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弘揚中原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2018-01-01 00:00:00陳清華
        南腔北調(diào) 2018年2期

        9.香氣能夠行氣通血、開竅通關(guān)和通經(jīng)止痛。

        在得知《秦腔》獲得茅盾文學獎時,賈平凹用四個字做了概括:天空晴朗!他透露,那天特地在父母遺像前燒了香,最后去街上吃了頓羊肉泡饃,“吃得通體舒暢,吃得渾身有勁!”

        可見,最好吃的味道還是媽媽的味道,童年的記憶。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一書說童年吃的糯米藕給他“留下不可磨滅印象”。

        媽媽的味道,吃起來香啊。大家看那個香字,上面是禾,下面是甘。那是莊稼、谷物的甘甜。香字來自谷物燒烤出現(xiàn)的味道,似有若無。香味,來自于火,就是說,香不離火。

        鮮和魚,代表中國飲食哲學的陰陽格局。

        “魚香肉絲為何沒有魚?”這本是一句玩笑話,可有人卻較了真——山西人劉女士在重慶吃魚香肉絲,因菜中無魚而拒絕付賬并報警。

        魚香是川菜主要傳統(tǒng)味型之一。魚香肉絲是一道經(jīng)典的四川家常名菜。每一位川菜廚師在入行時,都會學做魚香肉絲,但絕不會在菜里加入魚肉。因為魚的腥味比豬肉腥味更大,加了魚肉,肉絲就會變味。

        “吃魚不見魚”,這正是“魚香肉絲”的神奇之處。怎么回事呢?魚香肉絲,以魚香調(diào)味而定名,魚香是川菜主要傳統(tǒng)味型之一。該味系菜肴是近幾十年才有的,首創(chuàng)者為民國初年的四川廚師。魚香肉絲的“魚香”,由泡辣椒、川鹽、醬油、白糖、蔥、姜末、蒜末調(diào)制而成。此調(diào)料是模仿四川民間烹魚所用的調(diào)料和方法,而取名為“魚香”的,具有咸、甜、酸、辣、鮮、香等特點,用于烹菜滋味極佳。魚香茄子的“魚香”則是用豆瓣醬、醬油、醋和白糖調(diào)成的。

        菜肴的香味,一方面取決于食材本來的味道,另一方面,也取決于食用香料或用香料配出的香精。特殊的香味,可促進食欲,促進人體分泌各種酶,讓人產(chǎn)生“垂涎欲滴”的生理反應。

        2017年7月20日,我的味覺提醒我,這個日子我將終生難忘。記得那天是周一,單位里開完例會,我看看表,時間大約是下午4點半左右,窗外下著毛毛細雨,回家吧,堵車;在單位附近吃飯吧,對食品安全問題又不放心。于是給附近的一個從事中醫(yī)研究工作孔姓朋友打了個電話,約好到他的住處煮面條吃。朋友爽快答應。5點左右我到他家。他給我泡了一壺茶,自己就開始下廚做飯。想不到才半個小時左右,這個“90后”的年輕企業(yè)領(lǐng)導就做出了四個菜。他給開了一小瓶“江小白”,自己喝啤酒。這頓飯讓我難忘,是因為味道。真香啊,尤其是他從家鄉(xiāng)貴州六盤水帶來的辣椒粉和他自己做的豬肉辣椒醬。即使是難以下咽的菜,沾了那個辣椒粉之后也足以令人胃口大開,更何況他做的菜本來就爽口。我給他開玩笑說,孔兄,你給你們領(lǐng)導建議一下,這個辣椒粉完全可以入中藥的,因為開胃嘛?;颊叱燥埾懔?,病就好了一半。

        一說《三國演義》中誰最會養(yǎng)生,大家總喜歡拿“董昭淡食30年,活了81歲”當例子。在三國這樣的亂世,饑荒、戰(zhàn)禍、瘟疫幾乎成了司空見慣的事了。據(jù)史書記載,當時的百姓“不死于兵,即死于病”。史書上還說,當時的中原大地,“人相食啖,白骨委積”。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說:“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說建安元年以來,就是從公元196年以來,不到十年的時間,“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三分之二死亡,其中七成死于傷寒。仲景這里所說的傷寒是指傳染病,是外感病,70%的人都是死于這個病。

        你再看曹操寫詩怎么說,他說“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亂世能活到81歲,且歷經(jīng)曹操、曹丕、曹睿三代,董昭這個三朝元老不簡單。

        董昭,一個袁紹的舊部,為什么能夠受到曹操的注意呢?原因之一就是董昭血氣足。曹操一見,眾人多面黃肌瘦,可這董昭滿面紅光,便問董昭有什么養(yǎng)生秘訣?董昭說,只是淡食30年罷了。

        淡食30年,怎么理解?僅僅是飲食清淡、減少鹽分的攝入嗎?不對,這個“淡”其實是甘之如飴。“淡”中有“甘”,這才是真正的淡境。老子說:“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保ā兜赖陆?jīng)》第三十五章)

        現(xiàn)在很多人吃飯不香。這也和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有關(guān)。就說咱們這個從事傳統(tǒng)媒體行業(yè)的人吧,你看,這個時代變化多快呀!1995年,我們一起迎來了中國第一張都市報——《華西都市報》的誕生;1997年,南方日報報業(yè)集團所屬系列報之一《南方都市報》創(chuàng)刊,到2003年8月日均發(fā)行量已達141萬份以上。但是,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現(xiàn)實是都市類報紙舉步維艱,相當一部分都市類報紙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這還只是紙媒的市場,如果說IT產(chǎn)業(yè),那簡直可以說是一日千里了。從諾基亞到蘋果,這才幾年時間?如今,人工智能時代已經(jīng)來臨了。

        科技的發(fā)達讓人方便了,也讓人的某些功能退化了,包括知覺和味覺。2005年前后,醫(yī)生開始用計算機開藥方,如今很多醫(yī)生已經(jīng)不會用手寫藥方了。過去醫(yī)生、護士查房,用手寫,了解情況很細致,如今電腦記錄,改個日期,再寫幾個字就可以了。方便了,但書寫和交流功能也退化了。

        我的中醫(yī)老師李一翔說,“五味令人口爽”,爽,妄也,人嗜于五味。五味,按五行分類法分別是:“酸、苦、甜、辛、咸”五種??谖逗苤?,吃太多美味,會傷到自己的味覺。每天吃這些辣的、辛的,胡椒、辣椒,最后味覺失靈、不敏銳了,一些食物的原味,比如馬鈴薯、紅蘿卜的香味吃不出來了。欲望最后就愈來愈嚴重,控制不住,欲是深淵,愈吃愈重。人對食欲的欲望愈淡、口味愈輕,反而他的味覺非常敏銳,能嘗出五谷之香。

        一年有幾季?這還用問嗎?“春,夏,秋、冬”四季呀。但在道家眼里,一年應有“春季、夏季、中季、秋季、冬季”這五個季節(jié)。“中季”就是中醫(yī)常說的“長夏”。根據(jù)《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說法,“長夏”的計算方法是這樣的:一歲有360天,共四季,也就是每季90天,只是將夏季最后18天劃給“長夏”。

        “春季、夏季、中季、秋季、冬季”,每個季節(jié)菜肴的“色”與“味”關(guān)系分別如下:

        春季:木盛、火旺、土休、金囚、水死,其色為綠、紅、黃、白、黑,其味為酸、苦、甜、辛、咸,涉及人體的五臟為肝、心、脾、肺、腎。

        夏季:火盛、土旺、金休、水囚、木死,其色為紅、黃、白、黑、綠,其味為酸、苦、甜、辛、咸,涉及人體的五臟有心、脾、肺、腎、肝。

        中季:土盛、金旺、水休、木囚、火死,其色為黃、白、黑、綠、紅,其味為甜、辛、咸、酸、苦,涉及人體的五臟為脾、肺、腎、肝、心。

        秋季:金盛、水旺、木休、火囚、土死,其色為白、黑、綠、紅、黃,其味為辛、咸、酸、苦、甜,涉及人體的五臟為肺、腎、肝、心、脾。

        冬季:水盛、木旺、火休、土囚、金死,其色為黑、綠、紅、黃、白,其味為咸、酸、苦、甜、辛,涉及人體的五臟為腎、肝、心、脾、肺。

        根據(jù)上述的五行分類,在餐飲烹調(diào)方面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應該克強扶弱,以求中和。例如:春季,人體的肝火比較盛,腎臟虧虛,在飲食烹調(diào)上應取其克木生水的白色與辛味的菜肴為主,如魚類、豆腐、辣椒、白色蔬菜等。

