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甲型H1Nl流感患者護理經(jīng)驗。方法:回顧性分析200例甲型HlNl流感患者住院臨床資料和護理。結果:200例確診患者病體溫正常、流感樣癥狀消失≥3 天,無并發(fā)癥,臨床情況穩(wěn)定,全部治愈出院。結論:做好發(fā)熱期間病情觀察,正確采集標本及用藥后的觀察,心理干預等對疾病康復起到積極作用,落實消毒隔離和防護流程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的發(fā)生。
【關鍵詞】甲型HlNl流感病毒;甲型HlNl流感;護理
一、心理護理 甲型H1N1流感初期,由于外界媒體報道每天不斷上升的確診人數(shù)和死亡人數(shù),患者及家屬容易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如焦慮與恐懼感。此時護士態(tài)度親切、熱情有、和藹以自己的言行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告知此病的相關情況,他們明白此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加強甲型H1N1流感資料宣傳以及治愈的病例介紹。讓其了解醫(yī)護人員治療、護理方案、用藥目的,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恐懼心理,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二、消毒隔離 一旦確診,立即按應采取防護措施預防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和接觸傳播隔離處理[3]。保證空氣的流通是控制和預防甲型H1N1流感醫(y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有開窗通風和安裝通風設備,加強通風效果。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房內的物品表面、地面應當每天進行清潔和消毒,依據(jù)各類物品被接觸的頻率以及受污染的嚴重程度,選擇適宜的消毒方法。如床頭柜、床欄桿、門把手、水龍頭、地面等應當每天用消毒劑消毒兩次。一般情況下,采用500~1 000 mg/L含氯消毒劑擦拭物體表面或拖地。可以使用紫外線燈(按1.5 W/安裝)照射1 h,對空氣進行消毒。也可以使用0.5%過氧乙酸或者3%過氧化氫噴霧,20~30 ml/m3,作用1 h[1]。消毒時應當關閉門窗,嚴格按照消毒劑使用濃度、使用劑量、消毒作用時間及操作方法進行消毒,消毒完畢充分通風后方可使用。護理不同的患者時,護理人員要嚴格消毒雙手,防止交叉感染。患者的用具、嘔吐物、糞便等要采取措施預防流感病毒由患者傳給醫(yī)務人員,又要防止由醫(yī)務人員傳染給患者。
三、密切觀察病情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癥狀與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發(fā)熱、咳嗽、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發(fā)冷和疲勞等,有些病例還會出現(xiàn)腹瀉和嘔吐,重者會繼發(fā)肺炎和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體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體腫大。患者原有的基礎疾病亦可被誘發(fā)加重,呈現(xiàn)相應的臨床表現(xiàn)[1]。
四、標本的采集及送檢 標本采集人員要注意按二級防護做好個人防護。一般采用下面兩種方法:(1)鼻咽拭子:插入干的拭子到鼻孔伸入鼻咽部,停留片刻,緩慢旋轉退出,另一個鼻孔使用另一個棉簽,將尾部棄去,擰緊蓋子[1]。(2)口咽拭子:最佳采集時間為發(fā)病后3天內,一般不超過7天,急性期內每天采集。用棉簽擦拭雙側咽扁桃體及咽后壁,同樣將棉簽頭浸入4~5 ml采樣液的管中,尾部棄去,塞緊或蓋好管蓋[1]。采集的標本若不能在24~48 h送檢,應在-70 ℃以下條件保存[1]。標本收集后應由專人24 h內送檢,所有標本在運輸過程中應冷藏(4℃)將裝標本管袋放入專用運輸箱內,所有容器必須標有生物危險標識[1]。
五、慢性傳染病患者的護理
(一)熱情主動接待病人入院
病人剛進入傳染病房,護士應主動熱情的接待病人,給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護患間最初的信任格局。耐心、詳細地為病人進行各種講解,勸導病人正確對待疾病,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縮短護患之間的心理距離。
(二)護理行為對病人心理活動的影響
由于住院期間與護士接觸最多,護士應在行為和語言上多給病人以溫暖和鼓勵。多與病人交流,以聊天和談心方式宣傳疾病有關知識,傳染途徑,隔離方法等,讓其初步了解疾病的有關知識,指導飲食與休息。做治療和護理時,不能流露出任何害怕被傳染的思想情緒。
(三)良好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對病人心理起調節(jié)作用
盡量創(chuàng)造一個清潔整齊、安靜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使病人感到住院如家,安心治療和休養(yǎng)。病房內控制噪音,工作有序。在安排床位時盡量考慮到同病房患者間的關系融洽,把年齡、文化、社會層次相近的安排在一起,有利于他們間的語言交流,建立友誼,增加小群體間的溫暖感覺,來擺脫孤獨感。
(四)善于觀察病人的心理活動
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給予分析解決。久治不愈、長期打針、服藥的慢性病人容易失去治療信心。我們曾遇到一位年輕的咯血病人,因多次住院,反復發(fā)作,致使患者焦慮,對治療不信任,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和恢復。通過和患者的交談,我們發(fā)現(xiàn)了患者的心理反應,及時進行疏導、安慰、解決情緒對疾病的影響,使其恢復對疾病治愈的信心。
(五)注意保持和恢復病人的社會適應力
以往的治療一般只是強調服藥、打針、營養(yǎng)和休息,對社會功能重視不足。現(xiàn)代醫(yī)學和護理學則十分注重讓病人重返社會。一般地,只要病情許可,應當鼓勵病人下床活動,進行鍛煉,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但生活節(jié)奏不宜太快,應勞逸結合。
參考文獻:
[1]衛(wèi)生部辦公廳. 甲型H1N1流感醫(yī)院感染控制技術指南(試行).
[2]李六億, 吳安華, 李衛(wèi)光. 對一起新生兒醫(yī)院感染事件的分析與思考[J]. 中國護理管理, 2015, 8(11):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