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怡婷
[摘要]深靜脈血栓(DVT)極易加重血栓形成,引起患者肢體壞死,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所以,要為了有效預防DVT形成,我們應當充分探究其發(fā)病機理及護理預防措施。本文綜述了近年來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研究進展。
[關鍵詞]深靜脈血栓;骨科;預防;護理
深靜脈血栓(全稱DVT)為骨科術后較易發(fā)生的血管性疾病,發(fā)病急,如果不能早期治療可加重血栓形成,甚至導致患者肢體壞死。近年來,隨著外傷性截癱及下肢創(chuàng)傷患者數量的遞增,人工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普及,DVT的發(fā)生在我國呈上升趨勢,現將血栓形成因素及預防護理最新研究綜述如下。
1血栓形成因素
血栓被認為是僅次于腦卒中和急性心肌梗塞的第三大心腦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因素有很多,DVT發(fā)生的三大元素:血流緩慢、血管壁損傷、高凝狀態(tài),其是由Virchow在1856年提出。另外,個體本身缺乏抗凝物質(如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酶c、肝素輔助因子II等)及纖維蛋白溶解異常(如纖溶酶原缺乏、纖溶激活物質缺乏等)等因素引起的內分泌因素;由外科手術、妊娠及動脈栓塞等物理因素;溶血危象、凝血活性增高等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
骨科術后血栓形成與血流速度密切相關,以下幾個因素常常引起血流速度減慢:骨科手術時間相對較長,術中體位被動,術中因手術需要對肢體進行牽拉旋轉而損傷血管;大多行關節(jié)置換手術患者多為高齡,血液常因合并其他疾病引起凝血時間縮短;手術過程中常應用止血帶,長時間壓迫血管導致靜脈淤滯,骨科手術患者術后長時間處于制動狀態(tài),肢體活動受阻也可引起血流速度減慢;另外麻醉藥的使用致使外周靜脈擴張,易導致血小板沉積黏附在血管內膜上;手術過程中損傷血管,為防止出血,人體本身會反應性減少抗凝因子及內生纖維蛋白原,同時增加部分凝血因子的激活,增加DVT的風險。此外,手術時間、術后制動時間、年齡、有無血管性疾病或易引起血管病變的疾病也是增加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吲。
2血栓預防
2.1血栓的基本預防
在進行手術之前應該加強醫(yī)護人員對DVT的認識,深入研究此種并發(fā)癥出現的成因及相應的規(guī)避手段,通過有效治療緩解合并癥,控制高危率;在進行骨科手術過程中,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避免患者臥床狀態(tài)保持時間過長,同時止血帶要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使用,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術中止血要徹底,盡量減少術后再次使用止血藥的情況發(fā)生;同時幫助患者按摩下肢腿部腓腸肌和比目魚肌,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減少術后DVT并發(fā)率。
2.2機械性預防
沈聽等表示給予患者應用充氣壓力泵,可產生理想的效果。通過足底泵對足底靜脈叢進行壓縮,于胭靜脈和股靜脈之間靜脈血流的速率便會增加75%-266%,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術后DVT形成的概率。董淑香等嗍發(fā)現下肢需要手術患者在術后給予規(guī)律使用充氣加壓可促進靜脈回流,降低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幾率。胡蓉等用表明,循序減壓的彈力長襪(GCS)可提升靜脈回流的速度,減少血栓的形成,同時應用方便、價格易被患者接受也是其一大優(yōu)點,值得推廣;董淑香等發(fā)現下肢需要手術患者在術后給予規(guī)律使用充氣加壓可促進靜脈回流,降低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幾率。
2.3藥物預防
邱貴興等表示,在患者接受骨科手術后,對其注射奧扎格雷鈉的注射液(也即名晴爾),可以有效預防術后DVT形成,并且名晴爾在DVT形成的預防工作中存在特異性。李大林等提出在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上,低分子肝素的應用效果顯著且安全性尚好。周健等將63例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1例、實驗組32例,一組使用利伐沙班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一組使用低分子肝素術后預防,研究結果表明利伐沙班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低分子肝素的效果相當。
代莉莉等表明,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口服適量維生素E,并注射一定的二磷酸果糖時,DVT形成的概率為11.3%,系屬遠端靜脈血栓。此外,水蛭素及戊多糖等抗凝藥的臨床預防功效目前還處于試驗階段,有待研究得出結論。綜合這些學者的觀點得出,在藥物應用的基礎上結合機械預防手段,將使術后DVT形成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3預防血栓圍術期護理
3.1術前心理護理
手術前,責任護士應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詳細的評估,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為降低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使患者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手術,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需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宣傳及教育,如DVT形成的相關因素、癥狀、預防措施以及患者的病情、治療方法、責任醫(yī)生的技術水平等,讓患者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信息有全面的了解,從而增加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成功的信心。而對于男性患者,應督促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吸煙飲酒,讓患者以健康的習慣及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3.2術中護理
術中幫助患者采取適當的體位,手術過程中應注意在臨近靜脈周圍操作時要做到手法輕巧,精細,避免損傷靜脈內膜。結束后令其抬高患肢,但下肢單獨墊高,局部受壓面積小,可引起胭血管過度受壓,下肢深靜脈回流不暢。同時,在手術過程中應規(guī)范使用止血帶,術中術后都應適度補液,避免脫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3.3術后觀察護理
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的DVT形成于手術治療后第1d,部分患者并發(fā)于手術治療后的第2d。由此可見,對患者進行早期的術后病情觀察非常必要;患者接受手術后,要定期對其進行患肢周徑變化測量,并用相關指數與同健側肢體進行對比,全面、及時掌握患者的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環(huán)。將測量結果和觀察情況作出詳細記錄。若患者出現局部皮溫升高、皮膚發(fā)紺、患肢明顯增粗伴或不伴有疼痛均需警惕靜脈血栓的形成,臨床中血管超聲檢查可用于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診斷;對于出現危急的呼吸系統癥狀、咯血樣泡沫痰的患者極有可能是發(fā)生了肺栓塞,及時發(fā)現是搶救成功的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