        現(xiàn)在是冬季,有人一感冒就喉嚨疼,然后就說自己“上火”了。什么叫“上火”?金朝的大家劉完素在他所著的《六書》中說:“諸熱皆屬于火?!币膀?qū)火”必須“退熱”。為什么“上火”?元代的名醫(yī)李杲在他所著的《十書》中則認為,“飲食勞倦”都會“損耗元氣”,都會“生火”,而“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 而且,“火分內(nèi)外虛實”。按照《素問》的說法,“上火”的原因是“發(fā)熱”,而“發(fā)熱”的原因,有的由于外界的感染,如烤火等等;有的由于身體虛虧,所謂“元氣損耗”的結(jié)果;有的由于氣郁,如憂恐、盛怒等等所激起。《素問》中說:“南方生熱,熱生火”、“陰虛生內(nèi)熱”?!吧匣稹钡脑蛴卸喾N,有的是外界的原因,有的是內(nèi)因,比如虛虧和氣郁這兩方面。

        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有一節(jié)《論治火》,其中說:“實火宜瀉,虛火宜補。”“虛中有實者,治宜以補為主,而不得不兼乎清;實中有虛者,治宜以清為主,而酌兼乎補。”可見,一見“上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以清瀉之劑瀉火,是不對的。你得區(qū)分是虛火還是實火,還得區(qū)分心、肝、肺、胃、脾、大腸、小腸、腎、膀胱中哪部分的虛火或?qū)嵒?,這樣才能辨證論治,然后確定是用黃連、梔子、石膏、黃芩,還是用天門冬等藥物去治療它們。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保ā兜赖陆?jīng)》第十二章)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diào),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味覺失靈;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fā)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圣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食物里的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稱為“五味”。食物消化后,酸味為肝膽所吸收,苦味為心臟、小腸所吸收,甜味為脾、胃所吸收,辣味為肺、大腸所吸收,咸味為腎臟、膀胱所吸收。

        辣味的食物有發(fā)散的功能,一般表癥都以發(fā)汗的方式來治療,所以對于表癥的治療大多食用辣味食物。酸味有收斂、固澀的功能??辔队信懦餄瘛⒗虻墓δ?。咸味有軟化硬物及促使下痢的功能。甜食有補充氣血的功能,所以人在疲倦時都比較喜歡甜食。甜食還能中和有毒性的東西,具有解毒的功能。

        有不少人不光味覺退化,嗅覺也退化,鼻子聞不到草木之香。明代方孝孺寫過一篇《鼻對》: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爐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覺而驚,引而視之,煜煜然紅,蓋裳之火者半也。于是罵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維鼻何司?別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爾頑若不知,遽俾火毒燼裳及衣。雍蔽之禍,豈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聲,聲與口同。曰:“我受命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蘭茝椒桂,其氣苾方,我聞我知,俾子佩藏。槁蕕腐鮑,風腥氣惡,我覺其穢,俾子避匿。子足不忘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職也。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宜寒,去裌就單,為風所加,外鑠內(nèi)郁,雍我鼻觀,遂至火燎切膚,而不知其然,皆子之過也,于鼻何罪?假使服食以節(jié),起處有常,順陰燮陽,無所敗傷,寧有不聞馨香乎?且古之志士,至于耄老,猶且居不求適,維道是奮,大雪皴肌,而爐不暇近,恐適意之致毒,知炎上之生滅,可不慎也?今子當始弱之時,有荼毒之禍。方當茹冰嚼雪,塊枕草坐,愁思怵迫,凍餓摧挫,猶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頹惰。當祁寒時,遽自溺于火,為身計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責,而反誚我為何哉!夫雍蔽之禍,厥有攸自:秦亥蠱昏,趙高乃弒,彼梁偏任,始有朱異;隋廣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虛中,蟲何由萃?此三主者,茍以至公為嗜好,以眾庶為耳鼻,上宣下暢,無所凝滯,雖有奸邪,何惡之遂?顧乃偏僻猜忌,執(zhí)一遺二,以蕕為薰,椒蘭是棄,由是禍亂交興,宗覆社圮。今子不務自尤,而維鼻是訾。一身之理且不達,況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爐,凝神養(yǎng)氣,既而鼻疾果愈。

        自己拉不出屎,卻怪茅坑。自己陰陽顛倒,傷害了身體,卻怪鼻子!豈有此理。方孝孺在文中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鼻子的抗議,實際上,寫的卻是順天應人之道,“假使服食以節(jié),起處有常,順陰燮陽,無所敗傷,寧有不聞馨香乎?”

        其實,只要你聞起來香,吃起來香,理論上都是入胃的。大家看《紅樓夢》里,寶玉最鐘愛的丫鬟晴雯,有一回想吃蒿子桿,就讓廚娘去做。蒿子桿,和山珍海味相比,是很廉價的菜??墒禽镒訔U既清涼、通腸胃,又可以開食欲、安心氣,使人心情平和,對睡眠比較好。相比之下,那個特別講究的妙玉,她愛吃什么呢?他喜歡冷藏冬天梅花上面的雪水,用來泡制“老君眉”茶,還喜歡府中的各色精美點心等等。賈寶玉愛吃什么呢?他愛吃蝦仁雞皮湯。王熙鳳愛吃什么呢?她愛吃火腿燉肘子,既美容又養(yǎng)顏的好東西。耄耋高齡的賈母,則愛喝杏仁茶,這杏仁應當是指甜杏仁,而非指藥房中的苦杏仁。杏仁有收斂作用,楊貴妃喜歡用的一種楊太真紅玉膏來擦面,這個“紅玉膏”,就是用杏仁加上輕粉、滑石等做成的,用來美容。賈母愛吃什么菜呢?一個中秋節(jié)的晚上,賈母的兩個兒子分別送來了幾道菜肴孝敬老太太,其中賈母唯一留下品嘗的,卻是一道叫雞髓筍的菜。用雞的髓,何等寶貴。至于筍,有四個方面的藥用價值:清涼,疏肝,通滯,消食。

        而那個劉姥姥,是個莊稼人,所以,招待她時特意做了一個茄子菜——“茄鲞”。劉姥姥直叫好吃,問這菜是怎么做的?在四十一回“劉姥姥醉臥怡紅院”一章中,鳳姐兒笑著回答:“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皮削了,只要凈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合香菌、蘑菇、鮮筍、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子,用雞湯煨干了,用香油一收,再用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現(xiàn)炒的雞瓜子肉一拌,就是了!”

        10.吃雞肋的故事。

        《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占對山黃忠逸待勞,據(jù)漢水趙云寡勝眾》,寫的是漢中最后一役,曹操兵敗斜谷界,三軍銳氣墮盡。此役之后,劉備正式稱號漢中王。

        這一回也講了主簿楊修被殺的過程: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于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毕暮類唬骸肮嬷和醴胃玻 彼煲嗍帐靶醒b。于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wěn)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只見夏侯惇寨內(nèi)軍士,各準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惇問其故。惇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辈賳緱钚迒栔?,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出斬之,將首級號令于轅門外。

        大意是說,曹操率領(lǐng)魏國大軍在漢中和蜀國開戰(zhàn)。對手馬超太厲害,這仗打得很窩囊。長時間扎營,又攻不下,退兵又不甘心。曹操覺得很沒意思。

        前思后想,曹操的心亂如麻。到了晚飯時間,生活秘書送了一碗用雞肋煮的雞湯。曹操吃了一口雞肉,覺得沒味,一問,是雞肋。《中庸》里面孔子說了這么一句話:“人莫不飲食也,而鮮能之味也!”大家每天都吃飯,但很少有人能夠享受食物帶來的美味。曹操這個時候心情不好,所以,即使是雞湯,他也覺得沒味。

        曹操正唉聲嘆氣,值日官、部將夏侯惇進來問:“今晚的口令是什么?”曹操隨口說道:“雞肋!”

        晚上的口令是“雞肋”。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聽了“雞肋”,都覺得莫名其妙:“怎么選這么個口令?”

