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豬牙花可用于營造我國北方城市環(huán)境早春季節(jié)觀賞,填補漫長冬季過后到萬物復蘇之前野外沒有觀賞花卉的空白。因此,為加快對豬牙花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本文探究如何進行豬牙花的苗木繁育,并對其在園林中的應用提出參考建議。
[關鍵詞] 豬牙花;繁殖;園林應用
[中圖分類號] S682.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7)31-63-2
豬牙花生2枚橢圓形葉片,上有不規(guī)則淺色斑紋,花瓣粉紅色(稀白色)、6枚(稀12枚),于長白山區(qū)4月上旬進入花期,5月末枯萎?;谶@一開花特點,可用于營造我國北方城市環(huán)境早春季節(jié)觀賞,填補漫長冬季過后到萬物復蘇之前野外沒有觀賞花卉的空白。另外,豬牙花的嫩葉是長白山區(qū)人們食用的一種野菜,被稱為羹匙菜,鱗莖還可用于生產淀粉。
1 豬牙花分布及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
豬牙花(Erythronium japonicum Decne.),為多年生早春開花的類短命植物[1],主要生于背陰山坡的林下,成片分布,是早春開花植物的優(yōu)勢種群。當地溫達0 ℃左右時開始生長,當氣溫高于28 ℃時開始枯萎,地上部分全生育期60 d左右,之后進入分化生長階段(此階段于地下進行)。物候期可分為出苗期、展葉期、蕾期、花期、果期、枯萎期、器官分化期、器官生長期和冬眠期。
2 器官發(fā)育特點
豬牙花鱗莖潔白,形似野豬獠牙,富含淀粉,每年地上植株生長的同時母鱗莖更新生長,殘余為一圓盤形或狹長形鱗座,且每年只留一個鱗座,個個相連,生于鱗莖一側。豬牙花的葉和花原基從6月中旬開始分化,7月末即完成花、葉等器官的分化。分化完成后在土壤結凍前即于地下開始生長[2]。
3 苗木繁育
3.1 繁殖材料準備
豬牙花的鱗莖、鱗座和種子均可作為繁殖材料[3]。5月末在豬牙花果實變微黃、尚未開裂時連同果柄一同采集,堆放于陰涼處后熟,要經常翻動,不可使果實腐爛,也不可使堆于表面的果實內的種子干燥。待果皮變軟發(fā)黃并開裂時剝出種子。于室溫條件下用3倍潔凈河沙層積處理,以完成種子形態(tài)后熟,秋末冬初用于播種。豬牙花鱗莖橫向切段,傷口風干愈合后可作為繁殖材料。母鱗莖更新生長后殘存下的鱗座,選擇一二齡級的圓盤形鱗座分成單個用于繁殖。
3.2 選地與地塊的整理
育苗地塊應選擇土質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水源排灌方便的地塊。667 m2施農家肥3~5 t后經秋翻春耙,然后做床。苗床寬1.2 m,高20 cm,長適度。播種前7 d使用廣譜性殺蟲劑和殺菌劑進行土壤消毒。
3.3 播種時間
在豬牙花的地上部分枯萎后,即可采挖鱗莖,切分鱗莖段和鱗座,然后播種。層積處理的種子于10月初至土壤封凍前播種,也可在種子采收后即刻播種,種胚形態(tài)發(fā)育在田間自然完成。
3.4 播種方法
在苗床上橫向開10 cm左右深的溝,鎮(zhèn)壓形成淺溝,將各種繁殖材料均勻撒播至溝內,覆土2~3 cm,上蓋稻草防止翌春地表龜裂。
豬牙花的各種繁殖材料均于翌年早春出苗,種子生出的實生苗為針狀子葉,鱗莖和鱗座生出匙形真葉。鱗座齡級低者易成苗,鱗莖段則以植物學上段易分化成苗,鱗莖和鱗座繁殖系數較低,但一經分化完成,幼苗生長量較大,認為與繁殖材料貯藏營養(yǎng)物質較多有關[3]。豬牙花種子飽滿程度較高,經層積處理的種子易出苗,繁殖系數高,但幼苗生長量較小,花芽分化年限仍待觀察。
4 園林應用建議
豬牙花喜生林蔭下,待樹木未發(fā)芽、展葉即光照充足時完成其年生長周期,可于園林林蔭下、花壇(盛花花壇或模紋花壇)、草坪橫紋或點綴及花境中應用。也可深植于盛花花壇20 cm左右的土層內,于豬牙花生育后期,摟出地上植株,疏松表土定植下茬一年生草本花卉,可利用其花期早的特點,與其他時令花卉配置成季相分明、色彩豐富、開花植物應接不斷的觀賞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智,馬淼,趙紅艷.類短命植物新疆豬牙花解剖結構及其生態(tài)適應性的研究[J].廣西植物,2012(3):304-309.
[2]高巖,韋赫,張澤坤,等.豬牙花生物學特性研究[J].現(xiàn)代經劑信息,2017(10):426.
[3]張博文,張衛(wèi)東.豬牙花苗木繁育技術研究[J].吉林農業(yè),20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