥20%,<60%;無效:皮損減少百分率<20%[6]。有效率=(臨床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Qol-Acne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Qol-Acne評分比較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2可見,2組治療后Qol-Acne各領域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3。
由表3可見,2組不良反應瘙癢、面部潮紅、惡心發(fā)生率及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尋常痤瘡以白頭粉刺、黑頭粉刺、炎性丘疹、結節(jié)以及囊腫等表現(xiàn)為主,累及范圍較為廣泛,病情嚴重者會出現(xiàn)凹陷性或者增生性瘢痕[7]。中醫(yī)學認為,中、重度尋常痤瘡乃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味,導致濕熱困脾,脾失健運,釀濕生熱,循經上蒸于頭面胸背,氣血壅滯局部肌膚,蘊熱日久,內生毒邪,熱毒熾盛,肉腐血瘀而成[8]。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西黃膠囊主要由沒藥、乳香、麝香及牛黃制成,具有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方中麝香開竅辟穢,能行血分之滯,活血散結,通絡止痛;牛黃清熱解毒,豁痰開竅;乳香、沒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生肌,為癰瘍之要藥。西黃膠囊治療尋常痤瘡,清熱而不傷陰,解毒而不傷正,活血而不敗氣,使機體氣血通,瘀血散,腫痛消。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尋常痤瘡的發(fā)病與高雄激素水平、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痤瘡丙酸桿菌過度增殖及其引起的炎癥、免疫反應等有關,并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和種族差異[9]。在治療上以減輕皮脂腺破壞程度及炎癥反應、促進皮脂腺分泌通暢、改善粘連膠質細胞、減少皮脂分泌、減輕毛囊漏斗部狹窄等為目的[10]。在《中國痤瘡治療指南(2014修訂版)》[4]中,治療中、重度痤瘡一線推薦是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外用過氧化苯甲酰、外用或口服維A酸類藥物,二線推薦中包括紅藍光等物理療法以及中醫(yī)藥治療。應用抗生素抗痤瘡丙酸桿菌有較好的療效,但可能引起細菌耐藥、胃腸道反應、藥物性皮炎、光敏反應及肝功能損害等,副作用較多;口服維A酸類藥物最為有效,但易致胎兒畸形、肝功能及血脂異常、皮膚干燥、胃腸道不適等;而物理療法和中醫(yī)藥治療具有不良反應少和療效確切的優(yōu)點。在物理療法中,紅藍光照射具有抗炎、抗菌、促修復的綜合效果,成為近年來應用的熱點[11-12]。研究顯示,藍光波長為415 nm,是激活痤瘡丙酸桿菌代謝產生內源性光敏物質卟啉的最佳光源,卟啉在氧分子的參與下產生具有細胞毒作用的單態(tài)氧,產生光毒性反應,破壞痤瘡丙酸桿菌的細胞膜,達到殺滅痤瘡丙酸桿菌、抑制炎癥、緩解毛囊阻塞的作用。但由于皮膚表面光的散射,藍光僅能作用于表皮。紅光波長為633 nm,穿透性較藍光深,治療深度可達到1~3 mm,能更好地作用于毛囊皮脂腺殺滅痤瘡丙酸桿菌;能產生熱效應,改善皮膚組織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面部紅斑;抑制巨噬細胞及其他細胞釋放炎癥因子,具有抗炎、促進細胞新生及皮膚損傷組織修復的作用[13-14]。紅藍光交替照射,既能殺滅痤瘡丙酸桿菌,又能控制炎癥,促進皮損修復,可重復應用而無耐藥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服用西黃膠囊的基礎上加紅藍光照射治療面部中、重度尋常痤瘡的有效率優(yōu)于只服用西黃膠囊治療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于中、重度尋常痤瘡常發(fā)生于面部,此起彼伏,病程長久而緩慢,有損患者容貌,嚴重時給患者心理及社交帶來不良的影響,甚至引起抑郁[15]。近年來“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逐漸取代傳統(tǒng)的“生物—醫(yī)學模式”,臨床治療在“以疾病為中心”的同時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重視。近年來國內外已將尋常痤瘡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作為評價治療效果的內容[16-17]。目前有較多的量表用于評價皮膚病患者的生存質量,而Qol-Acne是對痤瘡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的專用問卷,調查的是過去1周內發(fā)生的情況,患者更容易根據自己的情況準確地作答,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并且簡單易行,能作為我國面部痤瘡患者生存質量的測評工具[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紅藍光照射聯(lián)合西黃膠囊治療面部中、重度尋常痤瘡Qol-Acne各領域評分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lián)合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更佳。
綜上所述,紅藍光照射聯(lián)合西黃膠囊治療面部中、重度尋常痤瘡能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吳艷,毛越蘋,鄭捷,等.尋常痤瘡對患者心理的影響[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4,20(6):536-538.
[2] 孟淑云,白莉.光療法治療痤瘡的研究進展[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9,38(17):824-826.
[3]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66.
[4] 中國痤瘡治療指南專家組.中國痤瘡治療指南(2014修訂版)[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5,44(1):52-57.
[5] Martin AR,Lookingbill DP,Botek A,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with facial acne--assessment of a new acne-specific questionnaire[J].Clinical &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2001,26(5):380-385.
[6]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92-295.
[7] 王端,徐巧瑜,丁雯,等.痤瘡面部清除術聯(lián)合紅藍光治療儀治療面部痤瘡的療效觀察[J].激光雜志,2015,36(2):139-141,144.
[8] 趙炳南,張志禮.簡明中醫(yī)皮膚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4:225.
[9] 蘇虹,楊智.尋常痤瘡的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皮膚病與性病,2016,38(5):336-339.
[10] 劉科峰,孫波,吳丹丹,等.光動力療法與紅藍光治療中、重度痤瘡療效比較[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11):999-1001.
[11] 欒玉敏,楊奇嬌,陳利遠.中西醫(yī)結合聯(lián)合紅藍光治療痤瘡的臨床應用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1):1029-1030.
[12] 孫莉,連海燕,顏敏,等.紅藍光治療對痤瘡患者外周血炎癥介質表達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4,35(9):1385-1387.
[13] 李潔華,王曉霞,麥玉妹,等.紅藍光交替照射治療痤瘡320例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3,22(22):2213-2215.
[14] 沈秀玲,戴向農,王立新,等.紅藍光交替照射治療中、重度痤瘡的療效觀察[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09,16(5):305-307.
[15] 康麗陽,劉嬌艷,安如俊,等.顏面部尋常性痤瘡患者抑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40(10):1115-1120.
[16] 沈躍莉,葉俊儒.異維A酸膠囊對中度尋常痤瘡嚴重程度及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yī)學綜述,2016,22(14):2888-2891.
[17] Magin PJ,Adams J,Heading GS,et al.Patients with skin diseas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doctors:a qualitative study of patients with acne,psoriasis and eczema[J].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2009,190(2):62-64.
[18] 杜丹,李曉雪,潘瑜,等.簡化版《痤瘡特異性生活質量調查問卷》在四川地區(qū)漢族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48(2):272-275.
[19] 李沂軒,賀雪文,侯愛華.面部痤瘡患者兩種生活質量量表的考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6,15(2):108-110.
10.3969/j.issn.1002-2619.2017.12.018
R758.733.058
A
1002-2619(2017)12-1841-04
1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河北 武安 056300
龐振江(1965—),男,副主任醫(yī)師。從事皮膚性病科臨床診療工作。
2017-08-16)
曹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