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標記是自然語言中的一個重要研究機制,其功能在于標記某一名詞組在句子中之語法關(guān)系,或標示某事件參與者的語意角色。本文以南島語系中賽考利克泰雅語和雅美語為研究對象,考察其格標記特殊用法,以及與焦點系統(tǒng)間的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 :賽考利克泰雅語;雅美語;格標記;焦點系統(tǒng)
賽考利克泰雅語為臺灣原住民泰雅族使用的南島語系之一,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臺灣西部和南部山區(qū)。雅美語是南島語言中唯一的菲律賓語,使用人群主要為居住在蘭嶼島的達悟人原住民,也是臺灣高山族雅美人的共同語。泰雅語和雅美語同屬南島語系,語序為VSO,是動主賓型語言。本文通過實地展開對臺灣多地的語言田野調(diào)查,分析發(fā)現(xiàn)格標記的位置均落于賓語之前,以區(qū)別語句中的施受關(guān)系,且格標記與焦點系統(tǒng)、句子焦點之間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下面分類小敘。
(一)雅美語的格標記
雅美語中的格符號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用來標記普通名詞,一類用來標記專有名詞(或是人名)。名詞的格又分主格[si][u],處格[ji][du],屬格[ni][nu],及受格[si][su]。主格是標記句中的焦點,處格標記地點,受格是動作的接受者,屬格則相對受格而言,如果語法上的受格因動詞焦點的變化成為句中的焦點,以主格標示時,原來的語法受格則轉(zhuǎn)為以屬格標示。
1.Ya k-um-an su asa panai.
(現(xiàn)在吃-AF 受格 一 碗) 他要吃一碗。
2.na-turuk-en ni ina u kanakan.
(她-打針-PF 屬格 媽媽 主格孩子) 媽媽替孩子打了一針。
雅美語中格的標記和動詞的焦點詞綴有密切的關(guān)系。焦點被視為是句子中強調(diào)的部分,被強調(diào)的名詞組是用主格標示,再依據(jù)名詞的屬性(普通名詞還是專有名詞)選擇格標記。以下用主事焦點,受事焦點,處所焦點,受惠焦點和格的標示來說明格記號(格標記)與焦點的關(guān)系。
主事焦點句(AF):主事者以主格標示出。如果主事者為專有名詞,主格標示為[si],主事者為普通名詞,主格標示為[u]。同時動詞要有標示主事的詞綴。
3.K-um-an si ina su kuis.
(吃-AF主格 媽媽 受格 豬肉)媽媽吃豬肉。
4.U inu-ku ya k-um-an.
(主格 狗-我 現(xiàn)在 吃-AF)我的狗正在吃。
受事焦點句(PF):在以受事者為焦點的句子里,受事者以主格標示出,原有的主事者則要以屬格標示。專有名詞的受事者的格位記號為[si],普通名詞的受事者的格記號為[u]。
5.Bakbak-en si manpang ni ina.
(打-PF 主格manpang 屬格 媽媽)媽媽打了manpang。
6.kan-en u kuis ni ina.
(吃—PF 主格 豬肉 屬格 媽媽) 豬肉是媽媽吃的。
處所焦點(LF):動作發(fā)生的地點或是處所為句子的焦點時,在動詞詞干后加[-an]表示處所的焦點,處所名詞前則以主格[u]標示出。
7.U wahai akakan-an-ku.
(主格 房子 吃 LF 我)房子是我吃飯的地方。
受益焦點(BF):動作的受益者成為句子的焦點,在動詞前加表示受益者的前綴[pa-],受益者名詞前以主格[u]標示出。
8.Na-pa-nutung ni ina su kanen u anak.
(她-BF-做飯 屬格 媽媽 受格 飯主格 孩子)為了孩子,媽媽做飯。
雅美語有兩種不同的命令句標示:一種是在動詞前加前綴詞[pan-],一種是在動詞后加后綴詞[-i]。前者是主事焦點形式的命令句,是在動作尚未開始前所做的命令,如例10;后者則是受事焦點命令句,是在動作已經(jīng)做了后,命令繼續(xù)往下執(zhí)行,如例11。
9.Pan -apis-i su ayub.
(AF-洗受格 衣服) 洗衣服。
10.Apis-i u ayub-mu.
(洗-PF 主格 衣服-你) 洗衣服!
(二)賽考利克泰雅語的格標記
賽考利克泰雅語里人稱專有名詞之格標記包括主格、屬格、處所格及伴同格等四套,而普通名詞之格標記則包括主格、屬格、處所格及工具格等四套。然而這種區(qū)別已逐漸在消失,標示普通名詞的部分格標記已逐漸取代了人稱專有名詞的格標記。例如:標示普通名詞的主格、屬格標記均可常用來標示人稱專有名詞,標示人稱專有名詞的伴同格也可以用來標示普通名詞。另外,賽考利克泰雅語的這些格標記在現(xiàn)實生活中已常省略不用,特別是年輕人的交談對話更是如此,故句子的次序就不容許任意更動,即謂語在句首,主語在句尾。
(1)主格標記
主格標記[i]、[qu]的語法功能是用以標示一個句子的句法主語,與動詞的焦點詞綴形成一種呼應關(guān)系,而這種句法主語可以標示多種不同的語意角色,有時是標記一事件的主事者;有時是標示一事件的受事者;有時是標示處所;有時是標示工具參與者;有時是標示受惠者。此外,泰雅語的主格標記往往被省略,特別是在年輕人的交談對話中:
11.主格標記標示主事者。
m- ngilis i sayun.
