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闡述小麥-玉米-豇豆-三櫻椒間作套種模式的種植效益、播帶確定、茬口安排及施肥與整地技術,并從品種選擇、播種育苗、田間管理等方面介紹栽培與管理技術,以作參考。
[關鍵詞] 間作套種;播帶;茬口;栽培;管理
[中圖分類號] S3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7)02-47-1
柘城縣位于豫東平原,是典型的農業(yè)大縣,享有中國三櫻椒之鄉(xiāng)的美譽,并多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為進一步提高柘城縣種植業(yè)效益,農技人員在生產實踐中不斷總結、推廣了多種高產高效間套種植模式,其中小麥-玉米-豇豆-三櫻椒間作套種模式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發(fā)展了經濟作物,并且具有技術易于掌握、見效快、效益高等優(yōu)點,宜于大面積推廣種植。
1 產量與效益
該模式667 m2產小麥430 kg,玉米500 kg,豇豆1 000 kg,三櫻椒300 kg。小麥平均售價2.36元/kg,收入1 014元;玉米平均售價1.56元/kg,收入780元;三櫻椒平均售價11.60元/kg,收入3 480元;豇豆平均售價3.00元/kg,收入3 000元;合計收入8 274元/667 m2。667 m2投資種子220元,肥料700元,整地160元,小麥機械播種與收割80元,病蟲防治費用200元,人工等其他費1 200元,合計投資2 560元。除去投資,667 m2純收入5 700元左右。
2 播帶與茬口
3 m寬一個播帶,播帶中間種植小麥8行,行距21~22 cm;播帶兩端分別播種一行玉米,玉米穴距40 cm,每穴6株,分散點播,并確保玉米出苗后距邊行小麥60 cm以上;小麥收獲后移栽三櫻椒5行,行距40 cm,株距20 cm;在每穴玉米兩側20 cm處各種一穴豇豆,每穴3株。
3 施肥與整地
667 m2施入小麥配方肥50 kg,商品有機肥80 kg。土壤藥劑處理后,精細整地,劃定播帶。
4 栽培與管理
4.1 冬小麥
4.1.1 品種選擇。選擇優(yōu)質、高產、綜合抗性好的省審或國審種子,如眾麥1號、周麥27等。
4.1.2 搞好種子處理。提倡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預防苗期病蟲害,沒有用種衣劑包衣的種子要用殺菌劑+殺蟲劑混合拌種。殺菌劑可選用2%戊唑醇(立克莠),按種子量的0.10%~0.15%拌種,預防地下害蟲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
4.1.3 高質量播種。豫東地區(qū)小麥適宜播期為10月8-15日,在適播期內,做到足墑下種,667 m2基本苗控制在15萬~18萬,一般667 m2播種量為8~10 kg。選用帶鎮(zhèn)壓裝置的小麥播種機械,在小麥播種時隨種隨壓,以提高小麥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質量。播種深度以3~4 cm為宜,并做到深淺一致、落籽均勻,確保一播全苗。
4.1.4 田間管理。越冬前搞好查苗補種、化學除草、較好越冬水等,化學除草時噴頭加戴防護罩,只對小麥播種行噴霧;春季管理以病蟲害防治及肥水管理為主,返青期噴灑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等防治小麥根部病害,拔節(jié)期視土壤墑情澆水、追肥;后期搞好“一噴三防”。
4.1.5 適時收獲。采用聯合收割機在小麥臘熟期收獲。
4.2 玉米
4.2.1 選好品種。選用莖稈粗壯、抗倒能力強、株型半緊湊型品種,如滑玉12等,以利于中后期行間三櫻椒生長和豇豆的上架。
4.2.2 適時套種。玉米播種采用露地直播方式進行,于“谷雨”節(jié)氣前7 d左右播種,使玉米出苗后錯過晚霜期。播種時將種子播在玉米播種行,每穴6粒。
4.2.3 化學除草。玉米播種后選用72%異丙甲草胺乳油100 mL兌水30 kg噴于玉米行間及兩側空白地,噴霧時加戴防護罩定向噴霧。
4.2.4 苗后管理。在大喇叭口期667 m2追尿素15~20 kg,遇旱澆水,及時防治病蟲害。玉米苞葉泛黃后棒位以下葉片全部去除,以利于三櫻椒生長和豇豆的攀爬纏繞上架。玉米完熟期人工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