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二月花令是由梅花、蘭花、桃花、薔薇、石榴花、荷花、鳳仙、桂花、菊花、芙蓉花、水仙花、臘梅為十二個月的當令花。我國疆土遼闊,資源豐富,南北方氣候差異大,根據(jù)各個地方人民的喜好不同,十二個月的代表花,也因此有很多不一致的花種。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十二月花令
十二月花令的應用形式比較廣泛,在古代文學、音樂、瓷器等領域都有涉及。
(一)在文學領域
十二月花令通過十二月花神的故事及習俗而廣泛為人所知?!笆禄ㄉ瘛笔歉鶕?jù)社會風俗與歲時花信的自然規(guī)律,按每年十二個月冠以花名而成的。中國民間有一個\"花朝\"之慶?;ǔ?,亦稱花王節(jié),于唐朝開始盛行,傳說每年農歷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民間會在這一天依照禮俗祭花神,向花神祝壽,以祈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平安吉祥、招財進寶。
在清乾隆時期梨園抄本之《堆花神名字穿著串頭》( 傅惜華藏) ,是目前可見 “十二花神”扮相中最早的文字記錄,其扮相服色,詳載如下: 大花神,正生色扮。戴花神帽。三髯。穿四時花顧繡出擺衣。手執(zhí)金瓶,插牡丹花。閏月花神,為蓂莢門主瑞草靈芝,丑色扮。戴小紫金冠。拍粉,手鐲腳鐲,項圈多須頭。穿顧繡采蓮衣,大紅繡褲,棕鞋。左手拿靈芝千年運,右手拿棕掃帚。正月花神,為瘦嶺仙官梅占魁,小生色扮。戴文昌帽。穿張生衣。執(zhí)瓶,插春梅花。二月花女,為嵩岳夫人雪杏花艷,小旦色扮。插鳳翠過翹。穿舞衣。手執(zhí)玉蘭花。三月花神,為武陵學士白碧桃,小生色扮。戴巾著褶子,內披風。手執(zhí)桃花。四月花女,為婪尾仙姑愛薔薇,貼旦色扮。禿頭梳螺獅頭。穿西湖景白綾裙,大紅褲,顧繡采蓮衣。左手提花籃,內鶯粟花,右手執(zhí)杏花并花鉤 ( 鉤如符節(jié)式) 。五月花神,為紅衣使者,噴火榴紅,凈色扮。戴朱砂判帽。醬色面,紅飛鬢。著大紅圓領,掛肚扎甲裙。肩背葫蘆。內插菖蒲、蜀葵花。手執(zhí)石榴花。六月花女,為華墩仙緣并頭蓮,小旦色扮。梳頭項圈,紗罩,手鐲。穿元 色顧繡紗采蓮衣,月華裙,手執(zhí)荷花, 持鵝毛扇。七月花神,為五萼大夫海棠仙,小生色扮。戴晉巾,扎帶,穿花褶子,系宮絳。手執(zhí)海棠花。八月花女,為金英女史桂子蘭生,旦色扮。扮如嫦娥式。手執(zhí)桂花。九月花神,為晚香居士黃菊老人,付色扮。白頭陀,戴大荷葉巾。粉紅面,白飛鬢。穿斗褶子,系宮絳,拄杖。手執(zhí)菊花。十月花女,為錦城仙子芙蓉貌。正旦色扮。兜頭,翠過翹,穿銀紅綾襖, 外罩藏袖錦披風,宮絳上系白葫蘆。手執(zhí)芙蓉花。十一月花女,為雪紅令寒雅郎,外色扮。戴東坡巾。白三髯。穿沉香緞褶子,外罩披風。手執(zhí)水仙花。十二月花女,為九英仙姥裴臘女,老旦色扮。白發(fā),帕子兜頭。著沉香緞老旦衣,外罩冰梅披風,帕子打腰,左手抱花神,右手執(zhí)臘梅花。如此詳細的描述了當時扮演者的形象,讓我們后人能清楚的再現(xiàn)當時場景。
(二)在音樂領域
十二月花令主要以民歌為載體,民歌方面的載體主要強調的是樸素性,民眾娛樂性,易傳播且傳播途徑廣,與大眾生活緊密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民俗傳統(tǒng)性。民歌的風格各異,主要由不同地區(qū)的人民編曲,這些民歌由于受地理環(huán)境、經濟狀況、文化傳統(tǒng)以及語言、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 , 形成了自已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山西省內所編寫的《十二月花》民歌是受作為山西腹地,受外省影響較少,自然特征鮮明,以秧歌類型突出的晉中區(qū)所影響。《十二月花》其歌詞的陳述,采用了時敘體中的月令形式,整首民歌歌詞如下:
正月里甘草花出土發(fā)芽(喲嗬) ,
二月里(呀),開的是迎(呀么迎)春花(呀) ,
三月里桃杏花一齊開放(喲嗬,哎) ,
四月里生成了(那)羨黎花(呀嗬晦) 。
五月里麥子黃磨成白面(喲嗬) ,
六月里(呀) ,白蓮花藕斷絲(呀么)
連(呀) ,七月里珍珠花點點落地(喲嗬,哎) ,
八月里雞冠花繞紅滿院(呀嗬晦) 。
九月里白菊花不怕寒霜打(喲嗬) ,
十月里(呀),松柏樹常青冬夏(呀) ,
十一月雪花飄來飄去(喲嗬,哎) ,
十二月開的是那雪里梅花(呀嗬晦)。
(吃晦晦晦喲晦晦晦晦吼奴吼唯呀嗬哎喲喲)雪里梅花(呀嗬晦)。
以上民歌都是廣大人民智慧的結晶,展現(xiàn)了他們對大自然,及生活的熱愛,用“十二月花”這種結構或是歌唱民間流傳的各種人物故事,或是表現(xiàn)戀愛婚姻,或是反映勞動生活。雖然民歌每句字數(shù)有參差,富有彈性,曲調節(jié)拍流轉不定,有較大的靈活性,但語言生動流暢,且無損于音節(jié)的和諧。也正是這種隨意自然,且與大眾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民歌特性,才使得人們更易于傳唱,也使得“十二月花令”流傳至今。
(三)在瓷器領域
康熙斗彩十二月花神詩文套杯能夠較好的展現(xiàn)“十二月花令”,每只杯上繪制有十二個月份的代表花卉,題詩一首,并在詩文下方有一個“賞”字??滴醵凡适禄ㄉ裨娢奶妆蔑@了傳統(tǒng)工藝的精致與巧妙,同時也體現(xiàn)了當時文人墨客題詩的意蘊古雅,這是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
以上所提及的領域里,都包含有關“十二月花令”文學詩詞,所以十二月花令從古流傳至今,最不能缺乏的是筆筆相傳,口口相傳,十二月花令的應用領域都與大眾生活緊密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民俗傳統(tǒng)性,也體現(xiàn)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及喜于創(chuàng)作,樂于傳播的精神,在當下的社會我們不僅僅要做的是繼續(xù)將十二月花令的傳統(tǒng)繼承下去,同時也要積極學習古代人民的創(chuàng)作精神,創(chuàng)造出更多適合傳播十二月花令的領域。
參考文獻:
[1] 珍珠倒卷簾:一種獨特的口頭傳統(tǒng)結構 李貴生
[2]天津博物館館藏清三代精品瓷器賞析
基金項目:本論文發(fā)表由2017年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業(yè)行動計劃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