        楊修再次出場。論出身,楊修和袁紹、袁術(shù)一樣,家族世代在朝廷為高官,“四世三公”,聲名顯赫。據(jù)《后漢書·楊彪傳》和《三國志·魏書·王粲傳》附“楊修傳”記載:楊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市東)人,祖先楊喜在漢高祖劉邦時期有功,被封為“赤泉侯”(赤泉,侯國,都在今河南魯山縣)。后來,他的高祖楊震(?—124年)在漢安帝時期為司徒;曾祖楊秉(92年—165年)漢桓帝劉志時為太尉;祖父楊賜(?—185年)在漢靈帝劉宏時期為司徒、太尉;父親楊彪(142年—225年)在漢獻帝劉協(xié)時期為太尉。

        楊修過于聰明,但這些終是小聰明,給他帶來殺身之禍。他曾經(jīng)猜透蔡邕在曹娥碑后題詩的隱意。看到曹操愛吃的點心“一盒酥”,楊修看成“一人一口酥”,然后擅自與曹植等人分而食之,還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偏曹植而遠曹丕。這些,都讓曹操心生不爽。

        聽到“雞肋”的口令之后,楊修不說話,埋頭收拾行李。別人問怎么回事,楊修又一次自作聰明,說:今晚口令是“雞肋”。雞肋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猜丞相(曹操)要撤兵了。

        話傳到曹操耳朵里,聯(lián)想到此前楊修在“門闊之謎”、“一人一口酥”等活動中自作聰明之舉,曹操起了殺楊修之心。這次,不過是從前積怨的一次總爆發(fā)而已,于是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楊修被曹操以擾亂軍心的罪名砍頭。

        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師還朝。

        在《三國志》里面,也曾經(jīng)記載吃雞肋的事。只不過,《三國志》里面原文不是《三國演義》里面說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是這樣說的:“食之無肉,棄之有味,孰可惜也!”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說的是謀生層面的問題,“食之無肉,棄之有味”說的則是烹調(diào)學層面的味道問題。吃飽和好吃,是兩個層面。

        11.“美髯公”:“云長髯有數(shù)乎?”

        正說間,適曹操命使來請關(guān)公赴宴。公辭二嫂,往見操。操見公有淚容,乃問其故。公曰:“二嫂思兄日久痛哭,不由某心不悲也?!辈傩Χ鴮捊庵l以酒勸。公酒后,自綽其髯而言曰:“生不能報國家,而背其兄,徒為人也!”操問曰:“云長髯有數(shù)乎?”公曰:“約數(shù)百根。每秋月約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紗裹之,恐其斷也。如接見賓客,則旋解之。”操取紗錦二疋(pǐ )作囊,賜關(guān)公包髯。

        這是《三國演義》中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通常,這段話被解讀為,一語雙關(guān)、微言大義之類,暗含了關(guān)羽大節(jié)與小節(jié)。甭管怎么說吧,關(guān)公沒有了胡須,那就不是關(guān)公了?!安偃〖嗗\二疋(pǐ )作囊,賜關(guān)公包髯”,都是曹操對關(guān)羽的愛護吧。

        按照中醫(yī)的理論,肺主皮毛,人身上所有的毛,包括頭發(fā)、胡子,都由肺主管。那么,關(guān)公脫胡須也好,或者一般人脫頭發(fā)也好,都和肺有關(guān)系。肺屬金,金生水,腎屬水,這么說的話,腎的媽媽是肺了。腎,其華在發(fā),往上推的話,治療脫頭發(fā),還得治肺。

        近段時間,網(wǎng)絡(luò)論壇一個帖子火了,《90后姑娘“雙十一”的第一筆訂單竟然是生發(fā)液……網(wǎng)友:看完之后,哭著摸了摸自己的發(fā)際線》。該則消息引起了90后網(wǎng)友在微博上吐槽脫發(fā)問題。

        阿里零售平臺消費數(shù)據(jù)顯示,與傳統(tǒng)認知不同,脫發(fā)并非只困擾著中老年群體,目前主流脫發(fā)人群的年齡已呈現(xiàn)明顯下沉趨勢。從年齡上看,新近一波剛剛邁出校園、初入職場的90后“小鮮肉”,和已經(jīng)成為職場中堅力量的80后青年,是最被脫發(fā)問題困擾的群體。

        在阿里零售平臺購買植發(fā)、護發(fā)產(chǎn)品的消費者中,90后以36.1%的占比,即將趕超38.5%占比的80后,成為擁有脫發(fā)煩惱的主力軍;而以70前、70后為代表的中老年群體的“補植”需求,遠低于人們的想象。

        90后已成為脫發(fā)“主力”人群。大業(yè)未成頭先禿。脫發(fā)趨低齡化與熬夜、作息不規(guī)律、不良生活方式和工作壓力有關(guān)系?!岸d”、 面臨“絕頂”危機,說明人體的氣血不旺盛了。中醫(yī)認為頭發(fā)與腎有關(guān),“腎為先天之本,其華在發(fā)”。

        2017年10月31日《恩施晚報》有一則報道:“‘90后’已經(jīng)禿了”的話題刷爆網(wǎng)絡(luò),脫發(fā)年輕化需警惕。

        報道稱,印象中,脫發(fā)常發(fā)生在中年人身上,但如今年輕人群脫發(fā)的現(xiàn)象亦屢見不鮮,甚至不少“90后”也為此苦惱。近日,一名“90后”女生在“雙十一”臨近時付的第一筆訂金竟然是防脫洗發(fā)水和生發(fā)液,一時間,“‘90后’已經(jīng)禿了”的話題刷爆了網(wǎng)絡(luò)。此外,換季之時許多人也會出現(xiàn)頭發(fā)大把掉落的現(xiàn)象。脫發(fā)是否已開始年輕化?脫發(f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防治?2017年10月27日,記者采訪了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yī)院皮膚科主治醫(yī)師張英虎。

        張英虎介紹:“脫發(fā)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如是后天性的脫發(fā)可在出現(xiàn)脫發(fā)端倪時予以防治。先天性脫發(fā)主要是遺傳產(chǎn)生的脫發(fā),患者出生時全身或局部(如頭皮、眉部)無毛發(fā);有的出生時毛發(fā)正常,后期開始脫毛,形成禿發(fā)或全身毛發(fā)脫落,這類病人一般不會恢復,只有極少數(shù)患者到青春期可以恢復?!?/p>

        張英虎介紹:非天生、非遺傳性的脫發(fā)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引起后天性脫發(fā)的原因很多,例如精神壓力過大,頭部的局部微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長期如此,造成頭發(fā)的病態(tài)性脫落;營養(yǎng)代謝失衡,新陳代謝系統(tǒng)失衡破壞,會導致大量頭發(fā)脫落;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當人體的內(nèi)分泌失調(diào),例如當雌雄性激素失調(diào)后,就很容易引起頭發(fā)脫落;外界對頭發(fā)的化學或物理性傷害以及脂溢性脫發(fā),比如日光中的紫外線過度照射,經(jīng)常使用熱吹風。一些藥物,還有燙發(fā)劑、潔發(fā)劑、染發(fā)劑等美發(fā)產(chǎn)品也是引起脫發(fā)的常見原因。脂溢性脫發(fā),是在皮脂溢出過多的基礎(chǔ)上發(fā)生的一種脫發(fā),常伴有頭屑增多,頭皮油膩,痛癢明顯,多發(fā)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壯年。此外,飲食中蛋白質(zhì)含量不足、缺鐵,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晚睡、過度減肥,自身免疫性疾病、真菌感染、燒傷等重大事故,都可能造成異常脫發(fā)。

        12 . 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孔明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童子曰:“劉皇叔在此,立候多時?!笨酌髂似鹕碓唬骸昂尾辉鐖螅∩腥莞??!彼燹D(zhuǎn)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于文幾,未審得入覽否?”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倍藬⒍Y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

        茶罷,孔明曰:“昨觀書意,足見將軍憂民憂國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誤下問?!毙略唬骸八抉R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語,豈虛談哉?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二公謬舉矣。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經(jīng)世奇才,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笨酌餍υ唬骸霸嘎剬④娭尽!毙缕寥舜傧嬖唬骸皾h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jié)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毖粤T,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掛于中堂,指謂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yè),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quán)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yè),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p>

        玄德聞言,避席拱手謝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云霧而睹青天。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皆漢室宗親,備安忍奪之?”孔明曰:“亮夜觀天象,劉表不久人世;劉璋非立業(yè)之主,久后必歸將軍。”

        玄德聞言,頓首拜謝。只這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后人有詩贊曰:“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p>

        玄德拜請孔明曰:“備雖名微德薄,愿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備當拱聽明誨。”孔明曰:“亮久樂耕鋤,懶于應世,不能奉命?!毙缕唬骸跋壬怀觯缟n生何!”言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濕??酌饕娖湟馍跽\,乃曰:“將軍既不相棄,愿效犬馬之勞?!毙麓笙?,遂命關(guān)、張入,拜獻金麻禮物??酌鞴剔o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賢之禮,但表劉備寸心耳?!笨酌鞣绞?。于是玄德等在莊中共宿一宵。

