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賣萌記
一說起甲骨文,我們總會聯(lián)想到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似乎只有老專家才能看懂。其實甲骨文里也有很多字長得萌萌噠,就像是古人畫的簡筆畫,有一些甲骨文字我們第一眼看到就知道它是什么字。
比如“龜”字,在甲骨文里有兩種寫法,一種畫的是烏龜?shù)膫?cè)面圖,另一種畫的是俯視圖,兩種寫法都既簡單又萌萌噠。
有的甲骨文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常見了,但是你如果知道它的含義,也能一眼就認出來。比如“猱(náo)”,說的是一種獼猴,所以在甲骨文里它長得像一只可愛的小猴子。
有一些文字經(jīng)過3000多年的演化,現(xiàn)在的含義跟古時候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了。比如這個看上去人畜無害的“萬”字,在古代竟然是一種可怕的毒蟲——蝎子!就連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也說:“萬,蟲也”。不過很早以前它就被拿來代指數(shù)量了,用來指毒蟲的那個“萬”被加上了一個“蟲”字底,變成了“蠆(chài)”。
字義發(fā)生轉(zhuǎn)變的還有“秋”字,在甲骨文里,這個字原本是指秋天鳴叫的蟋蟀,后來慢慢變成了秋天的代稱。在一些寫法里,還會在蟋蟀屁股下面燃一堆火。
說到甲骨文里最萌的一個字,文字君覺得肯定非下面這位莫屬。它到底是什么字?我們不妨來猜猜看。
這個長得十分像貓,神態(tài)也像貓的字竟然不是“貓”!其實它是古代的一種青銅器具“鼎”。上面的兩只“貓耳朵”是提耳,下面的四條“貓腿”是鼎足。所以在甲骨文里,“問鼎天下”像“問貓?zhí)煜隆?,“鼎足三分”像“貓足三分”,頓時就一點也不嚴肅了。
有一些甲骨文字還會玩動漫Cosplay。比如動畫片《海綿寶寶》里的章魚哥。有一個甲骨文字跟它的臉型一模一樣,不信請看圖:
其實這是一個“斗”字,畫的是兩個人在打架斗毆,但是不知怎么,居然和章魚哥撞了臉。無獨有偶,章魚哥的好伙伴海綿寶寶也和一個甲骨文字撞了臉:
看這個字的樣子,估計很多同學都能猜出來,它就是牙齒的“齒”字。你們看它像不像是四顆門牙?古代人造字真是“簡單粗暴”??!
就連海綿寶寶的寵物小蝸也有一個撞臉的甲骨文字,它就是伸出兩只大眼睛的“單”字。
這么萌的漢字誰能想到它竟然是古代的一種武器,在樹杈兩端縛上石塊就能用來攻擊人。
還有一些甲骨文字簡直就是表情包,比如“子”字,怎么看都跟微博上的“攤手”表情是親生兄弟。
而下面這個甲骨文字你們有沒有覺得有點眼熟呢?難道它就是傳說中的奧特曼?其實它是“星”字,可能這個字是暗示奧特曼來自于外星球吧。
跟隨奧特曼而來的還有小怪獸,下面這只萌萌的大眼睛“怪獸”其實是一個“民”字,古人畫的是一個眼睛被刺了一刀的人,也就是奴隸。
有一些甲骨文字畫的好像個憨態(tài)可掬的火柴人,比如“天”字是一個腦袋被著重畫出來的人,本義為“頭”,后引申為“天”,大概是因為兩者都是至高無上的。
動作很可愛的甲骨文字還有“吳”字,它的本意是跳舞之類的娛樂活動,所以我們看到它的“胳膊”甩來甩去,好像一不小心就要掉下來一樣。
和“吳”一起共舞的甲骨文字還有“燕”字,雖然它畫的是一只小燕子,但因為太抽象了,所以看上去就像一個扎著兩個小辮的姑娘在跳舞。
同學們,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趣的甲骨文字呢?趕快發(fā)送到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上,和更多的同學一起感受漢字的無窮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