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兩個紀錄引人矚目:一個是美國人華萊士保持的春玉米高產紀錄;一個是中國玉米育種專家李登海保持的夏玉米高產紀錄。
據測算,李登海培育的玉米種子,使我國每畝土地由養(yǎng)活1個人提升到4.5個人;累計在全國推廣10億多畝,直接增加經濟效益1000多億元。李登海也因此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玉米產業(yè)重大貢獻獎”等榮譽。
1972年,初中畢業(yè)回鄉(xiāng)的李登海被一條信息震撼了:美國的玉米最高畝產1250公斤!而當時,中國玉米畝產僅150公斤。從此,這位山東萊州市后鄧村的地道農民立下終生志愿——探索中國玉米高產道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農民搞玉米高產攻關談何容易。當初,李登海只有9個人1頭牛。一邊搞試驗,一邊進修學習,8年時間,他們選用了100多個雜交種,累計種了140多塊攻關試驗田,終于找到玉米產量上不去的原因:平展型玉米雜交品種不具高產能力。
為加快玉米育種,和時間賽跑,李登海背著咸蘿卜絲來到了海南。進行人工授粉,他在夏天最熱的時候迎著熱浪鉆進地里,全身被玉米葉子劃得血跡斑斑;玉米收獲時,怕人偷、怕牛吃,他就躺在壟溝里、田埂上休息,怕蚊子叮,頭上套一條麻袋,怕毒蛇咬,腳上也套一條麻袋?!胺N子比登海的命還珍貴?!逼拮訌堄阑壅f。
讓好種子走出試驗田,李登海推進玉米育種產業(yè)化,從不吝嗇。他自力更生創(chuàng)辦了國內第一家育繁推一體化的民營種子企業(yè)——山東登海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他創(chuàng)建了雜交玉米研究院,多年來都是自己拿錢搞科研攻關。
“我一生只做一件事,讓中國擁有玉米高產的核心技術。”李登海滿懷信心地說,“后半生,我要育出更多新品種,再為國家增產1000億公斤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