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夢
摘要:《滄浪詩話》是嚴羽所著的關(guān)于詩的理論著作,是整個兩宋最負盛名、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其共分“詩辨”、“詩體”、“詩法”、“詩評”、“考證”五篇。其中“詩辨”闡述理論觀點,是整個《滄浪詩話》的總綱;“詩體”主要探討詩歌的體制、風(fēng)格、流派;“詩法”研究詩歌的寫作方法;“詩評”是嚴羽的批評實踐,呈現(xiàn)的是其作為整個《滄浪詩話》總綱“詩辨”中的眾多詩學(xué)觀念,評論歷代詩人詩作,從各方面展開基本觀點。而“考證”對一些詩篇的文字、篇章、寫作年代和撰人進行考辨,相對其他四篇來說,“考證”較為瑣碎,偶爾也反映作者的一些文學(xué)觀念、文學(xué)思想。本文主要研究《滄浪詩話?詩評》中對唐詩的品評,其中涉及具體作品、作者等等。
關(guān)鍵詞:《滄浪詩話》;詩評;唐詩
縱觀當(dāng)今學(xué)界對嚴羽《滄浪詩話》的研究,一般側(cè)重于“別材”、“別趣”、“妙悟”、“以禪喻詩”等理論的研究,對“詩評”中的具體批評實踐涉及較少,事實上,“詩評”中的批評方法和批評標準等,對于我們正確認識和了解嚴羽的詩學(xué)理論詩具有很重要的價值的。下面我們就從《滄浪詩話·詩評》中有關(guān)唐詩的內(nèi)容來闡述我的觀點。
《滄浪詩話·詩評》是嚴羽對詩歌史和文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具體批評,其中主要涉及詩歌的時代特點、風(fēng)格及風(fēng)格的變化、作者人格及具體創(chuàng)作等一系列問題,總共有五十則。對于唐詩的品評共計有三十一則,分別是(以下原文都選自嚴羽《滄浪詩話》中華書局2014年版):
一、大歷以前,分明別是一副言語;晚唐,分明別是一副言語;本朝諸公,分明別是一副言語。如是此,方許具一只眼。
二、盛唐人,有似粗而非粗處,有似拙而非拙處。
三、五言絕句:眾唐人是一樣,少陵是一樣,韓退之是一樣,王荊公是一樣,本朝諸公是一樣。
四、盛唐人詩,亦有一二濫觴晚唐者,晚唐人詩,已有一二可入盛堂者,要當(dāng)論其大概耳。
五、唐人與本朝人詩,未論工拙,直是氣象不同。
六、唐人命題,言語亦自不同。雜古人之集而觀之,不必見詩,望其題引而知其為唐人今人矣。
七、大歷之詩,高者尚未失盛唐,下者漸入晚唐矣。晚唐之下者,亦墮野狐外道鬼窟中。
八、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xué),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
九、詩有詞、理、意興。南朝人尚詞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興;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漢魏之詩,詞、理、意興,無跡可求。
十六、戎昱在盛唐為最下,已濫觴晚唐矣。戎昱之詩,有絕似晚唐者。權(quán)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權(quán)德輿或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
十七、顧況詩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風(fēng)骨處。
十八、冷朝陽在大歷才子中為最下。馬戴在晚唐諸人之上。劉滄、呂溫亦勝諸人。李瀕不全是晚唐,間有似劉隨州處。陳陶之詩,在晚唐人中,最無可觀。薛逢最淺俗。
十九、大歷以后,吾所深取者,李長吉、柳子厚、劉言史、權(quán)德輿、李涉、李益耳。
二十、大歷后,劉夢得之絕句,張籍、王建之樂府,吾所深取耳。
二十一、李、杜二公,正不當(dāng)優(yōu)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太白不能作。
二十二、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太白《夢游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論詩以李、杜為準,挾天子以令諸侯也。
二十三、少陵詩法如孫、吳,太白詩法如李廣。少陵如節(jié)制之詩。
二十四、少陵詩,憲章漢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則前輩所謂集大成者也
二十五、觀太白詩者,要識真太白處。太白天才豪逸,語多卒然而成者。學(xué)者于每篇之中,要識其安身立命處可也。
二十六、太白發(fā)句,謂之開門見山。
二十七、李、杜數(shù)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視郊、島輩,直蟲吟草間耳。
