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文明產生開始,色彩就伴隨著出現(xiàn)了,在大千世界,處處皆是色彩。在整個繪畫史中,色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繪畫里,色彩可以先聲奪人。藝術家在繪畫中,色彩的情感表現(xiàn)是藝術家的靈魂。研究色彩的象征性和特點,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色彩的運用,結合人的心理特點來研究色彩,才能更好地掌握色彩的表現(xiàn)方法。
關鍵詞:色彩情感;心理效應;色彩表現(xiàn)
一、色彩的由來
(一)色彩的產生
色彩每天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是色彩。商場里各種形形色色的商品,菜市場各種的色彩的蔬菜,大自然里豐富多彩的色彩種類,都是我們能夠感知的色彩。
那么,什么是顏色呢?“顏色是一種幻覺”,肯尼思·R.法爾曼在文中這樣說到。簡單來說,顏色是人們在光的作用下,由視覺傳遞在腦神經上,反映出來的交互式的過程。在色彩的形成中,光是占了重要的地位的,比如在一個密閉的空間,沒有任何的光線,就沒有多姿多彩的顏色了。
(二)不同人的色彩偏好
愛娃·海勒在著作《色彩的性格》中,就做了一個實驗,在1888人中,調查他們對于色彩的偏好。最后的結果是人們對于藍色的偏好占了百分之三十八,其次是紅色、綠色、黑色、粉紅色、黃色、白色、紫色、金色、褐色、灰色、銀色、橙色。這只是一個小的實驗,概括性的,不代表整個人類,不過從中可以看出,色彩帶給人們的心理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對于藝術家而言。
二、色彩的功能和主觀象征性
(一)色彩的生理功能
對于色彩的生理功能主要從藝術家的自我認識開始。我們比較熟知的色彩的生理功能最主要的是冷和暖。暖色主要有:紅黃橙,冷色主要有:藍色。冷暖色的運用,在畫面中給人的心理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暖色給人的感覺是激情,冷色給人的感覺是安靜。
色彩還有著脹縮感,進退感,和輕重感。脹縮感主要是人的眼睛的一種錯覺現(xiàn)象,例如同一個人穿著白色和黑色的衣服,黑色的衣服就會給人一種錯覺,覺得會苗條一點,其實是眼睛的錯覺的問題,光波的長度不同,人們接受的不一樣。
進退感也是相同的,在繪畫中,對空間的推進就靠色彩來實現(xiàn),其實都是一種錯覺,這種錯覺在繪畫上的運用就比較廣泛。但是掌握了這種色彩的生理功能,對于藝術家的繪畫創(chuàng)作就比較得心應手了。
(二)色彩的心理功能
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個體的差異性,對于色彩的感知與認識是不同的。人們的生理反應引起了思維的反映,不同的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促使人們的色彩心理反應也不一樣。例如民族風俗的不同,地區(qū)差異性,導致各個民族的人們色彩心理的不同。年齡的差異也是導致不同的原因,小孩更偏向鮮明的色彩,成人更多的是安靜的色彩。而在性別的差異也會導致對色彩的認識不一樣。男人偏向沉穩(wěn)的色彩,黑色、褐色等,女人偏向活潑的顏色,紅色、黃色等。
藝術家掌握了色彩的心理功能性,不僅在創(chuàng)作上對自己情感的抒發(fā),更能在創(chuàng)作上就能面對大眾不同的色彩心理,從而去創(chuàng)作,更能通過色彩去向大眾表達情感。在對于不同的欣賞人群,或者面對不同階段年齡的學者,在色彩上能夠達成共識。
色彩是永不枯竭的象征源泉,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地區(qū),色彩的象征性是不同的。但是,色彩都充當著一種信仰,一種寄托,一種媒介。在全球,色彩以它傳統(tǒng)的形式存在,并且在新時期,還在不斷地衍生出它新的意義。
(三)色彩的主觀象征性
之前在文中提及色彩只是客觀存在的,使人們主觀感受,形成的一種視覺形式。在色彩的象征性中,色彩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形式,不同的空間,人們賦予它不同的意義。
在繪畫上,對于色彩的主觀和客觀性是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的。啟功先生的著名的用朱色畫竹子,有些學者就在朱竹和墨竹之間討論,竹子怎么能夠畫朱色的呢?其實在這個問題上,也無需討論。在色彩的特性中,就不難發(fā)現(xiàn)問題的答案。朱竹也好,墨竹也好,只是畫家的一種媒介,是畫家的主觀思想在客觀事物中的表現(xiàn),如是說,現(xiàn)實的竹子還是綠色的,怎能畫為墨色呢?特別是后印象派的繪畫,更多的是主觀的色彩去表達。
現(xiàn)實的竹子是綠色,而畫上的竹子是紅色,其實是為了表達一種積極,一種信仰。
三、色彩的和諧
(一)色彩構成和諧
色彩和諧就是一個色彩的“度”,藝術家對度的把握就是對色彩和諧的把握。在繁雜的色彩中,對于色彩和諧是一個難得話題。 在魯?shù)婪颉ぐ⒍骱D返摹端囆g與視知覺》里,對于和諧是拿其跟音樂作對比的。對于顏色的和諧,沒有一個清楚的界定,就跟人的美貌一樣,在于欣賞者的眼光,對于一些一般性的色彩和諧標準,只是對于初學者而言,僅僅是一些色彩指南,色彩的和諧組合,還是得看藝術家的決定。
(二)對色彩和諧的追求
無論我們去追求哪一種色彩組合,最終目的都是色彩的和諧。在追求和諧的道路上,基礎的色彩搭配要求掌握貫通。最重要的是在藝術家的手里和欣賞者的眼里,對于色彩的和諧,其實就是兩者的相互和諧。任何一個色彩的搭配不僅要求表現(xiàn)藝術家的情感,更要的是和諧而均衡。
在對色彩和諧的追求時,傳統(tǒng)的色彩和諧理論在現(xiàn)在也許就不適應了,在追求和諧的同時也要去了解色彩的分離,順應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是我們追求色彩和諧的不變腳步。
四、藝術家的色彩
色彩是永恒的話題,對色彩的淺顯分析研究,可深化對藝術的理解。從色彩的產生,色彩的功能來分析,對認識色彩有很大的幫助。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色彩,人們的主觀色彩勝于客觀色彩,“眼見的不一定為實”,這一點對我們以后的創(chuàng)作,起著重要的作用。對色彩的研究,不僅增加了理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的運用。
參考文獻:
[1]魯?shù)婪颉ぐ⒍骱D?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朱疆堯,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愛娃·海勒.色彩的性格[M].吳彤,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3]斯蒂芬·潘泰克,查理德·羅斯.美國色彩基礎教材[M].湯凱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阿恩海姆,霍蘭,蔡爾德.藝術的心理世界[M].周憲,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5]張明.解讀繽紛的色彩世界——色彩心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