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寬 丁 曙
(1.浙江海洋大學 體育與軍訓教育部 , 浙江 舟山 316022)(2.舟山市普陀區(qū)教育局, 浙江 舟山 316100)
“互聯網+定向運動”課程模式的教學與實踐研究
張同寬1丁 曙2
(1.浙江海洋大學 體育與軍訓教育部 , 浙江 舟山 316022)(2.舟山市普陀區(qū)教育局, 浙江 舟山 316100)
把普遍使用的“QQ交流平臺”“手機終端APP”跑向軟件和“泛雅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等工具引入高校公共體育課定向運動教學,搭建基于QQ群、服務平臺和手機終端的體育教學大課堂、大平臺,改變了傳統(tǒng)定向教學模式,促進體育教育的發(fā)展;通過對“互聯網+校園定向運動”教學模式的實踐,得出“互聯網+定向運動”教學模式要遵循教學基本規(guī)律和互聯網信息傳播規(guī)律,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加強智慧校園和共享網絡資源建設與共享,實現體育教學與互聯網的融合發(fā)展。
互聯網;定向運動;教學;實踐
教育正在經受互聯網時代的洗禮,[1]“互聯網+”課程模式在高校教學中受到了師生的青睞,在教學實踐中給教師、學生都帶來很多方便,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許多問題,“互聯網+教育”模式是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同時,社會上流行使用的“互聯網+運動APP”軟件方便了跑步健身者,成為時尚,倍受歡迎。那么能否把“互聯網+APP運動”科技優(yōu)點復制到高校體育定向運動課程中運用,建立“互聯網+定向運動”的課程模式,簡便定向運動教學,改變傳統(tǒng)定向教學方法。
從“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趨勢分析,互聯網信息量大,信息適合不同人群的需要,方便不同層次的人群獲取不同的信息和資料,它的根本出發(fā)點是“以人為本”。傳統(tǒng)的定向課程教學需要準備大量的課件,如定向地圖制作則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繪圖和進行路線設計。運用“互聯網+校園定向運動”模式教學,利用互聯網絡上的地圖資源和技術,可減輕教師的工作量,簡便工作程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又能使學生在教學中接觸到新事物和創(chuàng)意,促進學生的網絡思維發(fā)展。因此,“互聯網+定向運動”的課程建設是以“以人為本,促進體育網絡教育的發(fā)展”為指導思想的。
課程建設遵行體育課程的規(guī)律,融合“互聯網+校園定向運動”的教學模式,由課程目標和學習領域目標組成。具體見表1。
表1 “互聯網+定向運動”教育目標
目標 領域目標內 容技能領域目標1.掌握定向地圖的使用、指北針的使用2.掌握概略定向與精確定向技術與技能3.掌握定向運動損傷與處置方法4.學習掌握OCAD制圖軟件的繪圖能力體能領域目標1.增強學生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2.發(fā)展學生奔跑能力和判別方向能力心理領域目標1.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克服野外心理障礙,提高環(huán)境適應能力2.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
通過互聯網查閱大量的有關“互聯網+體育”、“互聯網+運動軟件”的文章,了解互聯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基本情況。運用實驗法進行教學實踐。
(一)實驗對象:2015級新生定向運動班,兩個班59人;2016級新生定向運動班,兩個班58人??側藬禐?17人,其中16名女生。
(二)實驗時間:從2015年9月到2016年12月,共三個學期。
(三)實驗內容:“互聯網+定向運動”教學模式的應用,主要是使用“跑向軟件”、“QQ平臺”和“泛雅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進行教學管理。
(四)實驗方法:運用 “跑向軟件”“QQ平臺”“泛雅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等軟件或平臺。
1.“跑向軟件”的使用。教師和學生在網上下載“跑向軟件”手機APP,并注冊成為會員;同時,教師與軟件方聯系登記為后臺管理員,便于教學和管理;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對后臺進行設置和管理,在后臺高德地圖上設置檢查點,形成定向地圖,每個檢查點生成二維碼,并把打印的二維碼按順序張貼到每個檢查點位上;同時,教師適時利用網絡把定向地圖發(fā)布到學生手機APP上,便于學生找到檢查點后用“跑向軟件”APP掃碼。掃碼成功后APP自動生成到點時間和用時;教師在后臺對學生成績進行管理和評定。
2.“QQ平臺”的使用。建立定向班級“QQ”群,便于教師和學生,學生間相互聯系和交流,起到通訊作用;同時,也是學生上交制圖等書面作業(yè)的一個渠道。
3.“泛雅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的使用。學生通過登錄“泛雅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能學習到定向理論知識、查找定向地圖資源等;二是利用這個平臺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如答疑、布置作業(yè)、測驗等;三是教師可以利用平臺對學生進行學習與成績管理。
(五)教學過程
1.前期準備