(主事焦點-哭 主格 人名) Sayun在哭。
12.主格標記標示受事者。
Slit-un ni bonay suxan (qu)k’man qani.
(砍-受事焦點 屬格 人名 明天 主格 草 這)。這草明天將被Bonay砍掉。
13.主格標記標示處所。
Gal-an=maku’ pila’(qu) pskwan pila.
(拿-處所腳墊=我 錢 主格郵局)我在郵局提錢。
14.主格標記標示工具。
s-qaniq na ‘laqi’ qani (qu) qqway qani.
(周邊焦點-吃 屬格 小孩 這主格 筷子 這)這小孩用這筷子吃(東西)。
15.主格標記標示受惠者。
s-sabu’ na yaya’ qulih (qu)yutas.
(周邊焦點-拿 屬格 媽媽 魚 主格 爺爺)。媽媽為爺爺包魚。
(2)屬格標記
屬格標記[ni]、[na]、[nqu]可以標示所有關(guān)系之所有者。
16.屬格標記標示所有者。
Ngta’ ni watan.
( 雞 屬格 人名)Watan的雞。
17.屬格標記標示主事者。
s-baziy na yabakacing qu pila’=nya’
(周邊焦點-買 屬格 爸爸 牛 主格 錢=他 屬格) 爸爸用他的錢買牛。
(3)處所格標記
處所格標記[ki]、[i]、[sa]、[te]、[squ]之主要功能在于標示處所。除ki出現(xiàn)在人稱專有名詞前外,其余I,sa,te,squ等四個處所標記均出現(xiàn)在普通名詞前。
18.m-usa’=saku’ m-‘a(chǎn)bi’ ki taru kira’.
主事焦點-去=我 主格 主事焦點-睡覺 處所格 人名 待會兒
我待會兒去taru’(那里)睡覺。
19.Wal m-skongat sa rhzyal=ta’ qani qu panat la.
完成貌 主事焦點-消失 處所格 土地=我們 包含 屬格 這 主格平埔族 助詞
平埔族已逐漸地在我們的這塊土地上消失了。
20.P(in)tbzir-an=nha’ squ kmukan qu rhzyal=nha’.
賣-處所焦點=他們 屬格 處所格 客家人 主格 土地=他們 屬格
他們把土地賣給客家人。
(4)工具格標記
21.Slit-an=maku’ na soki’ qu mikuy.
砍-處所焦點=我 屬格 工具格刀 主格 芒草 我用刀割芒草。
(5)伴同格標記
伴同格標記是用以標示伴同者。泰雅語伴同格標記原只用來標示人稱專有名詞;然現(xiàn)在年輕人的交談對話中,也可以用來標示普通名詞。
22.m-usa’ qmalup qu watan ki yumin.
主事焦點-去 主事焦點打獵 主格 人名 伴同格 人名 Watan和yumin去打獵。
23. M(in)p-bu’ patus mlhngan shera’ qu kinsat. Ki loman.
主事焦點(完成貌)交互-射 槍夜晚昨天 主格 警察伴同格 流氓
昨天晚上警察跟流氓互擊對方。
以上是兩種不同族語的格標記系統(tǒng),異同相間。二者同屬南島語系,格標記均為專有人稱名詞和普通名詞服務,均置于賓語之前,標記施受關(guān)系功能顯著。差異性體現(xiàn)在賽考利克泰雅語專有人稱名詞格標記和普通名詞格標記界限日趨模糊,與語句焦點相輔相成,雅美語的格位系統(tǒng)相對明確,穩(wěn)定性較為鞏固。在生成語法范疇里,選擇格的形式(詞綴、前置詞等標記)時會牽涉到純粹關(guān)系和標記關(guān)系。純粹關(guān)系就是可以用直接支配關(guān)系來表示的語法組成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例如,主語即為一個NP和一個直接支配它的S之間的關(guān)系,賓語即為一個NP和一個直接支配它的VP之間的關(guān)系。標記關(guān)系指的是一個NP和一個句子,或者和一個VP之間的關(guān)系,而格標記就會在此時發(fā)揮它的標記功用。生成語法學家大多數(shù)傾向于將格標記解釋為一種規(guī)則引入,旨在反映多種深層結(jié)構(gòu)和表層句法結(jié)構(gòu)。表層結(jié)構(gòu)即為格的外顯形式,可通過借用音系載體進一步生成音系表達式,表層結(jié)構(gòu)與語義解釋無關(guān),如雅美語中的主格標記[si]、[u]。深層結(jié)構(gòu)則相當于命題的角色,是一個V和幾個與整句發(fā)生某些特定格標記關(guān)系的NP的配置,如例3中,[u]標記了ina(媽媽) kanakan(孩子)與動詞turuk(打針)之間的關(guān)系,它深入到了句法層面,對句子基本語義關(guān)系的形成起決定作用,可通過借用語義載體進一步生成語義表達式。格標記則充當了一種由深層結(jié)構(gòu)向表層結(jié)構(gòu)轉(zhuǎn)換過程中的顯性語法手段,標示某一名詞組在句子里的語法關(guān)系或作為事件參與者的語意角色。臺灣南島語的格標記在VSO語序的特色語言中,不同于其它語系標記后置現(xiàn)象,置于名詞組之前,且與語句焦點系統(tǒng)融合互佐,可謂語言學花園中絢麗的一景。
參考文獻:
[1]張郇慧.臺灣南島語言雅美語參考語法[M].臺北:遠流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00.
[2]黃美金,吳新生.泰雅語語法概論[M].臺北:遠流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01.
[3] CJ.菲爾墨.“格”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