        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10月8日),公元207年出山輔佐劉備,最后在五丈原病逝。

        13 .鄧飏“筋不束骨,脈不制肉”,說明什么呢?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六回有這么一段話:“鄧飏行步,筋不束骨,脈不制肉,起立傾倚,若無手足,此為‘鬼躁’之相。何晏視侯,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此為‘鬼幽’之相。”

        鄧飏“筋不束骨,脈不制肉”,說明什么呢?說明這個人的肝和腎都出了問題,還比較嚴重,因為肝主筋、腎主骨嘛。起立傾倚,就是站起來就倒,就像沒有手足的“鬼躁”一般。這樣的人,不用和他打仗了,他自己都撐不了幾天了。還有那個何晏,整個一個行尸走肉,目無神色,面部精爽煙浮,看上去像朽木,臉上沒有一點光澤,這是“鬼幽”之相。肝藏魂而開竅于目,“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靈樞》),精陽之氣已經(jīng)沒有能力外現(xiàn)了。曹操在《龜雖壽》中說:“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扁鞘裁匆馑??就是說,看上去很舒服,很舒適?!肮碓辍薄肮碛摹笨瓷先ツ苁娣??眉清目秀、神采飛揚,這樣的氣色才舒服。

        鄧飏、何晏,這兩個人后來被司馬懿父子所誅。

        說起司馬懿,這個人不簡單,是諸葛亮的對手,在養(yǎng)生方面,比諸葛亮更高一籌,很能韜光養(yǎng)晦,也懂得制怒之道。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三回,講蜀魏兩軍對陣五丈原。司馬懿知道長期耗下去,蜀軍糧草必然不濟。諸葛亮必然想引司馬懿出來,但求速戰(zhàn)。

        司馬懿看穿了對方的心事,所以,堅守營寨不出,任憑士兵在外面叫罵,我自巋然不動。諸葛亮用計,想激怒司馬懿。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女人服飾,羞辱他,意思是:你這人不敢戰(zhàn),是個女人。司馬懿的兒子怒不可遏、忍無可忍。司馬懿也差一點就“無需再忍”。但是,司馬懿理性地計算了出兵迎戰(zhàn)的后果,還是忍了怒火。把憤怒轉(zhuǎn)化為高興,很開心地穿上女人服飾,笑著問大家好不好看。而且,還設(shè)宴,好酒好菜,款待了來使。

        司馬懿故作平靜地和使者聊天,問及諸葛亮的飲食起居。使者以為只是聊天,稀里糊涂地如實告知。司馬懿聽后,說:“孔明食少而事煩,其能久乎?”

        司馬懿從這個細節(jié),已經(jīng)看到了對手諸葛亮的敗勢?!笆成佟?,說明胃氣弱了?!笆聼?,說明腎陽不足了,睡眠不好了?!叭艘运葹楸尽?、“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能吃,不能睡,這樣的人你還怕他干什么呢?腎為先天之本,胃為后天之本。諸葛亮無論先天之本,還是后天之本,都很虛弱了。不足為慮。果然不出所料,諸葛亮不久便溘然長逝。

        14.水鏡先生:山野閑散之人,不堪世用。

        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jīng)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中,水鏡先生出場了。

        劉備于馬躍檀溪脫險之后,邂逅了一位隱士高人——水鏡先生。

        司馬徽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tǒng)等。其才華始終未得施展,一生湮沒不彰。

        司馬徽從不說別人的短處,都說好話。鄉(xiāng)中曾有人向他問好,他回答說:“好”。有一次,有人告訴司馬徽自己兒子的死訊,司馬徽便回答說:“很好”。司馬徽的妻子罵他。司馬徽回答說:“您的話也很好。”后來,“好好先生”便成了一個成語。

        水鏡先生門下有三個名徒:孔明、龐統(tǒng)和徐庶。

        水鏡先生曾經(jīng)告誡諸葛亮、徐庶、龐統(tǒng)三人:“奉孝鋒芒太盛,他死之后,你們方能出山”。

        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穎川人氏,是一位神秘大隱。小說描寫水鏡先生“松形鶴骨,器宇不凡”。水鏡先生住的草堂“架上堆滿書卷,窗外盛栽松竹,橫琴于石床之上,清氣飄然”。

        這個時候的劉備自認為人才濟濟,“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guān)、張、趙云之流”,但事實上,他奔波半生,至今沒有個安穩(wěn)的落腳處。他自己也很困惑。

        水鏡先生直言,你的隊伍里少了一位經(jīng)綸濟世的軍師,并明確告訴他:“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天下奇才,盡在于此,公當往求之”。

        高人就是高人,點到為止,到點就休息。劉備如墜云霧,還想繼續(xù)問個明白。水鏡先生卻說天色已晚,勸劉備早點休息。

        次日,劉備想邀請水鏡先生出山相助。水鏡先生想都沒想,委婉拒絕,不肯出山。水鏡先生謙虛地說:“山野閑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勝吾十倍者來助公,公宜訪之?!?/p>

        半路上,遇到毛遂自薦的徐庶。在徐庶的幫助下,連打勝仗。可惜,不久徐庶上當,被騙到曹操那邊去了。臨行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

        在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中,劉備在水鏡先生的指點下,已經(jīng)往隆中去了兩次,都沒見著孔明,正在準備第三次去拜見。恰恰在這個時候,水鏡先生飄然而至,這是和劉備的第二次見面,也是最后一次。

        這一次,水鏡先生不無夸張地向劉備推銷孔明。說孔明能力在管仲、樂毅之上,“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劉備堅定了三顧茅廬的決心。

        水鏡先生還非常神秘地說了這么一句話:“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話說明什么,說明水鏡先生已經(jīng)預先測知了諸葛孔明將來累死的命運,并告訴了劉備。天時,地利,人和,少一樣也難成事。復興漢室這個宏偉理想,諸葛孔明本領(lǐng)再大,再神機妙算,也算不過天。再怎么鞠躬盡瘁、嘔心瀝血,也是徒勞無益,最后還把最寶貴的生命搭上。一切自有定數(shù),誰也逃不掉。復興漢室終不過是個理想罷了。說到徐庶離開,水鏡先生淡然說:“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

        水鏡先生就像戰(zhàn)國時期的鬼谷子,恍惚中改變了歷史的發(fā)展方向。水鏡自己不下山,卻極力舉薦優(yōu)龍、鳳雛、徐庶、諸葛瑾等人。

        三顧草廬之后,劉備的命運才真正改變。后來的《三國演義》,就像一部《諸葛亮傳》。是誰讓他成功找到諸葛亮的呢?是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就是劉備的貴人。某種程度上說,沒有水鏡先生,也就沒有后來成就帝業(yè)的劉備。

        水鏡先生就是亂世中一位有知無覺、有智有慧的高人。

        我在電視節(jié)目、廣播節(jié)目和大學的講堂上多次講過,現(xiàn)在人的問題之一是有知無覺,問題之二是無知無覺,真正有知有覺的人并不多,智者、聰明人很多,慧者、大智若愚的拙者很少,越來越少。投資界有句話,叫“贏在格局,輸在計較”,就是說,很多人只看眼前,看不到未來,結(jié)果賺了小錢,丟了大錢,賺了利益,丟了友誼。我的一個朋友劉清波,人家于2015年,在大家都不看好那一幢爛尾樓的時候,他卻花了500萬把那幢樓買了下來,當時的按揭大概40%左右,他個人也就花了區(qū)區(qū)30萬左右的首付。當時還是水泥路,很多人都說他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不該買這個爛尾樓??墒牵芸?,“雙創(chuàng)”開始,小街小道的馬路全部翻修,路通了。他花了很少錢自己做了裝修,開起了民宿?,F(xiàn)在這幢爛尾樓最少值2500萬。可是當初那些勸他不要買的精明老板,公司要么在申請破產(chǎn),要么經(jīng)營維艱。我對劉清波說,你是個有知有覺的人,會算大賬,所以,你的成功不是偶然——當然,在道家看來,這也許不叫成功。

        另一個朋友李林青也是一個有智有慧的人,會算大賬,也會算小賬。他上學時數(shù)學最差,想不到現(xiàn)在生意卻做得風生水起。說他會算大賬,是因為他靠2000元左右起家,從古玩城做第一筆沉香生意,當賺到第一筆錢30萬時,他甚至連續(xù)三天感覺像生病一樣,不敢出門,不敢到鋪面去,惟恐人家來退貨。后來他又用這第一桶金賺了更多的錢,他把那個買他最多的貨的人稱為貴人。