互聯網教學已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互聯網作為教學活動的載體,在技術上已經日漸成熟、完善,可為實施網絡教學提供保障。[2]“互聯網+校園定向運動”課程模式需要的手機APP軟件有“咕咚”“阿甘”“慢跑精靈”等,都能反映跑步者的狀況,能顯示跑的距離、心率、步數、消耗熱量,還能上傳到互聯網發(fā)布,進行約跑等交流溝通。這些手機APP都能在定向運動中使用,但都不適合定向課程教學。定向運動是在利用地圖(定向專用地圖)和指北針的引導下進行的,而以上軟件中的內置地圖都不能添加檢查點;目前只有“跑向”軟件在內置地圖中有添加檢查點的功能,因此,在“互聯網+校園定向運動”教學與實踐中選擇定向運動專業(yè)人士開發(fā)的用于定向運動的手機APP軟件,在教學前通過電腦對“跑向”軟件后臺進行設置和管理。
在定向課程教學的班級設立“QQ交流平臺”,用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聯絡與溝通,發(fā)布課程消息,上交作業(yè)等。
設立“泛雅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以進行教學管理。該服務平臺主要是發(fā)布校園定向的理論知識,學生可以進入平臺進行理論學習和考試,對定向課程班級進行學習和成績管理。
2.課程模式的實踐
在“跑向”軟件內置的高德地圖上添加和設置檢查點,然后導出每個檢查點的二維碼,按順序貼在實地上,利用互聯網把地圖信息發(fā)布到學生手機端終上的“跑向”軟件,學生利用“跑向”軟件進行練習。它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但地圖信息的發(fā)布對每個同學來說是同時接受的,后跑的同學能提前獲取信息的可能,存在不公平。因此,要做好地圖信息發(fā)布的時效性和保密性,要擇時發(fā)布,讓學生真正學到定向技術和體現教學的公平性。在教學中采取對學生的手機進行編號收繳,暫時保管的辦法。按間隔時間掌握每個學生出發(fā)的順序,同時發(fā)還手機,學生出發(fā)時則打開跑向軟件中的地圖進行閱圖、識圖和奔跑找點,盡量做到公平性。學生在完成教學練習或考試后上傳自己的練習或考試的信息(跑的時間、軌跡)發(fā)送到“跑向”軟件的后臺,教師從后臺導出學生的成績進行管理和評定成績,教師也可通過后臺獲取學生上課進行教學練習的信息,進行管理、分析和評定。
建設“QQ平臺”。建設教學班課程QQ平臺,其一,對學生進行管理,主要用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聯絡與溝通;其二,發(fā)布定向圖例、發(fā)布和更新各級比賽地圖、優(yōu)秀運動員比賽實時跑進路線圖、比賽錄像等內容,讓學生進行學習、觀看和討論;其三,發(fā)布課程消息;最后,利用QQ平臺上交定向制圖作業(yè)。
“泛雅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主要通過校園網絡,在學校教務處管理中進行校園定向課程建設,在平臺內建設校園定向課程理論知識內容,設置和記錄學生學習時間、完成答疑、閱圖等,并把平臺學習成績納入體育課成績。通過平臺來傳播校園定向的理論知識,對課程班級進行管理和理論考試。
“互聯網+定向教學”作為定向教學的輔助教學手段,在定向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定向教學的全部模式,所以在進行“互聯網絡+定向教學”的同時還要加強實踐課教學、多媒體理論教學以及課外定向活動的指導,對“互聯網+定向教學”模式進行總結和反思做到立體化、全方位協(xié)調配合,使體育網絡教學得到提高和發(fā)展。
傳統(tǒng)定向教學的模式,以紙質地圖和指北針為主要導向的教學工具,通過識別定向地圖信息指引學生進行定向活動。傳統(tǒng)的定向教學存在許多不便,如地圖的繪制、路線設計就需要很長的工作時間,而印刷彩色地圖就會增加教學成本,黑白地圖會造成無法分辨出地形地貌的性質和細節(jié),給學生制造很多的困難,增加了練習的難度,而且地圖容易損壞。而“互聯網+定向教學模式”則改變了傳統(tǒng)定向教學模式,首先使用了“互聯網”,通過網絡發(fā)布定向地圖信息、管理學生學習和評估,不存在使用紙質地圖,減少浪費,降低了教學成本。其次,通過“互聯網”讓學生在課外時間也能進行定向練習,而不局限于課堂教學時間。同時,從另一角度而言將手機從信息交流溝通的工具層面提升到學習層面,促進了定向教學的發(fā)展,改變了傳統(tǒng)體育課的教學模式。
在開展“互聯網+定向教學”模式中主要是以“跑向”軟件、“QQ平臺”、“泛雅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為主進行管理?!芭芟颉避浖饕允謾CAPP終端形式出現在教學課堂中,在實踐教學中手機APP替代了定向地圖的作用;而“QQ平臺”主要用在教學前后的聯絡、交流與溝通;“泛雅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在教學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定向理論知識的傳播和學習,它的優(yōu)點是在傳授理論知識與理論考試時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三者都發(fā)揮著自己的優(yōu)勢,且相互彌補了不足。但體育教育與室內課程教學有一定區(qū)別,定向教學是在教室外進行,以實踐運動課為主的,操場是它的教室,校園是它的場地,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著管理平臺分散,不能統(tǒng)一集成管理的問題, 若在“跑向”軟件中能增加對學生理論學習的管理和交流溝通的功能,在實踐教學中能更加方便。