二十八、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
二十九、玉川之怪,長吉之瑰詭,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
三十、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詩刻苦,讀之使人不歡。
三十五、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騷學(xué),退之、李觀,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諷》,不足為騷。
三十六、韓退之《琴操》極高古,正是本色,非唐賢所及。
三十七、釋皎然之詩,在唐諸僧之上。唐詩僧有法震、法照、無可、護國、靈一、清江、無本、齊已、貫休也。
四十二、孟郊之詩,憔悴枯槁,其氣局促不伸,退之許之如此,何耶?詩道本正大,孟郊自為之艱阻耳。
四十三、孟浩然之詩,諷詠之久,有金石宮商之聲。
四十四、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四十五、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fā)人意。
整個《滄浪詩話?詩評》評論的詩人,屈宋以下至漢魏有11人,兩晉南朝也有11人,宋代僅有王安石和蘇軾兩人,而唐代有45人,數(shù)量最為巨大,分別是:
少陵(杜甫)、韓退之(韓愈)、戎昱、權(quán)德輿、韋蘇州(韋應(yīng)物)、劉長卿、顧況、元(元稹)、白(白居易)、冷朝陽、馬戴、劉滄、呂溫、李瀕、陳陶、薛逢、李長吉(李賀)、柳子厚(柳宗元)、劉言史、李涉、李益、劉夢得(劉禹錫)、張籍、王建、李(李白)、玉川(盧仝)、高(高適)、岑(岑參)、李觀、皮日休、釋皎然、法震、法照、無可、護國、靈一、清江、無本、齊已、貫休、孟郊、孟浩然、崔顥等人。
從《滄浪詩話·詩評》評論所涉及唐代詩歌、詩人的數(shù)量來看,嚴羽對唐代詩人詩歌有所偏好以及對唐代詩人詩歌的重視程度。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嚴羽品評唐代詩人詩歌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
首先,對唐代詩歌特征的品評:
如“二、盛唐人,有似粗而非粗處,有似拙而非拙處?!笔菍μ圃姕啒阕匀凰囆g(shù)風(fēng)格的贊美;
“五、唐人與本朝人詩,未論工拙,直是氣象不同。”氣象是《滄浪詩話》中重要的術(shù)語,指的是詩歌整體風(fēng)貌和內(nèi)在精神氣質(zhì),此處是在間接表達唐詩的韻味不同于宋詩;
“六、唐人命題,言語亦自不同。雜古人之集而觀之,不必見詩,望其題引而知其為唐人今人矣?!痹跍胬丝磥?,唐詩的命題極為獨特,只需要看到詩的題目就可知詩唐人所作。當(dāng)然了,這一觀點有一定的片面性;
“八、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xué),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嚴羽認為無須懷疑,唐詩勝于宋詩;
“四十五、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fā)人意。”這一則是說生活的真實感受和真實感情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意義,實則是嚴羽對唐詩的情真意切進行表揚,強調(diào)“真”情“真”意。
其次是,對唐代詩人的品評:
如“二十二、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太白《夢游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論詩以李、杜為準,挾天子以令諸侯也?!?/p>
“十七、顧況詩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風(fēng)骨處。”
“四十三、孟浩然之詩,諷詠之久,有金石宮商之聲?!钡龋瑥纳鲜鏊婕暗脑娙藖砜?,嚴羽尤其對盛唐中唐慷慨激昂詩歌風(fēng)格的推崇,尤其是李白和杜甫。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嚴羽反對李白、杜甫優(yōu)劣論,并認為他們各擅勝場,我也認同這種觀點。除了李、杜,嚴羽也對其他詩人進行評述,如權(quán)德輿的雅正、高適岑參的悲壯、高適岑參的悲壯、劉禹錫的絕句、張籍王建的樂府等等都是公正公平的評價。
綜上,總的來說,嚴羽對唐詩還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
參考文獻:
[1]嚴羽:《滄浪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