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勢下,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共同體歸因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基礎,價值目標和高校“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共同體的路徑在于認知維度、情感維度和實踐維度等三方面。對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從樹立科學理念,拓寬育人渠道和創(chuàng)新育人載體入手,構建高校育人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增進個體心理健康,提高受教育者個體心理素質的專門化的教育活動。隨著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經(jīng)濟利益和格局深刻調整,就業(yè)崗位和方式深刻變化,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行為、心理狀態(tài)、價值觀念上也發(fā)生相應程度的改變。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高校應當將家庭、學校、企業(yè)結合起來,將課堂教育與網(wǎng)絡教育結合起來,將集中教育與自我教育結合起來,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高校育人共同體中去,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場。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育人共同體的歸因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基礎
心理活動對人們的思想行為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大學生本身作為一個受眾,是一個健康的接受者。這里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道德健康,而且還包括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機理的基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應當成為構建育人共同體的落腳點。
2.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共同體的價值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育人共同體是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高校育人共同體的構建,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完成個體社會化。作為合格的現(xiàn)代社會人才,必須具備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學會自我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形成正確的自我同一性,從而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完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可見,高校育人共同體的價值目標本身必然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3.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叭恕钡谋厝灰?/p>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共同體形成“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對于高校育人共同體具有操作方法層面的指導意義。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詢方法、心理輔導方法對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鑒。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設模式對于高校育人共同體建設具有方法論層面的借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求教育者與受教育者處于平等相待的教育情景中,這就要求在高校育人共同體中,必須堅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正確引導其價值觀念的轉變。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對于高校育人共同體的隊伍建設具有職業(yè)導向意義。構建高校育人共同體,就必然要求育人隊伍的組成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高校育人隊伍建設的職業(yè)化和專業(yè)化水平,強化隊伍建設,提高高校育人共同體建設中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共同體的路徑探索
1.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維度
一般而言,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應激狀態(tài),即遇到突發(fā)事件情景時的心理狀態(tài),二是固化狀態(tài),即其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是一個長期的、綜合影響因素的結果。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維度,更多是從固化狀態(tài)的視角來探討。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本身是個體的成長經(jīng)歷、家庭教育環(huán)境、學校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提高學生的心理認知能力,了解個體性格、情緒特征、情感特征,從而形成較為客觀的自我同一性。
2.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維度
心理健康教育中,情感維度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體驗的方式感知價值、意義。對此,高校育人共同體應當建構體驗式的教育模式。首先,開展體驗式教育,必須讓心理健康教育回歸生活世界。長期以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課程體系為主陣地,忽視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世界,造成心理認知與心理體驗的脫節(jié),在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所發(fā)揮的效果不理想。其次,開展體驗式教育,要挖掘情感體驗的著力點。高校育人共同體應著重把握對學生造成重大影響的時間節(jié)點,如開學迎新教育、畢業(yè)感恩教育等,抓住時機有針對性地營造情感育人氛圍。最后,開展體驗式教育,離不開育人共同體的主導作用。育人共同體是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組織者。高校育人共同體在開展相關體驗式教育活動中既要注重活動方式方法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打造品牌活動,提高活動的吸引力和針對性,又要加大對大學生體驗教育出現(xiàn)問題的關注,提高學生的心理自我調試能力,增強育人主體的服務意識。
3.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維度
高校育人共同體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人。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結構的轉型,催生了多元化的社會組織形式。高校學生自主性、個體性、差異性不斷增強,同時其自由度、流動性不斷加大,尤其在網(wǎng)絡信息時代的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tǒng)主陣地的影響力受到削弱,因此,將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出來,學會正確認識心理健康,調節(jié)身心狀態(tài),成為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中之重。
三、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共同體的建議與對策
1.樹立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理念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以生為本,主要是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根本目標,從學生的利益出發(fā),不斷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需求,切實保證其心理咨詢、心理診療等權益,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整體育人,主要是強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高校育人共同體的整體協(xié)調。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養(yǎng)成是學生本體、高校育人工作者、家庭、企業(yè)等多個子系統(tǒng)之間良性互動、有機結合、優(yōu)勢互補的結果。整體育人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過程、全方位成為可能;開放育人,大學生已經(jīng)處于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中,對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做好“疏”與“導”的工作。因此,開放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在開放的社會背景中掌握自身的主動權,強化信息鑒別、選擇能力。
2.拓展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渠道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理論的總結,具有鮮明的教育價值。加強理論渠道建設,一方面要不斷從大學生日常心理狀況的生活事件中總結經(jīng)驗,形成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和針對性,努力做到“有為才能有位”。二是加強實踐渠道建設。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渠道建設,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調試能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也有助于轉移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興趣點,做到情緒的遷移。三是加強隱性育人體系建設。隱性育人體系的建設更為突出育人共同體的合力,更注重情感熏陶、社會教化,生活領悟等間接育人方式,如“CDIO課程群”以能力培養(yǎng)、問題導向、課堂探究、創(chuàng)新實踐的育人體系,將技能學習與心理教育隱性結合起來??傊?,強化隱性育人體系建設,有助于大學心理健康教育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3.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載體
一方面,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載體,讓傳統(tǒng)載體煥發(fā)新機。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載體建設,做好大學生新生的入學心理健康測評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周活動,發(fā)揮校團委和社聯(lián)的主導作用,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形式多彩的校園活動中。同時,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企業(yè)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更為順利地接觸、了解、應對企業(yè)環(huán)境中的心理狀況,提升自我適應能力。另一方面,貼近時代、貼近學生,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代載體。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網(wǎng)絡載體建設。在網(wǎng)絡信息化時代,自媒體逐漸成為高校學生接受信息、傳播信息的重要平臺。高校應當加強自身的自媒體平臺建設,創(chuàng)設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微博號,在網(wǎng)絡媒體中,占領主陣地,弘揚主旋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