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篇報道,在紀念新華社成立五十周年大會上,中央書記處代表人習仲勛,提出了寫消息要遵循的“真、短、快、活、強”的原則,這五字高度概括了消息的特點和寫作要求。
從學校聽老師授課講寫作要求,到參加工作具體操作寫消息,也大致領會并掌握了關(guān)于寫作消息的一些要求和方法,這里所指的消息是指從寫作的角度劃分的簡訊、動態(tài)消息、綜合消息三類,下面就從三個要求方面著重介紹一下消息具體寫作時的要求。
消息寫作要求:其一,消息的事實必須完全真實,這是新聞寫作的根本原則,沒有事實就沒有新聞,消息是第二性的,事實是第一性的,消息依靠事實說話。消息必須真,其含義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消息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原因、結(jié)果必須是真實的。事情發(fā)生的過程和細節(jié)、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活動,以及消息所引用的各種資料、數(shù)據(jù)等等,都必須核對清楚、準確無誤,不能弄虛作假、添枝加葉。第二,消息的真實還要求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事物的本質(zhì)并不都赤裸裸暴露在人們的面前,它往往隱藏于復雜的現(xiàn)象背后,寫消息時如果把現(xiàn)象當成本質(zhì)來報道,那就違背了消息寫作的真實性原則。
消息要求短,這是電臺、電視臺的播放時間有限所致。樹立寫短消息的思想。寫好短消息,要有較高水平的寫作技巧,沒有熟練、精確駕馭文字的本領是不行的。必須多搜集材料,從中精選足以表現(xiàn)主題的材料,必須用盡可能少的文字寫清楚最重要的事實。避免材料的堆砌,禁絕廢話。只有善于“割愛”去粗求精,才能把消息寫得短而好。
消息要求快,即是要迅速及時地報道事實,報道的事實更新,迅速及時,就是說要講實效性,對新聞的事實要做到四快:快采、快寫、快編、快發(fā),使新聞以最快的速度跟觀眾、讀者見面。把快新聞比作“活魚”,就是說新聞要像一條活蹦亂跳的魚,抓到后立即到市場上與顧客見面,不能慢吞吞地讓活魚溜掉,或變成死魚。我國民主革命時期老報人徐寶璜說過,新聞“須新鮮”,“魚過時稍之則失其味,新聞報道稍遲其價值不失亦損矣”,這句話就是強調(diào)消息的迅速及時,否則消息就失去了新聞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對那些新近發(fā)生、發(fā)現(xiàn)和變動著的有價值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jīng)驗、新人新事要抓得住,發(fā)得快,力爭做到當日事當日采、當日寫、當日發(fā),不要遲延時間,使之成為隔日黃花。這里強調(diào)的快與慢,主要看是否合時宜,即消息的迅速及時并不等于盲目搶時間,而要著重于社會效果,合時宜,就快發(fā);不合時宜的,就得等待時機,找準適宜的時間再發(fā)。事實報道要新,是指事實新、思想新、角度新,快的目的就是為了新,兩者緊密相連,報道一些事物,要避免角度雷同,通過某一側(cè)面或新的角度去反映,才能給讀者以新鮮的感受。
消息寫作要求“活”,即是消息要寫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消息要吸引讀者,才能起到宣傳教育的作用。這就要求:第一,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消息要抓住最新鮮、最精彩的事實,這樣的事實才最有特點,最有吸引力,如1980年4月25日《市場報》里的一則消息寫道:經(jīng)濟學家趕集,一位年近80歲的老人,興致勃勃地擠進人群,東瞧西看,問這問那。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學者、專家是威嚴的,而這則消息卻把經(jīng)濟學家寫得可親可近。第二,要把消息寫活,就要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講究曲折抑揚,烘云托月,動靜交替等,同時,在文字表達上要力求生動活潑。胡喬木同志在《人人要學會寫新聞》一文中提出:要把消息寫得“色、香、聲、味、呼之欲出”!好的消息,都應該有這一特色。消息的“強”是指消息的思想性強、政策性強、針對性強。寫消息不能僅僅滿足于寫出了一些事實,還要有一定深度,要能夠揭示事實的本質(zhì),有一定的哲理性,如此,消息就不會像一些人所說的“短命”,它也可以經(jīng)久不衰,成為不朽之作。我們提倡“強”的目的,就是要更準確、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新聞事實。思想性強,就是說,一條消息要在思想上給讀者以教育、啟迪和影響。例如一篇題為《海峽兩岸健兒歡聚奧運會》的報道中寫道:民族的精神、利益、榮譽把海峽兩岸體育界聯(lián)系起來,在幾天內(nèi),“我們是一家人哪!”的呼聲,在兩岸的廣大愛國同胞中喊的人越來越多。政策性強,就是說有些消息要體現(xiàn)或反映黨的方針、政策。不過,這種體現(xiàn)或反映并不是方針政策、條文的簡單重復,而是寓政策于生動具體的事實之中。當然必要時,也不排斥恰到好處的評論。針對性強,即指新聞要回答和解決現(xiàn)實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起一定的指導作用,一篇新聞要做到“強”不是說一定都要思想性、政策性、針對性“三強”俱全,關(guān)鍵是消息報道要揭示事實的本質(zhì),富有哲理性,使消息閃耀出真理的光芒。
消息的寫作五字要求,較為明確地給每個搞新聞工作的人指出了一條寫作指南,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爭做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人。(作者單位:長治縣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