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霞
摘 要:復習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教師要放眼全局,在復習的過程中向?qū)W生傳遞整體把握的意識。復習課上,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親身參加語用實踐。復習是為了鞏固,更是為了提升。教師要當一個啟發(fā)者?!皩W而不思則罔”,唯有思考才能拓展延伸,語文學習之路才會越走越遠。
關鍵詞:復習課;整體入手;以生為主;啟發(fā)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2-0236-01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復習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復習是一種整合,需要教師對原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如大廚烹飪菜肴一般:有的老師精挑細選,耐心調(diào)制,燒出來的“菜”品相一流,食者未有不為之垂涎,淺嘗之,便回味無窮,頓覺此生足矣;有的老師則把原材料胡亂拼湊,一股腦兒全端上了桌,讓人望而卻步,不敢近前。之所以會出現(xiàn)以上的狀況,大抵是教師對于復習的意義不甚明了。復習即“溫故”,千年之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說過“溫故而知新”,復習不僅是對已有知識的一種回顧,更是新觀念、新思想、新知識萌發(fā)的源泉。復習如此重要,提高復習課效率勢在必行。
一、整體入手,融會貫通
在復習課上,教師要從整體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全局的意識。語文學習的目的是逐步提高他們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會靈活使用中國的漢語言文字。在復習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時,我先問學生這個單元有幾篇文章?這些文章都是圍繞哪一個主題展開的?學生立馬想到這一個單元都是和讀書有關的??此坪唵蔚膯栴},其實是讓學生有一個單元的意識。我再次發(fā)問,這冊書上還有和讀書有關的文章嗎?學生仔細翻閱書本,爭相說出他們找到的答案。這一問,主要是讓學生有個整本書的概念。我三次發(fā)問,你們之前有學過跟讀書有關的文章嗎?機智的學生立馬想到了《精讀與略讀》《讀書莫放“攔路虎”》等。我趁熱打鐵,提高難度:《學與問》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我們之前還接觸過哪些類似的文章?學生迫不及待地說出了《說勤奮》和《談禮貌》。我把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進而讓學生觀察說理文的寫作特點。通過反復學習思索,學生對說理文這一文體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語文的學習不是單個知識點的簡單羅列,它是一種融合,其目的旨在激發(fā)學生對于中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加深他們對中國語言文字的了解,逐步提高對中國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二、以生為主,各談所得
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有3篇文章,分別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和《拉薩的天空》,這三篇文章全是寫景的,語言優(yōu)美,結構清晰。在復習這一單元時,我先問學生,通過學習,你最喜歡本單元哪些詞語?有的學生說最喜歡《北大荒的秋天》一文里的“銀灰”“橘黃”“血紅”等詞,因為這些詞很有特點,“銀灰”就是像銀子一樣的灰,非常地形象。其他同學表示贊成,并補充了“奶白”“土黃”“草綠”等詞。有的學生說喜歡《拉薩的天空》一文里的“藍晶晶”一詞,詞語結構很特別,繼而補充了“金燦燦”“紅彤彤”等詞。學生各抒己見,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已全面復習了本單元的詞語。我再問學生,這一單元中,你最喜歡哪個句子?有的學生喜歡《北大荒的秋天》里的擬人句,把大豆和高粱全部寫活了;有的喜歡《西湖》里的比喻句,把景物寫得很生動,仿佛就在眼前。通過學生的發(fā)言,我借機帶領他們復習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復習完詞語和句子,我問學生這一單元中有沒有值得人學習的寫作方法?學生立馬說《北大荒的秋天》這篇文章結構清晰,尤其是“原野熱鬧非凡”一段,先總寫,后分寫,值得我們借鑒。整個復習的過程中,我并未多加講解,而是把發(fā)言的機會留給學生。整個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成了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啟發(fā)思考,拓展延伸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不能死守這塊陣地,要引領學生看到知識海洋中更多的風景。在復習鞏固已有知識的同時,我們要讓學生謀求新知。
《石灰吟》和《墨梅》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兩首詩歌。在復習這兩首詩時,我告訴學生,中國古代的詩歌往往講究意蘊,常常把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具體可感的事物,這些寄托著作者情思的事物便是“意象”。這兩首詩表面上看是寫石灰和梅花的,實際上傳遞的是作者堅貞、高潔的品格。像這樣的詩歌,你還知道哪些?一個簡單的問題,把學生由課內(nèi)引向了課外。有的學生想到了鄭燮《竹石》中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有的想到了虞世南《蟬》中的“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再比如,在復習《楓橋夜泊》時,我特地講了“客”這個字,凡詩中提到“客”字,大抵詩人遠在他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學生立馬想到葉紹翁的“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以及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翱汀边@個字往往寄托著詩人濃濃的思鄉(xiāng)情誼。在學生學習語文的漫長過程中,他們還會碰到好多托物言志的詩歌,也會遇到很多帶有“客”字的詩歌,當他們再碰到這樣的詩歌時,便會喚醒之前學習的記憶。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層層遞進、融會貫通的。教師要放眼全局,在復習的過程中向?qū)W生傳遞整體把握的意識。復習課上,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親身參加語用實踐。為人師者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生,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空間。復習是為了鞏固,更是為了提升。教師不僅是一個傳授者,還要當一個啟發(fā)者?!皩W而不思則罔”,唯有思考才能拓展延伸,語文學習之路才會越走越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