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的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在資源開發(fā)以及工程的建設上加大了活動力度,但是考慮到我國的地質環(huán)境相對較差,所以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給我國的環(huán)境保護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從我國近幾年來不斷發(fā)生的地質災害可以看出,我國環(huán)境狀態(tài)不盡人意。對此,本文根據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相關特點,就其防治技術和措施進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討,為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特地;防止
引言
地質災害嚴重危害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破壞各種工程設施和社會財產,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嚴重影響到我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文章從地質災害危害出發(fā),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防治技術和實踐經驗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一、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特點及危害
常見的巖土地質災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地震、雨水侵蝕、坡腳挖掘、亂砍亂伐等。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中,礦山生產或是道路工程邊坡開挖等都會對地質地貌造成影響,地質結構的穩(wěn)定性會遭到破壞,最終導致巖體的崩塌。此外,泥石流也是比較常見的地質災害,其通常會在暴雨或是大雪融化之后形成洪流,在山溝或者是山坡之間流動。這種洪流在運動過程中會夾帶著大量的泥沙或者是石塊。產生泥石流主要由于過度開挖,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亂砍亂伐造成水土流失。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發(fā)生會威脅到周圍居民、過往車輛的安全,嚴重損壞交通設施和房屋結構。
二、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
2.1 滑坡治理
對于滑坡的治理措施往往采用幾種方法相結合的措施。其中首先以地表排水為主,然后再在地表上進行清方減載和填土反壓的措施。在外部的支持過程則以目前較為常用的抗滑擋強為主。此種方法在目前的滑坡方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這種方法在施工是存在很多的優(yōu)點,像布置靈活、施工簡單、施工面小、施工速度快等。在早些時期,我國鐵路建設的過程中采用抗滑樁技術時并未獲得成功。在以后的滑坡治理中,改變了治理措施,將地表排水和減方減載等措施來作為主要措施。最后逐漸形成以目前采用比較多的防治措施。具體就是以支擋結構、消方工程、排水過程相結合進行滑坡的綜合治理。
鋼筋混凝土格構錨固作為是滑坡治理的有效措施,目前在三峽工程的地質災害治理中開始廣泛的應用。鋼筋混凝土格構錨固技術主要是利用格構梁進行坡面的相關防護,利用預應力錨索或者錨桿(管) 進行固定的防治措施。對松散堆積層滑坡的治理來說,格構錨固結構有其獨一無二的優(yōu)點,特別是預應力錨索與鋼筋混凝土格構梁復合結構,可順著地形而設置,變形協(xié)調能力很強,施工技術簡便,整個過程中不需要大型機械來開挖擾動邊坡,適合滑坡區(qū)地形條件進行應用。
2.2崩塌防治
簡單的理解,崩塌是不同的裂隙面與結構面切割和組合導致的危巖體的脫落而發(fā)生的; 崩塌防治根據是加固已經形成的危巖體,阻止危巖體滑落,阻止并減緩卸荷裂隙區(qū)的擴展和卸荷裂隙的擴張,保持其相對穩(wěn)定性。因此對崩塌的防治工程主要就是對危巖體進行加固,相比滑坡來說,防治加固顯得較為簡單。對于那些主要受控于節(jié)理裂隙和結構面的組合的陡峻邊坡崩塌,其活躍程度是由卸荷裂隙區(qū)的擴展與卸荷裂隙的擴張共同決定的。裂隙較為密集的危巖地區(qū)、卸荷裂隙區(qū),清除部分危巖體后,危巖體部分用錨桿加掛網噴護錨固,可有效的達到減緩卸荷裂隙區(qū)的擴展和卸荷裂隙的產生,以此達到加固已經形成的危巖體的目的。
2.3泥石流防治
我們國家對泥石流災害的防治技術由最開始的被動災后治理,發(fā)展為如今的主動災前預防與災后治理結合方式。發(fā)展成為當前的局部的單一工程措施到生物防御、工程防御、環(huán)境保護、預測與報警相互支撐的綜合防治體系。泥石流的防治主要從預防、預警、治理3 個方面入手。在泥石流發(fā)生前就做出及時的警報,通知泥石流潛在發(fā)生的危險區(qū)域內的所有居民及時疏散,是直接減少人員傷亡最有效的措施。而在以往的泥石流防治實踐中,泥石流防治技術逐步形發(fā)展為巖土工程防治措施結合生態(tài)工程、溝、坡都兼治的綜合治理方式,對整個流域進行全面整治,逐步達到控制泥石流的發(fā)生的目的。目前說來,泥石流治理措施主要按照山坡整治、堆積區(qū)的整治以及溝谷區(qū)域的整治。在泥石流流域內嚴重的水土流失區(qū),主要采用山坡技術,上游清水區(qū)應該營建水源涵養(yǎng)林,裸露坡面生態(tài)修復,侵蝕溝道種植防護林,最終達到調節(jié)匯流、保護坡面、穩(wěn)定山坡、控制溝道的深部侵蝕的防治效果。在泥石流形成區(qū),引入小規(guī)模的截流引水工程,將暴雨徑流進行匯集,然后將其導入進穩(wěn)定的溝谷地區(qū),以此減輕區(qū)內的侵蝕作用。而修建在泥石流的流通段的攔沙壩,則是溝谷整治中的重要部分,其作用是穩(wěn)定溝床和岸坡,防止下切,蓄攔泥沙,對防治邊岸滑坡崩塌的發(fā)展有進行減緩甚至是阻止,主要是達到了減小泥石流規(guī)模的作用。
三、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預控建議
隨著我國基礎建設的深化,對地質災害防治的需求進一步加強,應該做到: 進一步加強山區(qū)城鎮(zhèn)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災害的監(jiān)測及預警; 特別是對于比較偏遠的山區(qū),要加強地質災害防范的宣傳教育,提高當地居民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技術手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的減災防災工作。特別是對于礦山、水電等重大工程的建設。針對不同的災害地區(qū)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防災減災技術。對于相應的防災減災部門,要制定科學的防災減災技術標準和可實施的防災減災規(guī)范。有效的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工作。加強對施工單位和有關人員的安全教育。在科研方面,要加強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研究,進行分險評估,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的研究。服務當地的社會發(fā)展,減少因為地質災害導致的損失。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做好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需要加強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相關理論以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從而對現有的減災技術進行完善,并創(chuàng)新技術方案。同時,需要提高巖土災害預報的精確度以及時效。在開展防治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工程設計工作,建立預控體系,促進巖土工程發(fā)展,維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郭小斌.分析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有效措施[J].福建建材,2016(09):46-48.
[2]朱鈺.論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防治措施[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6,31(03):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