在開展“互聯網+定向教學”模式中主要是使用“跑向”軟件,而跑向軟件里的定向地圖使用的是“高德”手機地圖。高德地圖的類型是屬于普通地圖,對地貌、地形的描述不夠詳細。而定向地圖對地貌、地形的等信息描述非常詳細,色彩豐富,可利用的參照物多,而且能起到定位、引導定向運動者確定方位和方向,非常方便使用。而使用高德地圖時,地圖上能讀取的定向信息量很少,基本是直長物(路等)、建筑物、湖等大的地形和地貌,小的細節(jié)幾乎沒有。定向地圖上的色彩信息、符號形狀顏色等來說明各種不同的地形、地貌、植被等,每個不同的地形都有相對應顏色和符號來說明。而高德地圖上則沒有此類信息的描述,來表明這塊區(qū)域地貌、地形的實際情況和通過的難易度,給學生學習和運動造成一定的不便和誤導。高德地圖的性質決定了它的使用方向,要改進這些功能,“跑向”軟件除了能繼續(xù)使用“高德”手機地圖外,通過軟件后臺,能把標準的繪制好的定向圖導入到“跑向”后臺,再在后臺管理中設計定向運動的線路,發(fā)布到學生手機APP中,就能使用真正的定向地圖,方便教學和學生運動。
智慧校園是教育發(fā)展的“高級形態(tài)”,更是學校建設的理想目標。[1]“互聯網+定向教學模式”主要使用了“互聯網”,通過網絡發(fā)布地圖教學信息,學生在教學時需要使用手機的流量來打開或下載地圖信息,這對學生來說增加了一定學的成本,雖然學校有免費的網絡資源可供學生使用,但都局限于教室、會議室和寢室,而運動場地上、學校周邊等地則沒有覆蓋或延伸網絡信號。如果網絡信號能覆蓋或延伸到學校的每個角落及周圍,就不存在教學中增加學生使用手機的流量。
互聯網的目的使世界各地連在一起,達成資源共享,資源共享是互聯網的終極目標。而從“互聯網+定向教學模式”教學實踐來分析,還沒有達成資源共享的目的。首先, “互聯網+定向運動”得到開展與否,關鍵是互聯網上要有本地的定向地圖,而本校周圍的大中學校開展定向教學比較落后,定向教學地圖資源在網上為零,有的只是普通的行政地圖、旅游地圖,形式單一,沒有標準的定向地圖,而學校的體育網頁對定向運動的內容建設不夠飽滿。政府管理地圖的職能部門對市民地圖的獲取有嚴格的程序,沒有可下載的地圖底圖資源,造成互聯網定向地圖資源缺乏,因此,網絡資源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學資源共享的困難,不能很好地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其二,“互聯網+定向教學模式”主要是使用了“跑向”手機軟件,這款跑向手機軟件在本地區(qū)的推廣與否,普及率的大小都是影響網絡資源互享少的主要原因。
[1]吳瑜,劉歡,任友群.“互聯網+”校園: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新階段[J].遠程教育雜志,2015(4):8-13.
[2]盧慶華,康軍,趙曉翠.利用互聯網進行體育教學的實踐探索[J].哈爾濱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07(9):71-72.
On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Internet Plus Orienteering” Course Pattern
ZHANG Tongkuan1DING Shu2
(1.Department of PE & Military Training,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 China.2. Education Bureau of Putuo District, Zhoushan 316100, China)
A special study is made how to introduce such tools as“QQ communication platform”, the orienteering software of “mobile phone terminal APP” and “panathenaic network teaching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into the orienteering class in the university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orienteering teaching pattern is chang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by setting up PE teaching lecture room and big platform based on the QQ group, service platform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practiced the teaching pattern of“internet plus campus orienteering”,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eaching mode of“internet plus orienteering”should follow the basic law of teaching and the law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tensify the internet thinking,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sharing of smart campus and network resources, finally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nternet.
Internet; orienteering; teaching; practice
G642.3
A
2096-4722(2017)05-0073-04
2017-08-10
浙江海洋大學教學質量提升工程——核心課程建設項目“校園定向”。
張同寬(1968-),男,浙江岱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