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相景觀與城市設計事務所
1 總平面圖Master plan
在上海嘉定江橋海藍路,走過與嘉怡路交匯的城市轉(zhuǎn)角,你會看到茂密的樹冠背后躲著一座白色表皮的圓形房子,但不一定知道再穿過底下一片不起眼的竹林,就可以來到另一個世界。我們稱之為“八分園”。名為“ 八分園”最直接的原因是它的用地不足一畝,約略八分。其背后的用意也就是凡事留有余地,十分過滿,八分即可。
八分園設計之初,建筑改造的初步方案已經(jīng)完成,是一個現(xiàn)代的設計。設計師希望通過景觀設計的介入,使得建筑和園林合作完成一次穿越古今的對話,將現(xiàn)代建筑與傳統(tǒng)園林并置在一個中式的語境里。
八分園項目是由原有小區(qū)售樓處改造來的。業(yè)主是該地產(chǎn)公司總經(jīng)理,后將此售樓處買下改造成私人會所,但這個項目的具體角色定位并不十分明晰。在與設計師們進行往來溝通后,最終大家希望這里被改造成一個集園林、美術(shù)館、餐廳、茶室、圖書館、辦公、會議和民宿于一體的微型文化綜合體。整體由三角形的2層建筑與一棟嵌在其中的4層圓型大廳圍合而成。三角形的建筑南側(cè)是居委會,東側(cè)是沿街商鋪。
園子有2層入口,第1層入口在道路轉(zhuǎn)角的公共綠地內(nèi)—沒有特別的大門,只是謙虛地用一片竹林圍合,竹林留了一處小小口子的地方便是第1層入口;之后穿過竹林進入一小院,氣氛開始變得安靜,黑色礫石上用老石料簡單鋪設了一條路徑,仿佛懸于水面的棧橋,走過幾步向左一轉(zhuǎn)便要準備正式通過第2層入口來到另一個場景—有山,有水,有樹,有橋。一切活動都是被安排在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里的。
2 4層平面4th floor plan
當時拿到任務后首先考慮的是如何經(jīng)營布局。場地是由被建筑圍合的三角形疊加上一個半圓體所剩下的不規(guī)則空間構(gòu)成。中國造園,就如同繪畫一般—大膽落墨,小心收拾。我們設定了一個中間大面水體,游園及景致圍繞水體的布局。這布局的策略來自于網(wǎng)師園,把正對著圓形大廳的一片場地設定成了水體,把人的活動和景致安排在水的周邊。原因在于從中央大廳到對面墻體的距離本來便不大,人若是行于其中必定會真切地體驗到這一缺陷,倒不如以水相隔,從行為上造成一個距離感。這樣一來被水擠壓到一側(cè)的室外空間就形成了一幅山水畫卷,而背景是一片簡單的黑色格柵幕墻,它遮蔽了原有破敗的建筑立面,這種簡潔的背景正如網(wǎng)師園正對著月到風來亭的那面白色大山墻。在水池的另一側(cè)則是圓形大廳,這樣我們可以在此岸看山看水,也可以去彼岸游山玩水。
而主景假山則被刻意安排在靠近園子末尾的地方,使得游園者能遠看巒頭山勢,近看山谷跌瀑。遠觀近賞2種不同的體驗,其意象則取自于宋代郭熙的《早春圖》,所以我們與業(yè)主說:將來這山上流下來的水量不能大,一定是細水長流的,這才是“早春”。
盡管是造園,但業(yè)主起初的認識還停留在“應該留一片草坪,周邊是綠化……”的“售樓處式景觀”的觀念中,在這過程中我們說服并扭轉(zhuǎn)了業(yè)主的認識。我們并不是簡單地做一片綠化增加綠量,而是創(chuàng)造一個情景交融的場景—從入口進入主園開始,人就成了畫中的景致,一直到最深處園子的主景假山,便是人在畫中游,一切都是在造園之初就被導演了的,甚至于坐在假山前折橋上看跌瀑的形體姿態(tài)都是被刻意設計的—在設計這座折橋的時候,由于空間尺度受限,最終考慮只設一側(cè)橋欄,而我們選擇靠近山的一側(cè),因為只有這樣,當一位貌美的女子坐在橋欄上扭身抬眼觀望疊瀑的時候,才能充分展現(xiàn)從脖頸到胸部再到蠻腰這條動人的線條。也只有這樣的美物才能與這園子呢喃私語。
在這里,物我兩忘,我們可以使用這座園子,可以觀賞它,同時自己也成為了園子景致的一部分。