        也許,每個人對貴人的理解不同,商人理解成能給他帶來財富的人,而文人、學者,則理解成能夠幫助他達成愿望的人,比如幫助出書的人。

        像李時珍這樣的大學者,也需要貴人相助,否則他的《本草綱目》也無法出版。那么,誰是李時珍的貴人呢?王鳳洲。王鳳洲何許人也?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督鹌棵贰纷髡咭恢笔莻€謎對吧?有一個說法:王鳳洲就是《金瓶梅》第一作者。

        王鳳洲是嘉靖年間進士,官至朝廷刑部尚書。當時王世貞與李攀龍同為“后七子”首領(lǐng),李攀龍死后,王世貞獨主文壇二十年。

        咱們接著說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出版情況。在明代,所謂的出版家實際上是刻書家。李時珍,字東壁,號瀕湖,湖北薊州人(今湖北省薊春縣的薊州鎮(zhèn)),著名的藥學家、醫(yī)學家;出生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卒于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享年76歲;生于醫(yī)學世家。所謂世家,起碼得三代以上吧。李時珍的祖父就是個醫(yī)生,是個鈴醫(yī),就是那種晃著鈴鐺、風餐露宿、走街串巷的游醫(yī)。

        李時珍的父親叫李言聞,字子郁,號月池。早年在鄉(xiāng)間行醫(yī),后成為御醫(yī)。月池公的正式頭銜叫太醫(yī)院吏目。吏目,就是級別很低,從九品。明朝的官職九品十八等,從九品已經(jīng)是十八等了。

        李時珍為什么叫李時珍?傳說他父親有一天到湖里打魚,網(wǎng)撒下去,只有一塊石頭。原來,這塊石頭乃是湖神。湖神對他說,你家娘子快生了。父親趕回家,正好碰到李時珍出生,所以給他取名石珍,后來諧音成了時珍。

        中國人崇拜石頭,“泰山石敢當”,民間認為它能辟邪。中國遠古神話里有一個大禹變熊的故事,說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化作石”,大禹朝這塊石頭大喊一聲:“歸我子!”隨后,奇跡發(fā)生了:“石破北方而啟生”,他們的孩子啟,大禹之子啟“石破北方”而生,從石頭縫里蹦出來了。

        原來,《西游記》的作者,說孫悟空從石頭縫里蹦出來,是從這兒學來的。

        孫悟空初名“石猴”,是自然之子,他蹦出來的那塊石頭,“三丈六尺五寸高”,對應著一年365天;“二丈四尺圍圓”對應著24個節(jié)氣。菩提祖師說“(孫悟空)這廝果真是天地生成的”。

        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huán),在《長生殿》里,這樣說自己名字的來歷:“奴家楊氏,弘農(nóng)人也。父親元琰,官為蜀中司戶。早失怙恃,養(yǎng)在叔父之家。生有玉環(huán)在于左臂,上隱‘太真’二字。因名玉環(huán),小字太真?!?/p>

        《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出世時口里銜一塊晶瑩剔透的玉,所以無論什么時候,脖子上總掛著那塊“通靈寶玉”,且這塊玉石上刻著字:“莫失莫忘”。“ 一個是閬苑奇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賈寶玉與其精神戀人林黛玉也有“木石前盟”之說,與他的夫人薛寶釵,則有“金玉良緣”之說。

        李時珍“幼多羸疾,質(zhì)成鈍椎”(《本草綱目序》)。公元1532年,也就是14歲那年中了秀才。大家看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考了一輩子也沒有中秀才,還是個老童生。如果能中舉,就可以光大門楣了。結(jié)果,李時珍連續(xù)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都沒有中舉。嘉靖十九年(公元1539年),李時珍23那年,他第三次落榜。在這之前,還由于勞累過度,得了骨蒸病,連續(xù)高燒不退,如果不是因為父親是醫(yī)生,那他的性命就難保了。

        看來,他是沒有舉人的命了?!安粸榱枷鄤t為良醫(yī)”,我做不了一個優(yōu)秀的宰相,那么我就退而求其次,做個好醫(yī)生吧。從此,他放棄科舉,開始學醫(yī)。

        嘉靖年間,全國性的瘟疫突發(fā)。李時珍跟著父親在這場瘟疫中施藥施醫(yī)活人無數(shù)。后來,看多了病人的痛苦,他發(fā)愿編纂《本草綱目》。從公元1552年到1578年,李時珍用了近30年編成巨著《本草綱目》,全書52卷,收錄藥品1892種,附圖1109幅,被達爾文稱為“中國百科全書”。

        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辛苦不細說了,那可是他一生的心血,也是他全家人的心血,單說這出版,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完稿,那時李時珍已經(jīng)60歲了。成書后他一直忙著找書商出版,兩年過去了,還是沒有找到。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李時珍背著重重的一袋書稿,長途跋涉,來到現(xiàn)在的江蘇太倉,找到王鳳洲,求他寫一篇序文,以方便謀求出版。

        王鳳洲答應了,并很賣力地夸獎了《本草綱目》:“如入金谷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之鑒,毛發(fā)可指數(shù)也。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茲豈僅以醫(yī)書觀哉?實理性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錄,臣民之重寶”。王鳳洲為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作序后,還作戲詩一首:

        李叟維肖直塘樹,便睹仙真跨龍去;

        卻出青囊肘后書,似求玄晏先生序。

        華陽真隱臨欲仙,誤注本草遲十年。

        何如但附賢郎舄,羊角橫摶上九天。

        王鳳洲都寫序了!南京書商胡承龍,這才同意承印《本草綱目》。但這個出版周期可真的漫長啊,13年過去,李時珍都75歲了,王鳳洲也去逝了,書還沒有出版。李時珍拖著病體之軀,向朝廷寫了一份遺表,說編寫《本草綱目》的意圖如何利國利民,懇望朝廷“恩準禮部,轉(zhuǎn)發(fā)史館采擇,或行太醫(yī)院重修”。李時珍太樂觀了,第二年,一直到李時珍去世,他也未能看到自己的《本草綱目》出版。

        15.“氣大傷身”:話說周瑜之死。

        說起《三國演義》中“因怒而死”的人物,大家馬上就會想到周瑜周公瑾。

        《三國演義》里面的周瑜,嫉賢妒能、心胸狹窄、自恃甚高,只因才智比不上諸葛亮,便多次設(shè)計謀害,結(jié)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中了自己的腳,中了諸葛亮的計謀。正所謂:“所愿不得,郁結(jié)于胸”。周瑜中過箭,醫(yī)生為他治療之后,囑咐他,千萬不可動怒。但是,他做不到。

        在赤壁之戰(zhàn)中,周瑜為保孫氏江東三代基業(yè),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少年得志,心高氣傲,對智謀超自己的諸葛亮心生嫉妒。屢次設(shè)計陷害,企圖借曹操之手或借軍令之名殺之,不料諸葛亮反而將計就計,使周瑜次次自食惡果。怒火中燒的周瑜,連遭三氣,終于氣絕身亡。

        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這樣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話,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把周公瑾浪漫化了,殘酷的戰(zhàn)場上哪里有文人理想中的瀟灑倜儻?

        兵不厭詐,周瑜讓蔣干中計,讓黃蓋詐降,讓龐統(tǒng)獻計連環(huán)船,可這一切,諸葛亮一眼就看破,諸葛亮永遠都勝他一籌,永遠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大敵當前,為了孫劉聯(lián)盟的大局,周都督忍了。他讓諸葛亮造箭、立軍令狀,本來想整死他,但被諸葛亮輕松化解。周瑜那股嫉妒之火越燒越旺。

        赤壁之戰(zhàn)的前夜,區(qū)區(qū)八萬之眾怎么才能打敗曹操八十萬大軍?周瑜定下“火攻”之計。但“火攻”的前提是:必須有東南風,才能將火攻之船送至北岸??蛇@寒冬臘月,哪里來的東南風?怎么可能有東南風?百密一疏啊,周瑜一時急火攻心,“昏倒在地,口吐鮮血”。中醫(yī)上,這叫“五志過極化火”,火熱迫血妄行,情志過激,火氣往上冒。諸葛亮知道,這是心病,為周瑜開了一方,方中只有十六個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周瑜看了,馬上從床上起來,心病好了。這才有了諸葛亮“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一舉破曹。

