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政治建設事關黨的政治方向、政治路線、政治決策制定和實施。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對于黨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線,實施正確的政治領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永葆黨的先進性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黨的建設;政治建設
從1922年鄧小平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到新中國成立,是鄧小平黨的政治建設思想產生時期。從新中國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結束,鄧小平對執(zhí)政黨黨的政治建設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從粉碎“四人幫”到1992年南方重要談話,是鄧小平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形成的時期。作為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黨的政治建設思想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踐黨的根本宗旨,努力實現(xiàn)黨的綱領
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鮮明地指出,黨的最終奮斗目標和歷史使命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但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xiàn)是遙遠將來的事情,是要靠無數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中國現(xiàn)在又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集中力量發(fā)展生產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便成為現(xiàn)階段人民利益直接最根本的體現(xiàn)。黨的全部任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除了人民利益之外,黨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在黨執(zhí)政的條件下,加強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就是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就是要把“三個有利于”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領導全黨首先著重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即確立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在此基礎上,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制定了保證這條基本路線貫徹執(zhí)行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他指出:“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韭肪€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tǒng)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是我們事業(yè)勝利前進最可靠的保證。
三、確立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目標和指導思想
黨的十二大后,鄧小平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目標:“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zhàn)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總結了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條件下黨的建設的新鮮經驗,提出了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和總要求。黨的十五大政治報告對這個總目標和總要求作出了更加全面的概括,即“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鄧小平在談到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目標時,把堅持黨的先進性與堅持黨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領導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只有保持黨的先進性,才能實現(xiàn)黨的正確領導,黨才能真正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四、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
鄧小平指出:“在中國,在五四運動以來的六十年中,除了中國共產黨,根本不存在另外一個像列寧所說的聯(lián)系廣大勞動群眾的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什么是黨的領導?鄧小平指出,黨委的領導,主要是政治上的領導,保證正確的政治方向,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在新的歷史時期,黨的領導方式、工作方法和領導制度要相應地加以改變,以適合新時期的需要。為此,鄧小平強調:“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必須改革和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我們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好的,但在黨和國家現(xiàn)行的一些具體制度中還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官僚主義、權力過分集中、家長制、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和特權等現(xiàn)象。這就需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主要解決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問題。鄧小平指出,“實行這些改革,是為了使黨委擺脫日常事務,集中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組織監(jiān)督工作。這不是削弱黨的領導,而是更好地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要善于通過發(fā)揮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從法律上和制度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善于把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主張,通過國家機關的法定程序變?yōu)閲乙庵?,成為全體人民的行為規(guī)范和共同行勸;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鞏固我們黨同黨外人士的聯(lián)盟;繼續(xù)推進人民政協(xié)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虛心聽取政協(xié)的意見和建議,接受各界人士的民主監(jiān)督;改善和加強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群眾團體的領導,支持這些群眾團體按照各自的章程主動開展工作。
五、發(fā)展黨的民主,加強黨的團結統(tǒng)一
鄧小平一貫重視黨的團結統(tǒng)一問題。在黨的八大時他就指出:“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是黨的建設的最重要問題之一。”9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他提出“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方針,有效地維護了黨的團結統(tǒng)一,順利地實現(xiàn)了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和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進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他進一步強調出,為了貫徹黨的路線,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加強黨的團結。鄧小平指出,我們黨的團結,是建立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團結,黨內要分清理論是非、路線是非,這樣才能真正團結絕大多數。維護黨的團結,必須正確處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關系。鄧小平認為,民主和集中的關系,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歸根結底,是各種利益的相互關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現(xiàn)。要把黨和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暫時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也叫小局服從大局,小道理服從大道理。這里絕不是說可以不注意個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暫時利益,而是因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歸根結底,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統(tǒng)一的,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是統(tǒng)一的,暫時利益和長遠利益是統(tǒng)一的。我們必須按照統(tǒng)籌兼顧的原則來調節(jié)各種利益的相互關系,人人都注意照顧大局。維護黨的團結,必須嚴格遵守黨的組織紀律,關鍵是加強各級領導班子的團結。鄧小平指出,各級領導班子應該是一個合作得很好的集體。領導干部首先是高級干部,要帶頭做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嚴守紀律,維護大局,加強團結的模范。
鄧小平黨的政治建設思想是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毛澤東建黨思想的直接繼承和發(fā)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轉型時期,還要堅持用鄧小平黨的政治建設思想指導黨的建設實踐,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鄧小平黨的政治建設思想,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永葆黨的先進性。
參考文獻:
[1][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70-371、39頁。
[3]江澤民:《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263頁。
[4][5][6][7][8]《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42、170、267-268、342、340頁。
[9]《鄧小平文選》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235頁。
作者簡介:武文斌(1990—),男,就讀天津師范大學中共黨史專業(yè),碩士二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