園子里的樸樹是原有的,和3棵原有的棕櫚一起被保留了下來。我們原本想要移除那3棵棕櫚,原因在于其與園子的氣質(zhì)不合,但業(yè)主多次與我商議說這3棵棕櫚從這房子建成的時候就種在這里了,是她在此地工作10多年的見證,也是她對于那10多年歲月的一段情懷。最終,棕櫚因造園情懷被保留,成為園中的一個角色。
穿過圓形大廳,其后是一個狹長的后院,在售樓處時期是一水池。此處背陰,空間狹小,夏季適合蚊蟲滋生,我們最終將其改成了旱景—透過大廳端頭的月洞門,門內(nèi)置一石,探入一枝松樹。地面是用瓦片鋪砌的水波紋,芥子納須彌,方寸造汪洋,照樣是萬頃水面。
從大廳上到4層,在這里則是隱藏了這座園林里“居”的部分。4層共有5間客房,每間客房都對著一處空中小院,自成天地又彼此獨立。公共區(qū)域則是一個“四水歸堂”的天井。
從4層進而上到屋頂,我們?yōu)闃I(yè)主留了一片屋頂菜園,就像是明代文人造園,歸隱田園自在自足。
關(guān)于園子,亭臺樓閣、掇石理水十分重要的,這些幫助人們建立了一個表象畫面。但實際上比這些表象畫面更重要的則是內(nèi)里的場景,我們特意不去用“藏與露”,“看與被看”,“步移景異”之類的陳詞濫調(diào)來說事,是因為我們認為在園林里“場景”比“空間”更重要。而那條看不見的行為脈絡才是串起園林里一個個生活場景的重要線索。
我們會設想在這個園子里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場景:可以在松下?lián)崆?,那就是《聽琴圖》;可以在池邊宴客,那就是《文會圖》;可以在山前望瀑,也可以在竹林后事茗。當青煙焚起,園子深處傳來一段“山桃紅”時,仿佛又看到了柳夢梅在湖山石邊轉(zhuǎn)身。這才是園林應該提供給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而非僅限于一池、一樹、一山的視覺觀賞。更重要的是傳達了園主人在把玩這個如畫空間的過程中所隱藏的人生態(tài)度。
作為園主人,擁有了一座園林只是開始,剩下的便是在這詩意空間里繼續(xù)著優(yōu)雅細膩的日常。
(編輯/陳雨茜)
3~5 一草剖立面Profile in concept phase
6 物我兩忘,園林里被設計了的身體姿態(tài)Forget all, designed body posture in gardens
7傳統(tǒng)園林與現(xiàn)代建筑的并置The juxtaposition of traditional garden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8 初夏傍晚的八分園Bafen Garden in early summer evening
9 樹影石徑豐富了景深Winding pa t h and trees increase the depth of space
10 池邊一隅A view at the side of the pool
11 后院月洞門Moon-shape gate in back yard
12 4層空中庭園4th floor roof garden
項目位置:上海嘉定
景觀面積:1 500m2
業(yè)主:史惠娟
造園材料:太湖石、金山石老料、青瓦、碎缸片、礫石
建筑材料:鋼、混凝土、鋁板、玻璃
設計時間:2015—2016年
竣工時間:2016年11月
設計單位:
景觀設計:未相景觀與城市設計事務所
建筑設計:Wutopia Lab非作建筑設計(上海)有限公司
室內(nèi)設計:上瑞元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主要設計人員:
景觀:郭文、倪智超、包宇
建筑:俞挺、葛俊、戴欣旸
建筑施工圖:周猗蓮、陳國華、楊雪婷、馬欣宇
室內(nèi):范日橋、張哲
攝影:陳顥、郭文、Cre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