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職學校,特別是不開設法學專業(yè)的高職,學生的法律意識普遍不強。對于申訴權,雖然每個高職學校的《學生手冊》都有或多或少的提及,但是在高職學生看來是似有若無的存在。為此,完善高校學生申訴權,高度重視學生的申訴,保護學生這一弱勢群體顯得尤為必要。
一、申訴的內涵
申訴主要是指公民或者其他企事業(yè)單位,對相關問題或事件的處理結果,表示不認同或認為不正確,從而向國家有關機關提出請求重新處理的行為。申訴,具有法律效力,是公民權益救濟的方式之一。而受教育者申訴制度是指當受教育者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依照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法律的規(guī)定,向相關主管機關提出請求的法律救濟制度。對此,我們要認識到受教育者申訴制度是一種特定的權利救濟制度,更是受教育法或其他法律法規(guī)保護的法定申訴制度。
二、高職學生管理中申訴權行使的基本情況
在高職學校,特別是不開設法學專業(yè)的高職,學生的法律意識普遍不強。因為首先學生并不是那么好學,會自己去學習法律知識;其次,學生的法律基礎課程只上短短的一個學期,就是《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yǎng)》;再來,其他法學類課程,多是人文社科類專業(yè)的選修課或考查課;還有,其他非人文社科類專業(yè)學生,只能通過學校開設的限制上課人數(shù)的選修課(選修課也是有老師申請開,才會有)來學習少許的法律知識。
而對于申訴權,雖然每個高職學校的《學生手冊》都有或多或少的提及,但是在高職學生看來是似有若無的存在。有鑒于此,針對于兩百位高職學生(包括學習過一定相關法學知識的同學100人,其他800人),做過類似的抽樣調查,如表:
由此可見,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申訴權的存在近乎于零。他們根本不會或很少會因為某項處罰或規(guī)定不滿而去申訴。究其原因:一是法律意識淡薄,二是學校申訴機構設置不健全,三是學生的消極情緒影響,四是法律規(guī)定不甚明確,五是法規(guī)落實情況差……
再加上,當學生們覺得自身權益受損,從而向有關部門提出請求,得到的反應要么是不予理睬,要么就是口頭答應達到拖延或消磨時間的目的。目前的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服務態(tài)度差、辦事效率低等問題。學生去各部門辦事,各部門之間相互推來推去、推卸責任。不然就是得一再提出請求才給辦,導致學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去辦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甚至只是簽字、蓋章而已。甚至有的人在辦公時間卻忙于私事,對學生的到來視而不見,推諉拖沓。類似情況屢見不鮮,學生滿腹不滿,但卻苦于控訴無門。
三、當今法律對高校學生申訴權的相關規(guī)定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42條第4款規(guī)定:“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此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更充分地為高校學生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了依據。由于學生在教學中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生是弱勢群體的存在。當受到不法侵害時,他們既不能拒絕履行,也無權使用強制手段制止或糾正侵犯其權益的行為。
其次,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5條第5款規(guī)定:“對學校給予的處分或者處理有異議,向學?;蛘呓逃姓块T提出申訴;對學校、教職員工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逼渲袑υ谛I暝V權的行使做了明確規(guī)定。
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在學校義務、學生申訴權的行使方式、行使時效等方面都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其中第59條規(guī)定:“學校對學生作出的處分決定書應當包括處分和處分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學生可以提出申訴及申訴的期限。”還有第60條規(guī)定:“學校應當成立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受理學生對取消入學資格、退學處理或者違規(guī)、違紀處分的申訴。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應當由學校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組成?!睂τ谝?guī)范學校行為都做了明確規(guī)定,既是明確了學校應如何保障學生申訴權的正常行使即學校的義務,也讓學生了解到行使申訴權的方式。
同時,規(guī)定對于申訴權的救濟方式——申訴復查做了明確規(guī)定,如:第61條規(guī)定:“學生對處分決定有異議的,在接到學校處分決定書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學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边€有,第62條規(guī)定:“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對學生提出的申訴進行復查,并在接到書面申訴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復查結論并告知申訴人。需要改變原處分決定的,由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交學校重新研究決定”。第63條規(guī)定:“學生對復查決定有異議的,在接到學校復查決定書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訴。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接到學生書面申訴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對申訴人的問題給予處理并答復?!钡?4條規(guī)定:“從處分決定或者復查決定送交之日起,學生在申訴期內未提出申訴的,學?;蛘呤〖壗逃姓块T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訴?!庇纱?,我們了解到《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62、63條對于學生申訴權行使時效進行了相應的約束,如果學生不及時去申訴,很可能因為超過申訴時效而申訴無門。對此,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學生申訴權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的是“不告不理”的處理方式,如果在問題或處理作出的規(guī)定時效內,相對方的學生無異議,作為行政相對人也是教育行政機關的學校,完全可以基于合理的確信來認定學生對于相關問題或處理決定是無異議的。
四、對于完善高職學校學生申訴權的建議
1、制定法律,規(guī)定明細
更加明確高職學校在國家行政體系中的權利與義務,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規(guī)定, 高校屬于由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享有學生管理方面的權利,主要包括:學籍管理,對于學生的獎勵與處分;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義務,能夠在行政訴訟中成為被告。
明晰受教育者申訴的范圍,主要有:對學校的相關處分決定不服;學校對學生合法財產、人身權利的侵犯;對教師侵犯其合法財產、人身權利的;對學?;蚪處熐址钙渲R產權。要使學生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從而更好的去維權。
制定完整而簡單的申訴程序:包括校內申訴合理合法化,校外申訴合法化。首先,在我國這一成文法的國家,通過法律明文授權說明學校具有一定行政管理權?!缎姓V訟法》 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八項對行政侵權行為受案范圍的規(guī)定是“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因此,我們要認識到學校管理權的行使,特別是對學生開除或退學的行政處理決定,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剝奪的是學生的受教育權, 但不可否認其中的人身權、財產權內容,依照法律規(guī)定理應是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其次,要保障申訴學生后續(xù)的在校生活,不讓其因申訴過而感到自卑或無法繼續(xù)在學校就讀。
再次,要簡化校內申訴程序,本著“縣官不如現(xiàn)管”的原則,學生申訴應先向所在院系提出,這就要求所在院系首先要為學生申訴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相應的申訴受理點或部門;所在院系無法解決的,學生可以向學校提出,要求設立常設的申訴受理部門,時刻準備接收申訴請求。在校內無法解決的學生申訴問題,學生有權向校外的公檢法部門提出申訴,直至問題解決。任何部門不能因為申訴問題的大小而隨意對待任何學生的申訴,都需要認真嚴肅對待。
2、督導法律實施情況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以及《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的規(guī)定學校應依法成立專門的申訴小組,接待學生的申訴,進行專門的調查處理。抓好各高校的落實情況,務必督促其按照法律規(guī)定落實到位,可由各省市縣鎮(zhèn)教育部門做好相應的監(jiān)督工作。
其次,對學校課程設置進行監(jiān)管,至少每個學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知法、守法,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檢驗學生學習成果
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法律常識知識競賽或小測試,從小面積到大范圍去影響每個學生,懂法、知法、守法,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在高職學生管理過程中,學生申訴權的行使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不論是學校還是國家公權力都需要高度重視申訴權的充分保障與行使。在新形勢下,用全新的視角去發(fā)展、完善高校學生申訴權,從而使學生這一弱勢群體得到更好的保護,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好的走向社會。
(作者單位:汕尾職業(yè)技術學院)