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精準施藥技術的直接目標不僅僅是提高作物產量,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農藥利用率,降低農產品中有毒物質的殘留量,減輕對環(huán)境的污染,實現(xiàn)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诖?,本文簡述農作物精準施藥的主要技術及其應注意的技術問題,以供參考。
[關鍵詞] 農作物;精密施藥;技術問題
[中圖分類號] S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7)31-72-2
在目前我國的農業(yè)生產過程中,使用農藥防治病蟲草害仍是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因植保機械發(fā)展落后和傳統(tǒng)施藥方式不科學,造成農藥利用率低、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環(huán)境污染等,成為了農藥使用的“瓶頸”。而精準施藥技術的推廣應用,對提高農藥使用效果,降低農藥投入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精準施藥的技術核心在于獲取農田小區(qū)域病蟲草害信息,并根據其差異性采取變量施藥方式,實現(xiàn)按需、定位施藥。
1 精準施藥技術
1.1 防漂移技術
在噴灑農藥的過程中,受到自然風力的影響產生霧滴漂移是常見現(xiàn)象,也是造成農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時可造成70%~80%的農藥損失。為防止和減少霧滴漂移,一是使用少漂噴頭來減少農藥漂移,少漂噴頭所噴出的農藥呈現(xiàn)直徑小和霧滴少的特點,可大大減少農藥損失;二是在噴霧機的適當位置安裝機械式或氣力式防風裝置,降低自然風力對農藥噴灑的影響,漂移量可以減少65%~82%。同時,還有效提升了農藥在作物上的附著量[1]。
1.2 藥液回收技術
為了減少噴灑農藥過程中造成的損失,可以在噴霧機上安裝藥液回收設備,回收自然風力作用下產生的漂移霧滴。這些藥液經過特殊處理之后,還可以重新放入噴霧機進行再次噴灑,大大提升農藥的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農藥漂移對環(huán)境的污染。
1.3 靜電噴霧技術
靜電噴霧機技術所采用的是將高壓靜電噴頭和農作物之間創(chuàng)建一個靜電磁場,當農藥經過高壓靜電噴頭時,會攜帶電荷產生一個群體的霧滴,在磁場的作用下,噴霧會做出定向的運行附著于農作物的各個部位。靜電磁場作用下形成的霧化原理是,靜電可以對液體的表面張力產生影響,有效降低霧化的阻力。同時,利用同行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和表面張力相反的作用力之間的差,來提升霧化程度,以有效降低霧滴漂移對環(huán)境的影響[2]。因此,該項技術可以有效提升農藥的利用率,減少霧滴的損失,環(huán)境保護效果極其明顯。
1.4 自動對靶噴藥技術
自動對靶噴藥技術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技術和實時信息的采集與處理2種系統(tǒng)。自動對靶藥械能夠根據靶標的有無和靶標特征的變化有選擇地對靶標進行施藥,可有效提高農藥在作物上的附著率,明顯減少農藥在非靶標區(qū)域的沉降,從而獲得較好的施藥效果,并有效降低成本,減少環(huán)境污染。購置自動對靶藥械并按照技術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即可獲得應有的施藥效果。
2 精準施藥應注意的問題
2.1 準確測報
選擇最佳防治時期,是提高施藥效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要深入田間調查,準確測報,確保在施藥高效期施藥。
2.2 準確部位施藥
不同病蟲害的發(fā)生部位不同,要深入田間調查,摸清病蟲發(fā)生危害部位,從而明確最佳施藥方法,以提高施藥效果。
2.3 準確用藥
選擇對路高效環(huán)保型新農藥是提高防治效果的關鍵,要根據不同病蟲發(fā)生規(guī)律、危害特點,選擇經濟、有效、環(huán)保的新型農藥進行防治,既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又能保護環(huán)境。
2.4 準確施藥器械
在作物苗期,植株較小,選擇小型或直桿式噴霧機對苗行噴霧;生長中后期植株高大時,可選擇高地隙吊桿噴霧機或低空植保機噴灑。
2.5 準確藥量
施藥前,要根據病蟲特點、作物體大小、藥劑特性、溫度等條件,確定科學準確的用藥量,切記不可盲目加大藥量,以防造成藥害和污染環(huán)境。
2.6 科學施藥
一是兼治原則,如果同時發(fā)生了多種病蟲害,要選擇兼治效果的藥劑,一噴多治;二是施藥時可與葉面施肥、生長調節(jié)結合,一噴多用,提高用工效果;三是選擇對口的藥劑助劑,既可提高藥效,又可減輕環(huán)境污染。
參考文獻
[1]王華偉,趙先鋒,劉校麗.農作物病蟲害常規(guī)施藥的弊端與應用緩釋農藥顆粒的優(yōu)點[J].農家參謀·種業(yè)大觀,2013(2):33.
[2]李云波.水稻常見病蟲害的施藥技術與防治方法[J].成功(教育版),2012(2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