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孫犁的《亡人逸事》從夫妻四十年的風雨年華中,擇取了妻子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時的幾個鏤心刻骨的片段,使亡妻的音容笑貌,脾氣秉性躍然紙上。這篇散文從對真實的生活細節(jié)的回憶著筆,以其散而不亂的結構,典型形象的塑造和生動細致的表現(xiàn)手法,在現(xiàn)當代悼亡散文中獨樹一幟。
【關鍵詞】:悼亡文學;孫犁;《亡人逸事》;語言風格
《亡人逸事》是孫犁的一篇悼亡散文。在中國文學史上,不乏悼亡之作,從古代潘岳的《悼亡詩》、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到現(xiàn)代巴金的《懷念蕭珊》、朱自清的《給亡婦》等等。這些都是比較膾炙人口的名篇,各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而孫犁的《亡人逸事》從對真實的生活細節(jié)的回憶著筆,熔寫人記事抒情于一爐,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一、散而不亂的結構安排
這篇散文作于1982年2月,孫犁用其飽蘸情感的筆墨為我們譜寫了一曲悼念亡妻的哀歌。茅盾曾說過:“孫犁的創(chuàng)作有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性,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tài)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好處在于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惫P者以為,《亡人逸事》這篇文章同樣沿襲了他一貫的風格,沒有刻意的結構安排,只是簡單的用序號將文章分為四個部分,雖每一部分都是散亂的日常小事,但整體上卻散而不亂,并且始終是有一條主線在統(tǒng)領著全文。以真摯的懷念妻子之情為感情線穿起歷歷往事之珠,娓娓道來,感人肺腑。
題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從“亡人逸事”的“亡人”二字,不難發(fā)現(xiàn)是對已故之人的一些懷念與記敘,“逸事”二字奠定了文章不太感傷的基調。從題目本身,也大體可以感知這篇文章的主旋律不會是撕心裂肺的感傷,應該是一種淡淡的感傷的慢慢滲透。
文章第一部分用清新婉緩的調子,從偶然的“天作之合”講起,以一段天雨造成的緣分故事自然契入往事回憶。文中妻子的一句“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以及他們結婚喜聯(lián)的橫批也是“天作之合”四個字,這里用這冥冥之中的注定,講敘了兩人的緣起,為后文兩人的和諧恩愛做了鋪墊。雖然帶有著宿命的意味,說是“天作”,更多的還是“人合”。
第二部分,孫犁也同其他幾位著名作家一樣,從亡婦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這幾方面講起。從文中的小細節(ji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孫犁的妻子也確實如文章提到的一樣,“她禮教觀念很重”,但又不失嬌羞純真質樸。第三部分,運用對比的手法,實現(xiàn)了人物形象的轉變,突出了妻子的吃苦耐勞,體貼賢淑,以及那偉大無私地母愛。大概,孫犁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在這平常的點滴小事之中。
文章第四部分,簡單的交代了寫作的緣故。一是老朋友覺得她在生活和文字工作上對我?guī)椭艽?,屢次建議“我”寫寫大嫂;二是“我”年事已高,唯恐倉促有所不諱,不想留有遺憾。文章到了這里,按照常人的思路和讀者的閱讀習慣本應收篇結尾,作者卻意外的插入了一小段對話來作結。
“你那時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說:
“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閉上眼睛,久病的臉上,展現(xiàn)了一絲幸福的笑容。
這一小段使我們的情感得到了一些緩沖,在過度感傷之余多了一絲慰藉。妻子臉上幸福的笑容之于作者,之于讀者,在這一刻,至少是得以慰藉的。
總的來說,這種看似隨意的結構安排,實則表現(xiàn)了夫妻相處的時間脈絡,符合一般人的閱讀習慣,是自然而然的,絕非刻意為之。常言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就是共鳴。雖是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最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二、傳遞傳統(tǒng)女性美德的典型形象
悼亡散文離不開人,而塑造動人的人物形象是悼亡散文成功的關鍵所在。這篇散文并沒有表現(xiàn)什么深刻的社會意義,只是真摯的抒發(fā)了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對亡妻的悼念之情。如果一定要從中尋找什么“微言大義”,那筆者認為可以分析一下孫犁妻子的形象在當時時代的典型性。作品的主旨是悼亡婦,寫人性與人情。孫犁筆下的妻子是一個心甘情愿為家庭付出的形象。雖然人物性格一開始并不是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型,但生活的點滴使得妻子磨礪出了賢妻良母的一些美德。
一是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柔順之美,亡妻的溫順賢淑,對家庭甘心付出,任勞任怨。雖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就是這些點滴小事感染著讀者們。她的天然,她的淳樸,她的真情,她是一個真是可感的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她是一個只顧拼命愛兒女,愛丈夫的至情之人。她的美從樸素的人性中來,她的偉大從平凡的人性中來!
二是烙印著中國道德譜系女性,這一點體現(xiàn)在妻子比較重視傳統(tǒng)禮教上。結婚前,為人女之時,也是孫犁與其妻子的第一次見面,“我”被遠房姑姑叫到她們村里看戲,順便相相媳婦?!拔铱匆娬驹诎宓手虚g的那個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從板凳上跳下來,走到罩棚外面,鉆進了一輛轎車”。另外還提到了,結婚后,“我”路過妻子家想順便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她嚴肅的回絕了我,讓“我”明天叫車來接她。從這些小細節(ji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孫犁的妻子也確實如文章提到的一樣,“她禮教觀念很重”,帶著中國傳統(tǒng)道德烙印。
三、生動細致的表現(xiàn)手法
魯迅先生說過,細節(jié)描寫可以“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盡傳精神”。細節(jié)描寫是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孫犁的《亡人逸事》以細節(jié)凝聚情感,突顯真情。如文中“我看見站在板凳中間的那個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從板凳上跳下來,走到罩棚外面,鉆進了一輛轎車”?!岸ⅰ保疤?,“鉆”幾個簡單的動作描寫,妻子純真、嬌羞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了。
《亡人逸事》以第三人稱為主來敘事,直接對話形式居多,與之相比,同為以第三人稱為主敘述的《懷念蕭珊》則更像間接同妻子對話,向讀者傾吐自己的感情?!锻鋈艘菔隆啡?000多字,較多的運用了“直接引述”,且大多是以單獨成段的方式來表現(xiàn)對話的,使人感到身臨其境,如在眼前,表達的情感更加雋永、慰藉。
文章第三部分運用對比的手法,實現(xiàn)了人物形象的轉變,突出了妻子的吃苦耐勞,體貼賢淑,以及那偉大無私地母愛。文中將妻子在娘家的嬌慣與婚后為人母肯吃苦,善學習作比。在娘家,只會做些針線活,沒有下場下地勞動過,到了婆家,早起下地勞動,還學會了織布,“她兩個大拇指,都因為推機杼,頂得變了形”。另外,妻子前后的脾氣也發(fā)生了變化,從原來的早起下地勞作有所抱怨,到后來“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市上去糶賣,從來沒有對我叫過苦”。大概,孫犁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在這平常的點滴小事之中。
孫犁先生的《亡人逸事》是一篇悼念妻子的敘事抒情散文,言淺而意深,寥寥幾筆勾勒,妻子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了。這些“不太使人感傷的片段”,卻也在心底成為感人至深的地方。
參考文獻:
[1]王恒娟:《融濃情在平淡 寓質樸于敘事》,名作欣賞,2014年第14期。
[2]張王飛,吳周文:《哀歌一曲悼亡妻——讀朱自清的<給亡婦>》,名作欣賞,1993年第4期。
[3]李景江,王樹海:《文學寫作藝術》,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