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發(fā)展小學作文教學實踐獲得較大的突破,加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在一些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創(chuàng)新課程實施下也不斷取得有益的探索。但是當前小學作文課堂仍存在隨意性和無系統(tǒng)性,整體作文寫作水平不高,缺乏“讀者意識”等現(xiàn)狀一直影響著小學語文寫作教育。本文基于接受美學家伊瑟爾(Wolfgang Lser)提出“讀者意識”,針對小學生寫作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探索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讀者意識”的有效教學策略和途徑。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語文寫作;讀者意識;作文教學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讀者意識”現(xiàn)狀分析
接受美學家伊瑟爾(Wolfgang Iser)提出“讀者意識”是寫作中的對象意識指寫作時心中存有傾訴或交流的對象,它是“讀者的需求或?qū)徝榔诖谧骷翌^腦中的反映,是讀者的存在與作用內(nèi)化生成于作家心中的一種意識”。[1] 當前義務階段的小學作文教學質(zhì)量不盡人意究其原因與教師的經(jīng)驗和能力以及語文教育界對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不夠深入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從一線小學語文教師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生寫作活動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其表現(xiàn)之一就是對寫作中“讀者意識”的忽視。
義務階段的學生從小學二三年級開始就開始寫話和習作訓練,五六年級的學生寫作訓練更是語文課堂中不可或缺一個環(huán)節(jié)。小學生在語文教師有目的、有序地引導下提高自我的寫作能力。其次從語文課堂的角度,寫作訓練是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通過有效的積累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罢Z文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盵2]小學生寫作的“讀者意識”是基于自我認知的價值觀進行書面表達的呈現(xiàn)。語文教師對學生“讀者意識”的忽視直接影響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小學生對于內(nèi)化的意識和形象的表達模糊就會導致無話可寫。
小學生缺乏“讀者意識”導致寫作水平不高的現(xiàn)狀還表現(xiàn)為幾個方面:一是寫作內(nèi)容空洞,缺乏真實情感。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足不出戶便是天下事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tài),小學生對于生活中的人和事觀察不夠細微,在實際寫作過程中,真情實感的流露較少,甚至生編硬套,七拼八湊,下筆艱難。小學生缺乏真切的生活體驗,其寫作就失去了意義。 二是語言匱乏,缺乏文采。許多小學生對于語言的積累和運用還處在口語化階段,沒有練字用詞的意識,缺乏對內(nèi)化意識的“詩意化”表達,如有的學生在寫母愛的作文,在全文中通篇都在“寫母愛很偉大”,“母愛很重要”,“每個人都要重視母愛”語言的反復又缺乏細致的描寫,全文體現(xiàn)為沒有感染力。三是邏輯錯誤,積累不足。小學生的“讀者意識”要求寫作需要多個角度來表達,由于實際積累的匱乏,小學生下筆之時更是難以拓展思維只能生編硬造缺乏語言邏輯性。
基于以上的認識小學生“讀者意識”的缺乏造成學生對作文畏難情緒,以及語文教師作文課堂對“讀者意識”的忽視,導致寫作教學日漸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讀者意識”思維的構(gòu)建
2010年由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針對義務階段提出: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注重品行培養(yǎng),激發(fā)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yǎng)成良好習慣。寫作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和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zhì)擔負著主要的作用。
我國古代著名文論《文心雕龍》中說,閱讀的過程是“披文以入情”,而寫作則是“情動而辭發(fā)”,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讀者意識”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實踐中,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對周圍的事物看法是學生內(nèi)化意識的“詩意化”表達。構(gòu)建學生“讀者意識”可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1.增加生活體會,表達真情實感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晝夜不息?!鄙罱?jīng)歷和情感體驗是小學生寫作素材的直接來源之一,寫作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對生活的真正感受,學生寫作的“讀者意識”來源于生活的素材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悟,將思想感情牢牢捆綁在一起。語文寫作課程增強小學生語言的豐富與積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作文表達真切的情感,往往來源于生活的積累。只有增加學生對多重生活的體驗,內(nèi)化情感的意識,在生活中仔細感受深入思考,寫作時才能“下筆千言,一揮而就”。
2.加強修改指導,形成“讀者意識”
在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及以本為據(jù),總結(jié)寫作方法?!皩W校的課堂教學,除了提倡感悟以外,還要有技術(shù)層面的細致分析?!?[3]語文教師以課本為范本從課文中尋找出切合學生實際的寫作方法,作為科學依據(jù),文本結(jié)合讓學生有效訓練,同時在實際語文教學要進一步印證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小學生在寫作技巧的運用上,教師應及時暗示學生寫作方法很容易掌握,給予心理鼓勵。語文教師還要及時點拔指導,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深印象,進而掌握方法。增加當堂作文的訓練模式,避免了學生抄襲的現(xiàn)象形成自我的“讀者意識”。最后教師在習作改評時,要戳中指導重點,對給予學生高分鼓勵。
3.增強實踐,拓展構(gòu)建途徑
實踐是小學生習作能力提高的最主要途徑之一。語文教師應精心營造寫作氛圍和創(chuàng)造寫作實踐途徑?!白x者意識”的形成離不開實踐,如有效的當堂作文,具有獎勵機制的作文比賽和演講比賽等等都是小學生在學校語文教育的有效實踐。在課外,參觀博物館、烈士陵園、動物園,利用寒暑假做義工為社會做貢獻等等增進生活的感悟,各種具有主題意義的課外活動也是有效的途徑。
4.重視積累,提高審美能力
華東師范大學方智范教授就建議語文教師“應該選讀一些重要的美學和文藝學論著,注意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教師自身積淀厚了,識理多了,視野寬了,立足點高了,既能宏觀把握,又能微觀深入,語文閱讀教學才能進入游刃有余的境界”。語文教師以身作則,將蘊含著幾千年文化精髓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貫穿到實際的語文作文教學中,帶領(lǐng)學生深入到古典文學作品里去領(lǐng)悟真正的審美情趣。如小學教材中大量的古詩詞就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來源,語文教師以自我的文學素養(yǎng)影響學生的文學感悟,增加小學生的文學語言積累。通過強調(diào)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積累才能真正增加作文的文采。
總之,新課程改革中小學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一個重要課題,加強小學生的寫作“讀者意識”,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審美能力,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究和實踐。
注釋:
[1]百度百科.讀者意識[D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王先需.文學文本講演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84.
參考文獻:
[1]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C].科學教育出版社,1980,102.
[3]湯建英.小學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讀者意識”的實踐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覃曉琦(1992-),女,壯族,廣西貴港人,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