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張”背后的故事
張國良向記者介紹竹木空竹
“抖空竹是一項集娛樂、健身、表演、競技為一體的民間游藝活動,既有自娛性,又具觀賞性。抖空竹時,我用的這兩根竹竿有50厘米,竹竿系在一根棉繩的兩端,以繩繞空竹的輪軸,將空竹抖轉,空竹的輪盤上的一大一小的兩種哨口便在高速旋轉中發(fā)出低音和高音鳴響聲……要想抖得好,必須要右手重,左手輕,雙手協(xié)作完成平衡的搭配?!鼻安痪?,在北京西城區(qū)少年宮少年廳,西城區(qū)“民間瑰寶·魅力之都”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公益活動上,被譽為“空竹張”的張國良師傅表演的一段高難度“空竹秀”,吸引著記者和眾人的目光,他還為大家講解空竹的構造、分類以及發(fā)展歷史。張國良是中國傳統(tǒng)民間玩具空竹的制作傳承人。30多年來,他潛心研究空竹的制作工藝,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將民族文化、現(xiàn)代藝術以及其他藝術形式的精髓吸收到空竹制作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空竹系列作品。
記者看到,在張師傅的展臺上,有多種材質的空竹產品。張師傅介紹,空竹的樣式很多,根據空竹輪盤與輪軸的不同組合,大致可分為雙輪空竹、單輪空竹、雙軸空竹、雙軸多輪空竹和雙輪多層空竹等,還有經過變異的異形空竹。他說,空竹在咱們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抖空竹是中國漢族民間傳統(tǒng)的雜藝游戲活動,流行全國各地,尤以北方盛行。2006年,“抖空竹”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張國良當之無愧地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空竹制作傳承人”。
“空竹張”的雅號又是怎么得來的呢?
張師傅介紹,從他爺爺那一輩兒起,因為生活需要就以制作空竹為業(yè)了。張師傅的爺爺名叫張瑞如,打小兒就和木工師傅學習木工,很快就學得一身好手藝。后來因為生活拮據,開始制作空竹售賣。他制作的“雙輪空竹”,在北京的廟會上深受老北京人的喜愛。到了張國良父親張寶全這一代,更是把空竹的制作工藝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他不僅能制作各種大小不一的空竹,還制作出雙輪多層空竹和異形空竹,發(fā)出的聲音效果各異,這在當時的玩兒家里是被津津樂道的。隨著張國良爺爺和父親名氣的不斷攀升,“空竹張”的雅號在京城就響當當了。張國良說,那些玩空竹的人都有些老北京情結,玩空竹不僅可以鍛煉身體,最重要的是,空竹能讓他們重拾往日時光。
記者在展臺上還看到張國良師傅設計的空竹工藝品“梅、蘭、竹、菊”,很有新意??罩褚呀洸辉偈恰靶⊥嬉鈨骸保闪藷o可復制的工藝品。原來,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張師傅有幸將自己制作的空竹紀念品作為“北京禮物”送給了外國友人,從那以后,他就更加努力在空竹的設計上下功夫。原來,張師傅前后拜過三位師傅,學得一門好手藝——木雕技藝,于是他將雕刻、燙花、剪貼等手法融入空竹制作中,做出的空竹既是玩具又是可供欣賞、收藏的藝術品,他的創(chuàng)新為空竹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內涵。
10歲跟著父親學習空竹制作技法,34歲才重操舊業(yè)。多年堅守這門傳統(tǒng)手藝,付出的辛酸可想而知,單就空竹制作的“截板、鋸竹筒、內粘、纏麻、車軸”等就有17道工序之多,而且其中還包含著聲學、物理學、數(shù)學等科學原理。他說印象最深刻的是2005年春節(jié),他作為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制作人的代表,受邀參加了市政府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聯(lián)歡會,在那里,他上臺表演了抖空竹,好評如潮,且自己帶去現(xiàn)場的200多個空竹也被觀眾買光了。他說,那次讓他至今感動不已,使他第一次看到了傳統(tǒng)手藝人的價值。
如今,張師傅還堅持每天到空竹博物館“上班”,展示空竹文化。這些年,張師傅一直組織和他一樣癡迷于空竹的“志愿者”,在多所大、中、小學中普及抖空竹技藝。他說:“我希望多一些人做傳統(tǒng)竹木空竹,滿足廣大愛好者的需要。我不會保守,只要有人上門請教,我會毫無保留地把手藝教給他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