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千年古鹽田,位于儋州洋浦半島鹽田村。7000多個形態(tài)各異的硯式鹽槽密密匝匝分布海邊,形成神秘而壯觀的景象。前來一覽奇景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
傳說1200多年前的唐末年間,一群福建莆田的鹽工不知何故,千辛萬苦遷居到當時海南島西部的古儋耳郡,在今海南省洋浦半島的海邊開山辟石,建造了這個鹽田。由于這里的鹽味鮮美,并對多種疾病具有療效,因此受到廣泛青睞,這座鹽田也因此得以生產(chǎn)延續(xù)多個朝代。據(jù)說,清朝乾隆皇帝就曾在聞報后,御書“正德”二字賜予鹽田人。至今,這里仍完好地保留著民間傳統(tǒng)制鹽的工藝。
因地制宜的鹽田很獨特,將海邊大片的天然火山巖削去一半,將石頭表面打磨平滑,四周留出凸邊,像一張張盤子。鹽槽都是不規(guī)則的圓形,大小不一。彎彎曲曲的石道在鹽田間縱橫交錯,連接鹽槽、濾池和鹵水池。聰明的鹽工們充分利用海南烈日高溫的特點,直接用太陽曬干的海灘泥沙過濾海水,形成高鹽分的鹵水,再將鹵水倒在石槽內(nèi),經(jīng)曝曬制作成食用鹽。古鹽田出產(chǎn)的食用鹽,白如雪,細如棉,咸味適中,不帶苦味,是鹽焗食品的上乘調(diào)料,還具有清熱退火、清毒散淤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