        諸葛祭風是個傳說而已,但他算準了冬至一陽生,卻是事實。冬至那天的丑時,起了一陣東南風,就是這股東南風,成就了周公瑾的英名,“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與此同時,他對諸葛亮的嫉恨也與日俱增。諸葛亮當然不會坐等危機發(fā)生,于是有了“三氣周瑜”的故事。

        這當然只是小說家言,真實的歷史并非如此。周公瑾,周郎,周帥哥,身為東吳大都督,何其風流,“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歷史上的周瑜比諸葛亮大6歲,并非嫉賢妒能、心胸狹窄之人。周瑜病逝后,蜀國來吊唁的是龐統(tǒng),也不是諸葛亮。據(jù)裴松之注《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劉備一次與孫權(quán)談及周瑜,也說他“氣量廣大”。就是說,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一個寬容大度之人?!督韨鳌酚涊d:“(老將程普)頗以年長,數(shù)凌辱瑜,瑜折節(jié)容下。普后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瘯r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孫權(quán)贊他“有王佐之資”、“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孫策有“外事不決問周瑜”之托,可見周瑜絕非心胸狹隘的小人。即使做不到宰相肚里能撐船,最起碼,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個道理他是懂得的。

        由此可見,所謂“三氣周瑜”“既生瑜何生亮”,不過是小說家的杜撰罷了。

        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慧神形象,小說寫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一氣周瑜是講諸葛亮神機妙算,在周瑜攻南郡時,諸葛亮讓趙云坐收了漁翁之利,率先取了南郡。攻南郡而不得,周瑜失算,金瘡迸裂。

        二氣周瑜是講周瑜為了討回荊州,施美人計,用吳主的親妹妹當誘餌,騙劉備至江東扣下,借機殺掉劉備,取回荊州。諸葛亮早已看穿,讓玄德公將計就計,先在當?shù)罔尮男鞆V造輿論,說玄德公要和吳主的親妹妹成親啦,然后讓玄德公攜重金拜望喬國佬和孫媽媽,鬧得全城皆知,使周瑜不敢輕易下手。“鴻門宴”有驚無險。玄德公和孫夫人安然回到荊州。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氣得臉色青紫,傷口崩發(fā)。這一回,金瘡難愈了。

        三氣周瑜講的是周瑜一計不成,再生一計,欲假借取西川之名奪回荊州,諸葛亮技高一籌,再次識破周瑜假途滅虢之計。在城下,諸葛亮故意令守城的趙云激怒周瑜,氣得周瑜摔下了馬。在船上,周瑜得知諸葛亮和劉備正在山頂飲酒取樂,氣得咬牙切齒。諸葛亮并在山上設(shè)下埋伏,讓所有士兵扯著嗓子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走投無路,諸葛亮故意不殺他,讓士兵閃開,羞辱他。周瑜被氣得毒箭瘡傷復裂墜于馬下,悔不該逞一時之氣而遺憾千古,仰天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后來他又收到諸葛亮給他的信,周瑜氣得怒氣填胸,金瘡崩裂,臨死前還憋著一口氣,連叫數(shù)聲“既生瑜,何生亮”而亡。年僅三十六歲。

        諸葛亮三氣周瑜,氣死他,再去吊喪,龐統(tǒng)先生說,諸葛亮這招,太狠了。從中醫(yī)上說,“被氣死”是可能的,正所謂“性情不調(diào),百病叢生;調(diào)和性情,則可康泰”。

        俗話說“氣大傷身”。周瑜就因長期生氣而疾病纏身,最后因心胸狹窄,被“三氣”之后,命歸西天。

        《三國演義》把周瑜當成反面角色,說周瑜小肚雞腸,心胸狹隘,嫉妒諸葛亮的才智,多次智斗均敗給智謀超群的諸葛亮,結(jié)果自己活活被氣死。

        中醫(yī)說,“氣是殺人賊”。周瑜死前癥狀是這樣的:本來就有箭傷的他,因為一時情緒激動,怒氣沖天,大呼幾聲就喘不上氣了,血氣不行,結(jié)果昏厥而亡。有醫(yī)生分析,這是典型的心肌梗塞突發(fā),也可以說,他是因心臟病突發(fā)而亡。所以說,制“怒”是人生一大智慧。

        中醫(yī)理論認為,五臟之中肝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郁,應天地四季為春,方位屬東,五行屬木。人的全身氣血需要依賴肝氣的順暢調(diào)節(jié),人的情緒和脾胃的消化功能也同樣需要肝氣的疏泄。應之于人一生,則肝應于春,有孩童之性,是故,高明的中醫(yī)治肝病,奉行“治肝擬童”這四字原則。就是說,治肝病和治小孩子的病一樣,肝臟的特點與孩童的習性差不多,你平時怎么教育孩童的?就用那個辦法治療肝臟疾病,嗯,就這樣,這就對了。孩童喜好動、性活潑,一味束縛,嚴守規(guī)矩,對孩童之健康不利,正如肝之性喜條達而惡抑郁。孩童就像一棵小樹,天性就是朝著太陽延伸,枝條自由發(fā)展。根深才能葉茂。這就是為什么那些長壽之人往往富有童心,老了,也像老玩童一樣,而不是動不動就發(fā)怒。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這才養(yǎng)肝之道??催^古文《種樹郭橐駝傳》吧?文中就提出“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這個觀點其實也可以用來治肝病。我們來看一下原文——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币蛏崞涿嘧灾^“橐駝”云。

        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家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繅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shù)?!眰髌涫乱詾楣俳湟病?/p>

        大意是說,郭橐駝其人,有傴僂病,像個駱駝,大家給他取了個外號:“駝”。橐駝聽到后說,很好啊,索性放棄了原名,自稱橐駝。

        郭橐駝以種樹為業(yè)。橐駝種的樹,沒有不成活的,而且活得久、生長快,果實結(jié)得也多。

        有人問他秘訣。他說,我種樹的訣竅,我只是“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順應樹木的天性,讓它盡情生長而已。種植嘛,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勻,根上帶舊土,筑土要緊密。之后,就不要再去動它,也不必擔心它,別再理會它。別妨害它的生長。別人種樹卻不是這樣,培土不是過分就是不夠。愛得太深,憂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雖說是愛它,實際上是害它。

        問的人說,你的種樹法,可以當成政治吧?橐駝說,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只是種樹匠,不是政治家。

        按照中醫(yī)理論分析,肝臟健康的人,忍耐力較強,情緒也比較正常;而肝臟一旦疲勞的話,人就容易發(fā)怒。經(jīng)常發(fā)怒又會傷肝。

        發(fā)怒不好,完全不發(fā)怒就好嗎?你有沒有注意,很多女生,平時常常生氣郁悶,卻又不好把怒氣發(fā)出來,只好憋在心里,變成肝氣郁結(jié)。肝氣郁結(jié)表現(xiàn)在臉上最明顯的就是生黃褐斑、臉色暗沉青黃。發(fā)怒也是一種宣泄瘀滯情緒的方式,適度的發(fā)怒能夠疏解肝木郁氣,但不能太過。如果怒氣過盛或長時間、經(jīng)常性發(fā)怒,那就不妙了。輕則傷身,重則傷命。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五音令人耳鳴”。從中醫(yī)上說,五音能影響人的情智。你看周瑜長期在戰(zhàn)場上廝殺,聽到的多為角音。角音為角斗之音,能激發(fā)斗志,興奮精神,肝火和心火倒是旺了,卻克了肺金,所以,最后周瑜吐血而亡。而且,戰(zhàn)場上天天爭吵或廝殺,這種喧囂的環(huán)境會造成大腦細胞的損傷、機體各組織器官功能的失調(diào),新陳代謝規(guī)律的紊亂就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了,這在醫(yī)學上叫做“精神自殺”。

        中國古代文化所講的“五音”為:宮、商、角、徴、羽。相當于現(xiàn)在的do(1),re(2),mi(3),so(5),la(6)。中國古代的音樂是以這五個音為主的,這“五音”也叫“五正音”,其它的是偏音或叫變音,即是音名。東方青色,與肝相通,五音為角,發(fā)病常表現(xiàn)驚駭;南方赤色,與心相通,五音為徽,發(fā)病常表現(xiàn)在新脈;中央黃色,與脾相通,五音為宮,發(fā)病常表現(xiàn)在肌肉和舌根;西方白色,與肺相通,五音為商,發(fā)病常表現(xiàn)在背部和皮毛;北方黑色,與腎相通,五音為羽,發(fā)病常表現(xiàn)在膝和骨。

