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史學家司馬光曾經說過“止謗莫如自修”。意思是說,防止別人的批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自身修養(yǎng)。能否正確對待人民群眾批評是檢驗單位、機關和各級領導者是否稱職、有作為、修養(yǎng)高低的一個基本尺度。高明者總是體察民情,廣開言路,從善如流。反之,則是剛愎自用,簡單粗暴,打擊壓制。
周厲王為政暴虐無道,堵塞言路,人民揭竿而起,把他流放到彘地去了。這就是厲王止謗的故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痹诨ヂ?lián)網時代,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異?;钴S的當下,采取堵截的方法,行政壓服的手段,達到“止謗”(即制止群眾的批評)的目的,這往往會事與愿違,適得其反。時下在一些地方和單位,敏感事項處理上群眾意見大,干群關系比較緊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民主氣氛不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些同志對下級或群眾的批評不是采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正確態(tài)度,而是自覺不自覺地學習周厲王,利用手中職權強壓硬堵,對批評自己的人打擊報復,穿小鞋。這樣做的結果,非但不能阻止批評,反而會招致更多的批評。
防止批評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強自身修養(yǎng),努力充實完善自己。常言道,批評是金。來自群眾的批評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古人尚且知道設立“樂府”,作為統(tǒng)治者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知薄厚”的一個重要手段,作為一名現(xiàn)代的領導者,更應當積極地傾聽群眾的心聲。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工作中出現(xiàn)失誤是正常的,只要能汲取教訓,認真改正,群眾是能夠理解的。同時,作為領導者也要關心群眾的疾苦,善于體察民情,認真做好理順情緒的工作。群眾的心情舒暢了,證明我們的工作到位了,批評也會越來越少。
(湖北省武漢市第二高級中學 范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