        周瑜這個人少年得志,文武雙全,蒙吳主厚恩,一心報國。身為大都督,日夜操勞,壓力過大,過于勞累,積勞成疾。先天元氣受損,腎臟氣滯血淤,加上沒有節(jié)制地飲酒,致使肝臟解毒功能受損,血氣虧虛,伴有吐血,最后心血動力不足。加上箭傷——在一次攻打南郡的戰(zhàn)斗中,周瑜被曹將曹洪的毒箭射傷,經(jīng)名醫(yī)醫(yī)治后雖無性命之憂,但從此不能再動怒,否則就容易急怒攻心,舊瘡復發(fā),可他又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肝火盛,心氣結(jié),腎氣虛,身體陰陽失衡,因情志病導致心臟聚停而亡。

        據(jù)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研究人員調(diào)查了9875名36歲至52歲丹麥人的社會關(guān)系和早亡風險,內(nèi)容涉及與家人和朋友發(fā)生爭吵的頻率等。經(jīng)常與他人發(fā)生爭吵,早亡風險增加2至3倍。

        中醫(yī)理論認為,氣是百病之源。

        如果對比一下《紅樓夢》的話,里面因為生氣而疾病纏身的人,比較典型的如林黛玉,她就是小心眼,格外敏感,說話總是酸酸的。有一次,周瑞家的來送花,別人接到花,都歡天喜地的。她則不然,他接到花開口就問:是每個人都有呢?還是只給我一個人?當?shù)弥蠹叶加袝r,她酸酸地說:我說呢,不是別人剩下的,也不會給我吧。

        你看,她就這么一個姑娘,整天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斤斤計較。所以,身體一直不好,吃多好的藥也沒多少用。林黛玉患有肺結(jié)核,原本不該再生氣,可她管不住自己,不是哭就是生悶氣。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況且,而且和并且,日子長著哩,為一點小事生氣,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傻不傻???我不知道林黛玉有沒有抑郁癥,但抑郁情緒是有的。抑郁這個詞,嚴格來說不是描述一個情緒,而是一組情緒,包括悲傷啊、生氣啊、苦惱啊、沮喪啊等等,這沒有什么,正常人都會遇到。籠而統(tǒng)之,我們可以把這一組情緒統(tǒng)稱為“不開心”。知乎有個網(wǎng)友描述得很好,他說:這描述了情緒的一個向量,即:向下的,也就是低落,和高漲相對應,或者就叫它負能量。情緒還有一個向量,指向時間,我們今天是很開心的,明天可能就不開心了,這一小時很開心的,下一小時則不開心。然而在情緒之下,還有個內(nèi)隱的東西叫情感(心境),情緒是反應性的、短期的,情感(心境)則因為和認知結(jié)構(gòu)價值觀念人格特征結(jié)合了起來,更加穩(wěn)定和長遠。當抑郁情緒綿延數(shù)周甚至數(shù)月、數(shù)年,像林黛玉那樣,她“整個人都不好了”,因為長期的不開心已經(jīng)滲入了她的情感乃至人格。所以,分辨普通抑郁還是“可能有問題的抑郁”,第一個最顯著的指標就是時間。看到這里你自然而然會問“多久?”,這個一時半會兒還說不好,診斷標準是一回事,實際情況則可能千差萬別,有的標準說2周就成立,也有的說3個月。

        不過,要我說,女人一旦戀愛,智商急速下降的例子并不少見。在《紅樓夢》里,愛情就是一種病,一種深入膏肓的病,其實就是心病,這種病再好的藥石也難醫(yī)。病灶在心,名醫(yī)也無奈。寶玉與黛玉,這兩個人患的就是愛情病,不是呆癡就是發(fā)狂,很少有正常的時候。王太醫(yī)看出了她的病根——“平日郁積”,可是也沒有好辦法。在《紅樓夢》第八十三回中曹雪芹這樣記述:林黛玉“六脈皆弦,因平日郁積所致”。王太醫(yī)寫道:“六脈弦遲,素由積郁。左寸無力,心氣已衰。關(guān)脈獨洪,肝邪偏旺。木氣不能疏達,勢必傷及脾土,飲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氣不流精,凝而為痰;血隨氣涌,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養(yǎng)心脾。雖有補劑,未可驟施。姑擬‘黑逍遙’以開其先,后用‘歸肺固金’以繼其后。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比缓螅謱⑵呶端幰訉懥?。

        當她得知賈寶玉將與“情敵”薛寶釵結(jié)婚時,林黛玉怒從心頭起,馬上氣得口吐鮮血,臥病不起。那邊,賈寶玉熱熱鬧鬧地結(jié)婚,這邊,林黛玉大口吐血,結(jié)果命赴黃泉。

        誰“殺”死了林黛玉?從哲學上、文學上,有多種答案。但從中醫(yī)上看,這更多的屬于情志方面的原因,林黛玉內(nèi)心長久積累的抑郁情緒,造就了自己的悲劇。

        中醫(yī)認為:思則氣結(jié)。思慮過度,容易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失調(diào),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xiàn)食欲不振,憔悴,氣短,神疲力乏,郁悶不舒等癥狀。思慮過度不但傷脾,還會導致睡眠不佳,日久則氣結(jié)不暢,百病隨之而起。諸葛孔明就因為思慮傷肝勞神,結(jié)果早逝五丈源。

        在《三國演義》第十三回中,楊彪和朱儁由于李傕劫天子,郭汜劫公卿“‘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之間耳?!啾Ф?,昏厥于地”。甚至于,“歸家成病而死”。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研究所于智敏在2013年10月16日《北京晚報》撰文《氣血調(diào)而陰陽固守,憂郁開而疾病不生》,詳細分析了情志對健康的影響。文中這樣寫道:《內(nèi)經(jīng)》指出:“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以通達為順,運行通暢,衛(wèi)外機能正常,五臟陰陽平衡,人體健康不病。如果氣機閉塞,血脈淤滯,流通不暢,各種疾病都會隨之發(fā)生。所以,養(yǎng)生當以氣血為本,治病以血脈流通為要。

        怒則氣上。大怒最易導致血氣驟然暴逆上攻,輕則頭痛胸悶,重則損傷血絡(luò),令人嘔血吐血,甚則導致猝然昏厥,神志不清,不省人事。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或者加重,大怒是主要誘因之一。《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武鄉(xiāng)侯罵死王朗”都是激之使怒的例子。諸葛亮的千古一罵,直接導致“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于馬下”。

        喜則氣緩。生氣對健康固然有害,過度高興也會“樂極生悲”。過喜使心氣渙散不收,神飛不藏,四肢軟弱無力,精神難以集中。興奮過度也是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之一。小說《說岳全傳》有“樂死牛皋,氣死金兀術(shù)”一節(jié)。

        悲則氣消。悲傷過度也是一種消極的情感,持續(xù)過久則使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神氣不足,傷精耗氣,甚則悲痛欲絕,痛不欲生。倫敦國家心臟病研究院的馬丁·考衛(wèi)醫(yī)生曾在英國《衛(wèi)報》發(fā)表文章說:“我們經(jīng)??梢钥吹綖閻矍閭挠^的例子,嚴重的可以導致心臟病發(fā)作而死亡?!标懹魏吞歧垛O頭鳳》的故事,唐琬就因悲傷過度而死。

        恐則氣下。恐懼是對某一事物感到恐懼不安,進而深陷其中,不能解脫??謶謱е碌闹苯雍蠊褪菤鈾C下陷,或升發(fā)不及,甚則因恐懼傷腎,使腎中精氣虛陷。人們常說的“嚇得屁滾尿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寒則氣收。天寒地凍之時,不知保暖避寒,容易觸冒寒邪致病。寒性凝滯,寒則氣收,使人皮膚腠理閉塞,使衛(wèi)氣收斂,不得出入敷布,人體就會出現(xiàn)四肢冷涼,身體蜷縮,瑟瑟發(fā)抖,甚則“透心涼”。輕則令人感冒、咳嗽、發(fā)熱,重則出現(xiàn)凍傷甚至凍死。

        炅則氣泄。炅,音jiǒng,熱的意思。炎炎夏日,暑氣熏蒸,烈日暴曬,不知避暑,極易外感火熱之邪,使腠理開,汗大泄,以致暑熱傷津耗氣,令人頭暈口渴,倦怠乏力,大汗出,亡陰亡陽,脈洪大,甚則跌撲昏倒,不省人事。

        驚則氣亂。猝然受到驚嚇,發(fā)于不備之時,超越機體的適應限度,就會使氣機運行紊亂,令人驚慌失措,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六神無主?!度龂萘x》“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中,張飛睜目喝: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zhàn)?喊聲未絕,曹操身邊的夏侯杰驚得肝膽碎裂,倒撞于馬下。

        勞則氣耗?!吧谟谶\動”,養(yǎng)生“常欲小勞”,但一定要掌握好“度”。否則,勞累過度,可導致氣機失調(diào)和正氣耗傷。輕則喘息,汗出,肌肉酸軟,倦怠乏力,不欲飲食,嚴重的可導致“過勞死”。

        思則氣結(jié)。過度思慮,可使氣凝滯不通,氣機的升降出入失常,氣機不暢脾胃就會出問題,就會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都t樓夢》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感花落淚,對月傷情”,是個“思則氣結(jié)”的典型代表。她的早逝與憂傷有很大的關(guān)系。

        中醫(yī)養(yǎng)生講究平心靜氣,保證心情的愉快舒適,使“精氣神”處于最佳運行狀態(tài),心平氣自和,氣和神自安,“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

        16. 三國第一謀士郭嘉之死。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三國謀士,大家很快就想到:臥龍鳳雛,二荀郭嘉。要說三國第一謀士,通常都會想到諸葛亮。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自比管仲、樂毅,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好友,如徐庶、崔州平相信他的才干。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已經(jīng)被神化了,成了智慧的化身。魯迅曾說:“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妖魔化”。

        曹操帳下有四大謀士,即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其中最讓曹操念念不忘的,當屬郭嘉。郭嘉(公元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后于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

        年輕一些的朋友,更喜歡郭嘉,說他才是三國第一謀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諸葛亮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及郭嘉,故有此說。當然,也有謹慎的研究者算了一個年齡賬:郭嘉27歲出山,那是公元197年。諸葛亮出山時也是27歲,那是公元207年。假若諸葛亮在公元197年跟郭嘉同時出山的話,那時的諸葛亮才17歲。 一個17歲的男孩,講的話誰信吶。

        照我看,三國第一謀士是鬼谷子的門生水鏡先生。人家知道大勢,知道人力之有限,根本就不出山,“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它冬夏與春秋”。按照野史的說法,郭嘉和臥龍都是水鏡先生的弟子。

        郭嘉(公元170年-207年)曾經(jīng)為袁紹短期效力。離開袁紹之后,郭嘉賦閑六年。27歲那年,經(jīng)荀彧引薦,投靠曹操。曹操聽郭嘉分析了天下大事后,大贊郭嘉是自己的“奇佐”,認為郭嘉能幫自己成就霸業(yè)。郭嘉離開營帳,在路上對荀彧說:“這才是我要侍奉的人主”。說明郭嘉和曹操情投意合,你不用開口,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我已知道你要表達什么。郭嘉死后,曹操痛哭不已,也就不奇怪了。赤壁之戰(zhàn),曹操大敗,嘆息說:“若郭奉孝在此,決不會使吾有此大??!”

        郭嘉果然不出曹操所料,輔佐曹操11年左右,對曹操有三大貢獻。

        戰(zhàn)略上,他幫曹操制定了統(tǒng)一北方的大計;戰(zhàn)術(shù)上,他用“十勝十敗”之說曉以大義,說“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鼓舞了曹軍將士的斗志,幫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這是郭嘉對曹操的第一大貢獻。

        郭嘉對曹操的第二大貢獻是,助曹操擒殺呂布。呂布,江湖人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可萬人敵,曹操出兵攻打,呂布也不怕。曹操沒有辦法,不準備打了。郭嘉進言,主公這時候放棄功打,功虧一簣呀,“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于敗亡”。郭嘉說,我有一計,可成。曹操依郭嘉計策,水淹呂布于下邳,呂布終于敗亡。

        郭嘉太厲害了,智謀過人,可惜,天妒英才,上天不讓這么聰明的人活太久。郭嘉38歲,就含恨離世。臨死之前,還留下遺計。就是這個遺計,幫曹操平定了遼東。這是郭嘉對曹操的第三大貢獻。

        郭嘉遺計定遼東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呀,袁紹敗亡之后,他的三個兒子開始為爭奪地盤而廝殺。其中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入遼東。郭嘉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留下書信一封交于曹操,曹操看后點頭微笑。曹操突襲烏丸,一舉拿下,之后,袁熙、袁尚逃向遼東太守公孫康。次日,眾將都主張乘勝追記,進攻遼東,曹操表現(xiàn)淡定,不出兵。公孫康和袁熙、袁尚之間各有心思:二袁想殺了公孫康,奪下他的地盤;公孫康也想殺了他們倆,然后將其人頭獻給曹操,但又怕曹操攻打他,于是就暗中探聽曹操方的消息,得知曹操沒有出兵,就設(shè)下“鴻門宴”,把二袁殺了,將人頭送給曹操。

        眾將都急了,問曹操為啥還不出兵。曹操說,等二袁的人頭送來再說。大家表面上不敢笑,內(nèi)心里都覺得曹操糊涂了。想不到,二袁的人頭真的送到了。眾將不解,曹操說:“果然不出奉孝所料?!辈懿龠@才拿出郭嘉的遺書,遺書上勸曹操不要進攻遼東,讓他們爭斗,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曹操依郭嘉之計,輕松平定了遼東。

        郭嘉兵不血刃,就殺了袁紹兩子。這就是《三國演義》中郭嘉遺計定遼東的故事。

        “空城計”,諸葛亮利用司馬懿過于謹慎這一特點,用一座空城嚇退了十萬大兵。在郭嘉,這根本不算什么。

        郭嘉基本上能都算準敵人的下一步,所以一生謀斷,無一落空。曹操攻打烏丸,曹操怕在荊州的劉備會乘機偷襲。郭嘉說“放心,劉備不會來了,因為劉表會攔住劉備的”。后來,劉表果然死了,劉表的妻子暗算劉備。劉備乘機偷襲計劃落空。

        郭嘉死前,幫助曹操統(tǒng)一了北方:滅呂布、敗袁紹,郭嘉可以說居功至偉。郭嘉死后,曹操的很多戰(zhàn)役,再也沒有那種成竹在胸的感覺了。

        曹操在《龜雖壽》中說“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薄梆B(yǎng)生”一詞出自《管子》。郭嘉過于聰明,又把這種聰明用到極點,所以,根本沒有精力顧及養(yǎng)生。

        蘇東坡到晚年,仍然面色紅潤,才思敏捷,原因之一就是他比較注意“養(yǎng)生”。據(jù)他本人在《東坡養(yǎng)身集》中說:他每天會習慣性地取剛煮熟的芡實一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滿口津液,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每天用這種方法吃芡實10-30粒。

        郭嘉可沒有這般雅興。

        郭嘉和后來的諸葛亮,都太聰明了,腦子轉(zhuǎn)得太快,他們幾乎把全部的精力和興趣都放到揣摩敵人下一步的打算了,結(jié)果消耗了自己的陽壽。出謀劃策,還不是靠窺探人心?每一次窺探人心,必損一點陽壽。

        “兵不厭詐”, 一招一式,都是斗智,都是勾心斗角。詐,是要動心神的。郭嘉畢竟是器,有肉身的器。器和神的區(qū)別是:器有限而神去窮。聰明是種靈氣,資源有限,用完了也就沒了。水鏡先生算準了郭嘉活不久。再說,想要困住真龍劉備,助東海蛟龍曹操,已經(jīng)違背天理,更是損耗了大量靈氣。郭嘉最后因為靈氣耗盡,吐血而亡。

        他們能掐會算,可是算準了又如何?算準了結(jié)果卻無力改變,那不是徒勞無益么?

        中醫(yī)講的是整體原則,人體所有的不舒服、所有的癥狀都有相關(guān)性。中藥是以偏糾偏,也就是說:以藥物的偏性糾正身體的偏性。

        波多野结衣绝顶大高潮|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语对白精品在线观看| 大陆老熟女自拍自偷露脸| 色综合久久网| 国产两女互慰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久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1000部夫妻午夜免费|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亚洲一区二区婷婷久久|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98| 日韩av不卡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成年人毛片毛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av|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网址你懂的| 在线无码免费看黄网站| 日本一区二区午夜视频|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放荡的少妇2欧美版| 全部孕妇毛片丰满孕妇孕交| 男女超爽视频免费播放| 日本激情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av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国语对白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男人和女人高潮免费网站 | av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亚洲国产福利成人一区二区| 日本骚色老妇视频网站| 精品人妻少妇丰满久久久免| 精品国产亚洲亚洲国产 | 色老头久久综合网老妇女| 精品国产你懂的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观看三级视频| 亚洲亚色中文字幕剧情|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